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1520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755

《
古琴之美·2026(丙午年)(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500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347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356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704

《
丑的美学: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653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
| 內容簡介: |
刘建平编*的《战后东亚的国际传播与地区秩序 》介绍了,从一战后苏俄传播社会主义、输出革命, 到二战后美国展开“思想战”和现代化传播,世界政 治经历从了从权力政治学向传播政治学的转型——帝 国主义军事征服被意识形态操作、知识生产和信息投 放所建构的象征秩序支配所取代,以知识方式的共识 过程控制新的国际关系再生产。
近代帝国主义向现代帝国进化,但“帝国”秩序 同时也是知识生产依附国家的后殖民“陷阱”。无知 于这种国际传播能力竞争的历史,就难以理解东亚秩 序的现在和未来。
|
| 關於作者: |
|
刘建平,北京大学与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国际政治学博士课程毕业,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供职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曾在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战后中日关系、中国政治外交、东亚地区政治、国际传播学,有论*《新中国的原点》、《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当代中国史论:实证的知识呈现与思想表达》和译*《日本新保守主义》、《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日本学刊》、《国际政治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开放时代》等多种学术刊物发表专题论文。
|
| 目錄:
|
美苏“新帝国”的意识形态神话
战后东亚秩序的“帝国”结构
从广岛到福岛:日本核灾难的历史学、传播学与政治学
文明冲突论:被揭示的与被遮蔽的
从美国的公共外交认识国际传播
日本“传统帝国主义”的精神复活
战后中日关系的传播政治学
作为帝国主义政治学的“记忆”与“忘却”
“中间地带”理论与战后中日关系
中国对日外交在20世纪60年代的转型及其历史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政治思潮的后殖民状况分析
日本社会的中国观与战争责任伦理的解体
中国主体性建构与东亚秩序进化之可能
东亚的中国:地区政治经验与地区主义思想
战后中日关系的“赔偿问题”史
东亚的“脱战后”与中日交流的转型
苏联意识形态与中国的土地政治学
中国主体性重建:革命史的传播学叙事论纲
从联合国宪章看主权与超国家权力的关系
附录
历史“共同研究”的虚与实
重读中日关系史:外交需要知识,未可迷信智慧
21世纪日本的文化外交战略
“战略互惠关系”的时代定位与政治隐忧
虚构“人性”的另类恐怖主义
东亚战后史反思
告别90年代
重温新民主主义
战后东亚秩序与中日关系的症结
知识是思想存在的前提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