| 
 新書推薦: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296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352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857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301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500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403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296
 
  《 
			北境之王 白刃 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魔戒 冰与火之歌 现实版  圣王 奥斯瓦尔德及其所处的不
			》
 售價:HK$ 
			551
 
 
 | 
         
          | 編輯推薦: |   
          | 日本和日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 当我们谈论日本时,实际上谈论的时这个民族的前世今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拿日本的国运对比自己国家的命运。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又恩仇难解的国家,一个在战后发展脉络与中国极为相似的国家。
 读懂了战后这段历史,也许你就能读懂日本。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从1945年日本战败开始,梳理了战后日本发展的历史。同为东亚文化圈内的国家,一样走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中日两国有太多的经验值得彼此借鉴,当下备受国人追捧的“日本制造”使得日本再次成为一个热门的词汇。日本何以从战后一个国力衰弱贫瘠的国家,在七十年的时间中,从废墟中崛起。从本书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  
         
          | 關於作者: |   
          | 陈杰,浙江大学历史系硕士,日本史普及作者,著有《日本战国史》、《明治维新——改变日本的50年》、《幕府时代》三部曲等。 |  
         
          | 目錄: |   
          | 1 
 导言:什么是“战后”/1
 
 第一章 占领伊始/3
 
 第一节 最长的一天/5
 
 第二节 东京审判/20
 
 第三节 四等国家/33
 
 第二章 GHQ体系下的民主改革/43
 
 第一节 民主化进程/45
 
 第二节 左还是右? /63
 
 第三章 冷战中的日本/73
 
 第一节 结束占领/75
 
 第二节 1955年体制/90
 
 第四章 经济腾飞/115
 
 第一节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17
 
 第二节 佐藤荣作时代/131
 
 第三节 日本列岛改造计划/145
 
 第五章 昭和的终结/159
 
 第一节 纷乱的政局/161
 
 第二节 中曾根时代/178
 
 
 2
 
 第六章 失落的十年/189
 
 第一节 1955年体制的终结/191
 
 第二节 多事之秋/209
 
 第三节 桥本时代/223
 
 第七章 走向新世纪/237
 
 第一节 小泉旋风/239
 
 第二节 后小泉时代/254
 
 尾声 中日关系,驶向何方?/276
 
 附录 大事年表/297
 
 主要参考书目/320
 |  
         
          | 內容試閱: |   
          | 什么是“战后” 今天,对于日本最重要的是:怀有理想,将自己置身于世界
 舞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日本前首相吉田茂
 这是二战以后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在其著作《激荡的百年史》中的一句话,作
 为二战后日本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之一,吉田茂无疑对战后日本的发展道路问题
 最有发言权。他的这一句话也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日本在二战后所秉持的心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以德、意、日三国为首的法西斯
 轴心国集团发动的这场大战席卷了欧、亚、非三大洲。硝烟消散以后,人们———
 包括战胜国和战败国的人们,都在深思这场战争带给人类的影响。究竟人类的历
 史将会被带往何方?
 日本,在战争中已经深刻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诚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
 无法忘记日本侵略者在这场战争中带给华夏民族的痛苦。但我们也看到了,军部
 法西斯发起的那场疯狂战争最终也使日本陷入了灾难———无数普通家庭失去了亲
 人,无数城市化成了废墟,特别是广岛和长崎,成为人类史上仅有的两个遭受核
 武器攻击的城市,这个苦痛的记忆对日本人来说也是难以忘记的。
 所以,在谈到“战后史”这个概念时,二战始终是一个萦绕不去的阴影。从
 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日本战后史也就是逐渐走出这个阴影的过程。
 什么是战后?事实上,日本史学界也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究竟战后史应该
 截止到什么时候?“战后”的真正定义是什么?他们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予不同的
 答案。
 当然,有一点是大家都能认同的,就如日本学者中村政则先生在他的《日本
 战后史》中所提到的: “战后是战前的相反概念,象征‘战前’的,是战争、侵
 略、专制、贫困,而象征‘战后’的,则是反战、和平、民主主义、摆脱贫困。”
 正因为“战后”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日本人也有着浓浓的“战后”情结,
 许多人甚至把二战结束的1945年称为“战后0年”,而本书起笔的2011年正是
 “战后66年”。
 漫长的“战后”带给了日本人什么呢?笔者在2010年的9月踏上了这个国家
 的土地,亲眼看到了这个国家彬彬有礼的淳朴百姓,看到了古韵盎然的京都,看
 到了商店鳞次栉比的大阪心斋桥和东京银座,看到了梦幻般的东京迪斯尼乐园,
 亲自感受了一次日本“战后”的成果。
 但回来以后,思绪就像潮水一样涌过来,在二战的最后阶段,李梅将军
 (CurtisEmersonLeymay,1906—1990)率领的美军B-29轰炸机群曾经一度用燃
 烧弹将东京炸成了一片废墟,我今天看到的东京,就是在这片废墟上拔地而起的,
 日本人用了短短半个世纪,把一片废墟变成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
 现代化大都市,这是一个奇迹,也是整个日本“战后”的缩影。
 这也让我萌生了一种好奇,日本人在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对我
 们难道就没有半点借鉴意义么?我们能从中学到一些什么呢?或许这个谜底,必
 须在观察完迄今为止的整个“战后”才能揭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