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论在哪儿都是生活(中国好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得主肖复兴新作)
》
售價:HK$
245

《
绝美克孜尔:细品中国石窟奇迹
》
售價:HK$
857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296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551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403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403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296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653
|
| 編輯推薦: |
|
本书在系统分析测绘地理信息需求产生的革命性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详细阐述了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三个原理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相互关系,界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内涵与外延。研究探讨了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三套技术体系,即平台数据生产、平台建设服务和平台同步更新。以“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例,采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原理性概念以及三套技术体系,介绍了如何建设一个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后,总结与展望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测绘地理信息的下一步发展。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在系统分析测绘地理信息需求产生的革命性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详细阐述了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三个原理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相互关系,界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内涵与外延。研究探讨了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三套技术体系,即平台数据生产、平台建设服务和平台同步更新。以“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例,采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原理性概念以及三套技术体系,介绍了如何建设一个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后,总结与展望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测绘地理信息的下一步发展。
|
| 關於作者: |
李维森,教授,现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并取得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联邦德国进修摄影测量与遥感,美国哈佛大学学习高级行政管理,受聘于武汉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近年来主要负责测绘地理信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领导工作。如西部测图、数字城市建设、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
|
| 目錄:
|
第1 章 需求变化引发的思考
1.1 用户变化及其影响
1.2 定位变化及其影响
1.3 载体变化及其影响
1.4 服务方式变化及其影响
1.5 小结
第2 章 原理性概念
2.1 地理空间框架
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2.4 相互关系
2.5 小结
第3 章 平台数据生产技术体系
3.1 技术体系架构
3.2 平台数据集生产
3.3 平台服务发布
3.4 核心装备及服务内容――以NewMap 为例
3.5 小结
第4 章 平台建设服务技术体系
4.1 技术体系架构
4.2 在线调用
4.3 标准服务
4.4 零码组装
4.5 二次开发
4.6 内嵌调用
4.7 核心装备――以NewMap PLAT 为例
4.8 小结
第5 章 平台同步更新技术体系
5.1 技术体系架构
5.2 矢量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5.3 影像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5.4 平台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5.5 核心装备
5.6 小结
第6 章 典型案例――以"数字临沂"为例
6.1 简况
6.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6.3 从基础地理信息到平台数据
6.4 "数字临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6.5 应用示范建设
6.6 小结
第7 章 总结及展望
7.1 回顾与反思
7.2 智慧城市的定位
7.3 智慧城市再认识
7.4 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A 数据实体化内容与数据源关系示例
附录B 数据实体化加工示例
附录C 地图数据提取内容示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