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经纬度丛书·三国关键之战:决定历史走向的13场战役
			》
 售價:HK$ 
			347
 
  《 
			动物结构与造型图谱 骨骼×肌肉×立体造型×生活百态
			》
 售價:HK$ 
			458
 
  《 
			救命有术
			》
 售價:HK$ 
			347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10200
 
  《 
			RNA时代(诺奖得主解密RNA分子如何创造生命的新奇迹)
			》
 售價:HK$ 
			403
 
  《 
			无论在哪儿都是生活(中国好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得主肖复兴新作)
			》
 售價:HK$ 
			245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296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551
 
 
 | 
         
          | 編輯推薦: |   
          |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儒家经典为基础,阐述古人家训、家道、家教、家风、家规等家庭建设以及对当代的启示。篇篇论文主题鲜明,引经据典,论据丰富,阐述客观,相信对于社会各界深入认识家庭建设的重要性,为当代家庭建设提供经验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 內容簡介: |   
          | 《儒学齐家之道与当代家庭建设》一书是2014年“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员大会”与会者中40多位国内外家庭教育专家的论文集结,该书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儒家经典为基础,阐述古人家训、家道、家教、家风、家规等家庭建设以及对当代的启示。 |  
         
          | 關於作者: |   
          | 国际儒学联合会是由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与儒学研究有关的学术团体共同发起,于1994年北京正式宣告成立。该协会将研究儒学思想,继承儒学菁华,发扬儒学精神,促进人类之自由平等、和平发展与繁荣作为宗旨。 |  
         
          | 目錄: |   
          | 序 言 
 叶选平
 
 祖先修身齐家的智慧要代代相传
 
 吴小兰
 
 家庭建设与正确的历史文化观
 
 王殿卿 俞家庆
 
 壹
 
 中华文化与家庭和谐、家庭教育
 
 郭齐家
 
 齐家之道及其现代传承
 
 韩 星
 
 《周易》中的家庭伦理观
 
 [香港地区]邓立光
 
 五常之道在“齐家”中的运用
 
 陈杰思
 
 先秦儒家家庭伦理思想的特征
 
 尚建飞
 
 韩婴以“礼”为准则的家庭伦理思想
 
 石义华
 
 论中国传统乐教与齐家之道
 
 谢嘉幸 丁旭东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研究
 
 李 伟 张亚楠
 
 儒学齐家之道在台湾
 
 [台湾地区]朱荣智
 
 贰
 
 家训,使儒家思想融入民间
 
 王长金
 
 传统家训的“齐家之道”
 
 陈延斌
 
 试论传统家训中的“齐家”思想
 
 朱冬梅
 
 《周公家训》的家国情怀
 
 王友秀
 
 《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思想
 
 杨茂义
 
 《温公家范》中的齐家思想
 
 曹 磊
 
 《袁氏世范》的家教智慧
 
 杨雪翠
 
 《朱子治家格言》述评
 
 彭笑远
 
 《曾国藩日记》阅读札记
 
 田正平
 
 蒙学教材与古代德行教育
 
 单承彬 王海波
 
 读蒙学经典 悟古人孝道
 
 张圣洁
 
 《弟子规》是育人宝典
 
 赵法生
 
 中国传统女教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任宝菊
 
 母教对关中学人的影响
 
 王美凤
 
 叁
 
 植根在民间的家训、家规、族规
 
 程方平
 
 民间家书中的家训和家风
 
 张 丁
 
 中国古代商贾家训
 
 徐少锦
 
 民间家训与汀州客家严婆田村
 
 陈桂蓉
 
 家风家训与嘉定地方社会
 
 王光乾
 
 清代安徽桐城张氏家教家风传承
 
 赵 振
 
 黄炎培的谱政观与黄氏家风
 
 赵春辉
 
 从孟母节看海外华人的家教家风
 
 [马来西亚]陈启生
 
 肆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赵忠心
 
 中华家教之道从修身做起
 
 朱康有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现代家庭
 
 郭振有
 
 在家庭建设中传承儒家伦理
 
 姜宏德
 
 儒家家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实现方案
 
 [韩国]金光亿
 
 日本“家庭教育”的现状及课题
 
 [日本]佐藤贡悦 严锡仁 西中研二 平良直
 
 浅论传统家训在当代的价值甄别
 
 王鼎宏
 
 当代优秀家风的时代内涵与培育路径
 
 徐 俊
 |  
         
          | 內容試閱: |   
          | 中华文化与家庭和谐、家庭教育 
 
 
 一、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层单位,家庭和谐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父子、祖孙、母女、兄弟姐妹等,这些关系建立于仁义的基础之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仁妻义。孔曰:“父子笃(父子相亲),兄弟睦(兄弟相睦),夫妇和(夫妇相和)家之肥也。”(《礼记礼运》)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在孔子看来,家庭中虽有尊卑男女之别,但发表不同意见是允许的。这些关系也有矛盾的时候,是需要协调的。协调得好,成为一团和气,大家都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财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所谓的“家和万事兴”或叫“和气生财”。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分工、责任、权务和义务。所有角色互相配合,组成团结协作的整体。这就是家庭的和谐,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所谓“和”,即和谐、融洽相处;所谓“同”就是与别人完全相同,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独立性。孔子坚持“和”的原则,做到与别人和谐相处。这就需要认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胸怀坦荡;其次,要允许别人有自己的个性和见解,尊重别人意见,与别人以人格平等的方式共存;第三,人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认真沟通与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启发,逐渐取得共识。如果一时难以取得共识,采取求同存异的办法处理矛盾,协调关系,这就是“和”。只要大家都有君子之风,都能坚持和而不同,那么大家都可以在和谐的环境中生活。家庭就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如果家庭要弹奏出和谐和睦的乐章,那么基调就是尊重,主旋律就是友爱。家庭的慰藉、温暖除了感情的满足、生活的协调,更在于临危前的忠告、深渊边的劝阻。这就是家庭的和谐,必然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