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602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806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332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39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551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347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352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 《经济与金融的非适定预测》指出了研究预测非适定问题的正则化道路,虽然对一些具体的非适定问题的正则化实现尚需进一步研究,但无疑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个有着无穷宝藏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长江计划特聘教授汪寿阳作序推荐。
 |  
         
          | 內容簡介: |   
          | 非适定现象和非适定问题,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当然,也存在于经济金融预测中。 若一个(自然界或社会)问题的解连续依赖于问题的求解初始条件,则称此问题为适定问题,反之,为非适定问题 (ill posed problem)。连续依赖的概念在于,当求解初始条件变化很小时,相应的解变化也很小。
 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差之秋毫而误之千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类似“蝴蝶效应”的现象和事件,它们亦可视之为非适定现象和事件,即它们的初始状况(初始条件)变化很小时,其结果可能变化很大。
 本书主要使用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理论,讨论了金融势论的反演问题,期权定价问题和一些理财产品定价问题中的非适定现象。
 |  
         
          | 關於作者: |   
          | 王潼,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1937年生,1965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研究生院,获物理学副博士学位。1981年赴美国进修。现任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自1984年担任我国中央政府第一个经济预测机构领导3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经济和金融预测岗位上。主持了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的预测工作,组织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全国经济预测会议。还主持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区经济预测模型连接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工作。在联合国世界经济预测(LINK PROJECT)会议上,他做过6次学术报告。在担任联合国(亚太)顾问期间(1995—2003年),他每年为联合国提供中国经济和金融的预测报告。联合国(亚太)还将他的预测模型转发给53个成员国,供他们参考。 |  
         
          | 目錄: |   
          | 第一章 非适定问题概念 第一节 非适定问题概念
 第二节 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非适定现象和问题
 第二章 经济金融预测中的非适定问题
 第一节 经济预测中的非适定问题
 第二节 金融预测中的非适定问题
 第三章 经济预测中非适定现象判定和解算
 第一节 各种经济预测可能不适定问题的判定提法
 第二节 各种经济预测可能不适定问题的判定和解算方法
 第四章  非适定金融预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Тино н ов(吉洪诺夫)典型非适定问题
 第三节  金融势反(演)问题的非适定性
 第四节  期权定价和各种理财产品中的非适定现象
 第五章 非适定问题泛函分析观
 第一节 泛函分析基础知识
 第二节 问题求解泛函分析观
 第三节 非适定问题正则化
 第四节 非适定问题光滑化泛函
 第五节 数学物理中各种非适定问题举例
 第六章 经济金融预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后 记
 附录:以电动力学观点看待商品和货币流通
 |  
         
          | 內容試閱: |   
          | 1.加法运算的适定性 求和(加法)运算问题的求解条件为两个加数,问题的解为所求得的和数。
 求和(加法)的算式可写为:
 A+B=C;
 A和B称为加数,C称为和数。
 例如,当A=1000,B=950时,
 A+B=C=1000+950=1950。
 如果上式中两个加数分别变化(例如,增大)1%时,即A变化为A1=1010, B变化为B1=959.5时,它们的和变化为:
 C1=A1+B1=1010+959.5=1969.5;
 这时,它们的和数变化了
 (1969.5-1950)1950= 1%;
 在上例中,当问题求解条件(两加数)变化很小时(不超过1%),其解(和数)相应地变化也很小(不超过1%)。
 因此,加法问题(求和问题),加法过程(求和过程),是一“适定”的问题,是一“适定”的过程。
 2. 减法运算的非适定性
 求差(减法)运算问题的求解条件为被减数和减数,问题的解为所求得的差数。
 求差(减法)的算式可写为:
 A-B=C;
 A称为被减数,B称为减数,C称为差(数)。
 例如,当A=1000,B=950时,
 A-B=C=1000-950=50。
 如果上式中两个被减数和减数分别变化很小(例如,A减小1%,B增大1%)时,即A变化为A1=990,B变化为B1=959.5时,它们的差变化为:
 C1=A1-B1=990-959.5=30.5;
 这时,它们的差数变化了
 (50-30.5)50= 39%;
 大体来说,在上例中,当问题求解条件(被减数和减数)变化很小时(被减数减小1%和减数增大1%),其解(差数)相应地变化却很大(大约39%)。
 因此,减法问题(求差问题),减法过程(求差过程),在某些请况下(例如,在被减数减小1%和减数增大1%时)是一“非适定”的问题,是一“非适定”的过程。
 同样,不难验证,当在被减数增大1%和减数减小1%时,减法问题(求差问题),减法过程(求差过程),同样是一“非适定”的问题,是一“非适定”的过程。
 下面,分别讨论被减数和减数变化方向对减法问题适定性的影响。
 在上例中,不但涉及问题 (求差)初始条件变化的大小,还涉及它们变化的方向。
 上例中,如果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大1%(或同时减小1%),那么,它们的差数变化的程度也就维持不变,即当
 A1=1010 (A2=990),B1=959.5  (B2=940.5),
 则 C1=50.5(C2=49.5);
 显然,
 (50.5-50)50=1%;(50-49.5)50=1%;
 因此,在被减数和减数同方向变化很小时,其差变化也很小,即:这时的减法问题仍是适定的!
 总结上面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在任何情况下,加法运算都是适定的;在许多情况下,减法运算是非(不)适定的,例如,在被减数和减数反向变化时,减法运算常显非适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