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39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551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347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352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50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352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653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434
 
 
 | 
         
          | 內容簡介: |   
          | 《中国环境史研究第四辑:理论与研究》由水硙与北宋开封的粮食加工;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可能与限度——以环境史为中心的几点思考;“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惧侵”:略论唐代文人的岭南意象;汉唐时期南方风土病研究述评;汉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的优化——从“含沙射影”词义的演变谈起;秦汉时期南土卑湿环境恶劣观念考述;橘化为枳:“江”抑或“淮”——写本时代地理观念的传承与变迁;环境史的“环境”问题;论环境复古主义等。 |  
         
          | 關於作者: |   
          | 7.生态系统退化令人担忧 我国区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整体下降,生态灾害加重,生态系统呈现出由结构性破坏向功能性退化演变的态势。我国是世界上人均生态资源稀缺的国家之一。《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显示,我国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以上。1985—2008年,除西藏、内蒙古、新疆与青海四个省生态盈余外,其余大部分省份长期生态赤字。生物资源濒危问题日益突出。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评估:中国无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比例为34.74%,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为35.92%,植物为70%~86%,越来越多的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普氏野马、高鼻羚羊等物种在20世纪已经灭绝,近年来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基本灭绝,江豚也濒于灭绝。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了我国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8.农村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农业市场排污量巨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324.09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4%。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问题突出,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为30%—35%,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为40%左右。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凸显,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总量分别为1268.26万吨、102.48万吨和16.04万吨。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一些城郊结合部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现象突出,有2.98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
 三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全国4万个乡镇、60多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产生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不少地区还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态。
 总之,我国环境保护的总体形势还非常严峻,可概括为:环境污染总体加重,生态系统逐年退化,环境事故依然高发,环境风险有增无减,环境诉求日趋强烈,环境公平严重失衡,环境压力继续加大。
 
 ……
 |  
         
          | 目錄: |   
          | 我国现代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及其思考 以史为鉴推动环境保护的战略转型
 “相地作磨”:明清以来河北井陉的水力加工业——基于环境史视角的考察
 水硙与北宋开封的粮食加工
 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可能与限度——以环境史为中心的几点思考
 “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惧侵”:略论唐代文人的岭南意象
 汉唐时期南方风土病研究述评
 汉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的优化——从“含沙射影”词义的演变谈起
 秦汉时期南土卑湿环境恶劣观念考述
 橘化为枳:“江”抑或“淮”——写本时代地理观念的传承与变迁
 环境史的“环境”问题
 论环境复古主义
 试评《什么是环境史》——兼谈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认识误区与应对方法
 燃料消耗与华北地区丝织业的兴衰
 古代华北役畜饲养结构变化新考
 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的利用与改良
 天无绝人之路:陇西高原砂田作业的微观调查——兼及《魏书·张骏传》“治石田”事迹
 论14世纪英国的聚落环境与黑死病传播
 环境史视野与社会经济史研究——评“Fishing War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从环境史角度看乾隆年间天山北麓的农业开发
 作者简介
 |  
         
          | 內容試閱: |   
          | 7.生态系统退化令人担忧 我国区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整体下降,生态灾害加重,生态系统呈现出由结构性破坏向功能性退化演变的态势。我国是世界上人均生态资源稀缺的国家之一。《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显示,我国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以上。1985—2008年,除西藏、内蒙古、新疆与青海四个省生态盈余外,其余大部分省份长期生态赤字。生物资源濒危问题日益突出。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评估:中国无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比例为34.74%,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为35.92%,植物为70%~86%,越来越多的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普氏野马、高鼻羚羊等物种在20世纪已经灭绝,近年来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基本灭绝,江豚也濒于灭绝。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了我国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8.农村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农业市场排污量巨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324.09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4%。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问题突出,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为30%—35%,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为40%左右。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凸显,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总量分别为1268.26万吨、102.48万吨和16.04万吨。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一些城郊结合部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现象突出,有2.98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
 三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全国4万个乡镇、60多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产生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不少地区还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态。
 总之,我国环境保护的总体形势还非常严峻,可概括为:环境污染总体加重,生态系统逐年退化,环境事故依然高发,环境风险有增无减,环境诉求日趋强烈,环境公平严重失衡,环境压力继续加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