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449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500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245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704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296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286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500
 
  《 
			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 利科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活的隐喻》一书是利科通过隐喻理论试图把哲学和文学勾连起来的经典文本。本书译者汪堂家在当代法国哲学研究领域造诣颇深,本书是其潜心多年研读和翻译的成果,译本无可指责。《活的隐喻》是后现代领域文学和哲学系学生及研究人员的必读作品。而且本书制作精美,有收藏价值。 |  
         
          | 內容簡介: |   
          |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选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各主要流派影响较大的著作,通过有选择的译介,旨在增进文化积累,拓展学术视野,丰富研究课题,为了解和研讨现代西方哲学提供系统而完整的第一手资料,以利于理论界、学术界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研究和借鉴。 《活的隐喻》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继《意志哲学》和《历史与真理》之后的第三部主要著作,是关于隐喻的专著。全书由八篇论文组成,分别阐述了隐喻与符号学、修辞学、语义学、诗学和诠释学的关系与理论。作者系统介绍了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以及西方近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一直到现代语言学家对隐喻的看法,并从词汇、句子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这一千古之谜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  
         
          | 關於作者: |   
          |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1913—2005),法国著名哲学家,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之一。曾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巴黎大学、朗泰尔大学教授,并为美国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的客座教授。2004年11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有人文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代表作有《意志哲学》、《历史与真理》和《活的隐喻》。 译者 :汪堂家, 生于1962年,生前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代表著作有《自我的觉悟》、《十七世纪形而上学》、《哲学的追问》、《汪堂家讲德里达》等;译著有《论文字学》、《活的隐喻》、《无赖》、《承认的过程》等。
 |  
         
          | 目錄: |   
          | 目录 
 
 前言
 第一研究 在修辞学与诗学之间:亚里士多德――献给德卡里
 1.修辞学与诗学的二分
 2.诗学和修辞学的共同内核“名称的转移”
 3.一个谜:隐喻与明喻
 4.陈述的“修辞学”地位
 5.陈述的“诗学”地位
 第二研究 修辞学的衰落:比喻学――献给热内特
 1.比喻学的修辞学“模式”
 2.丰塔尼埃:观念与语词的优先性
 3.比喻与形象化表达
 4.换喻、提喻与隐喻
 5.隐喻簇
 6.牵强的隐喻与新颖的隐喻
 第三研究 隐喻与话语主义学――献给哈姆林
 1.语义学与符号学之争
 2.语义学与隐喻修辞学
 3.逻辑语法与语义学
 4.文学批评与语义学
 第四研究 隐喻与语词语义学――献给邦弗尼斯特
 1.符号一元论与语词的优先性
 2.逻辑学与命名语言学
 3.作为“意义变化”的隐喻
 4.隐喻与索绪尔假设
 5.意义游戏:在句子与语词之间
 第五研究 隐喻与新修辞学――献给格雷马
 1.偏差与修辞学零度
 2.形象化表达的空间
 3.偏差与偏差的缩小
 4.修辞格的功能:“义素”分析
 第六研究 相似性的作用――献给迪弗雷纳
 1.替代与相似
 2.隐喻的“形象”因素
 3.对相似性的诉讼
 4.为相似性辩护
 5.隐喻的心理一语言学
 6.形象与意识
 第七研究 隐喻与指称――献给埃利亚代
 1.指称假设
 2.为反指称辩护
 3.普遍化的指称理论
 4.模型与隐喻
 5.走向“隐喻的真空”概念
 第八研究 隐喻与哲学话语――献给让拉德里埃
 1.隐喻与存在概念的模糊性:亚里士多德
 2.隐喻与实体的类比:本体论一神学
 3.隐喻与形而上学
 4、话语领域的交叉
 5.对指称假设的本体论说明
 法汉专门术语对照
 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