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306
 
  《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
 售價:HK$ 
			551
 
  《 
			印章的故事
			》
 售價:HK$ 
			230
 
  《 
			数字化口腔
			》
 售價:HK$ 
			2030
 
  《 
			中国史前玉器
			》
 售價:HK$ 
			449
 
  《 
			最后的使团:1795年荷兰访华使团及被遗忘的中西相遇史
			》
 售價:HK$ 
			449
 
  《 
			源远流长:英格兰银行史(1694-2013)
			》
 售價:HK$ 
			857
 
  《 
			第一性原理穿透思维定势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 【编者札记】—— 
 一个生命论汉字诗学的构想
 本书分别从唐诗之形(体式结构)、唐诗之音(声韵节奏)、唐诗之义(语词构建)、唐诗之象(意象呈现)四个方面,建构起唐诗语言学批评的研究框架,并据此非常细致而系统地论述了唐诗各项语言要素的基本构成、审美特征以及其中所内蕴的生命情感。
 正如作品所指出的那样,唐诗语言学批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其实都根源于汉字以及植根于汉字基础之上的汉语的基本特点。这是因为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诗人从实际生活中所生发的生命感受,归根结底必须呈现为语言或文字的形态,才能获得它*终的定型。因此,这里的“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一方面是要寻找汉字与汉语在唐诗的形、音、义、象等各方面所留下的鲜明印记,另一方面更是要依据它们来掘发深隐于语言形式之中的唐诗的审美意蕴与生命内涵。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一部唐诗研究专著,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诗进行批评研究。全书借助语言学的知识,对唐诗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索,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唐诗的语言形式,探寻诗歌语言的特征和规律,也挖掘和阐释唐诗语言形式背后所蕴藏的审美意蕴与情感内涵。全书分为“唐诗之形:体式结构——诗性生命在形体架构中的开显”、“唐诗之音:声韵节奏——诗性生命在音声节律中的流动”、“唐诗之义:语词构建——诗性生命在字句篇章中的锤炼”、“唐诗之象:意象呈现——诗性生命在意象世界中的显现”等四部分,共40万字。 
 本书视角新颖,一反过去唐诗批评所关注的不是诗歌作品本身,而是作品所负载的政治历史背景与思想意识形态的传统,选择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诗进行研究,比较好地实现了唐诗的语言批评、审美批评与文学批评的三结合。唐诗研究专著虽多,但以这样角度研究唐诗的专著,并不多见。
 
 作品视角新颖,是近年来研究唐诗的比较具有创新性的学术专著。本书的出版,将为唐诗研究增添一部厚重的学术作品。书稿的文学色彩浓厚,对唐诗的分析具有很强理论性,在理论层面取得一定成绩。
 |  
         
          | 關於作者: |   
          | 【个人简介】朱子辉,文学博士,从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歌、中国传统文化及蒙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讲课程有《古典诗文与吟诵》、《唐诗宋词欣赏》、 《中国文化概论》、《古典诗歌的欣赏与创作》等。2009年荣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届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2011年、2013年两次荣获中国人民大学 “十大教学标兵”荣誉称号。在《语文学习》、《语文建设》、《求是学刊》、《西北师大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一书。先主持人文社科类重大项目《唐诗音律的文学与审美研究》。 |  
         
          | 目錄: |   
          | 目录—— 
 
 
 序1
 
 导论一个生命论汉字诗学的构想5
 
 一、别忘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6
 
 ——唐诗批评传统的回眸与反思6
 
 二、不应当死守语言学的教条15
 
 ——西方语言学批评的重新审视15
 
 三、语言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
 
 ——唐诗语言学批评的理论依据20
 
 四、原来一切还得从汉字说起30
 
 ——唐诗语言学批评的实践构想30
 
 第一章唐诗之形:体式结构44
 
 ——诗性生命在形体架构中的审美显现44
 
 
 第二章唐诗之音:声韵节奏107
 
 ——诗性生命在音声节律中的流动107
 
 
 第三章唐诗之义:语词构建184
 
 ——诗性生命在语词篇章中的延展184
 
 
 第四章唐诗之象:意象呈现237
 
 ——诗性生命在意象世界中的审美显现237
 
 
 余论303
 
 参考文献:309
 
 后记3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