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可持续的不平等:迈向社会和环境的双重正义
》
售價:NT$
250.0

《
DK物理学百科(全彩)
》
售價:NT$
857.0

《
打造高可靠性组织:从个体正念到组织正念
》
售價:NT$
250.0

《
全域流量: 超级变现,引爆流量营销
》
售價:NT$
398.0

《
砂女(安部公房作品系列)
》
售價:NT$
214.0

《
无中生有的世界:量子力学传奇 这部量子物理史,足以唤起你对世界的全部好奇!
》
售價:NT$
398.0

《
中国的毒蘑菇
》
售價:NT$
1428.0

《
漫步时光 治愈系钢笔淡彩绘制技法
》
售價:NT$
509.0
|
編輯推薦: |
《文选成书研究》主要围绕《文选》一书的编者、成书年代、编纂方法、体例以及《文选》之文体分类与《文选》和《文章流别集》等前代总集的关系等问题展开探讨。作者王立群先生在书中不但证明了萧统编《文选》取材于前人总集,并据此解释《文选》中有些卷关于作家次序的排列时有混乱、颠倒的问题,并认为《文选》成书时间是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至七年间,《文选》的断限基本上为梁武帝天监末。本书探讨的问题很多,而且都很深入。
|
內容簡介: |
《文选成书研究》是近年来《文选》研究方面一部有系统的著作。全书共分八章,前五章以《文选》成书过程、《文选》所选文章先后安排次序的原则、参与《文选》编纂的文人学士、《文选》成书时间等问题进行探讨。后三章又分别对《文选》多录常用文体与历代名作的状况、《文选》与南朝其他总集、诗文评著关系等进行论述。
|
關於作者: |
王立群,山东新泰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曾荣获河南省、国家高校教学名师奖,河南省十大师德标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称号。
先后出版《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2006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学术主讲人”,是七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学者。
|
內容試閱:
|
(三)学士职责渐繁
据今文献可知南齐学士的职责有三:
一曰撰写郊庙雅乐歌辞。《南齐书·乐志》:“建元二年,有司奏,郊庙雅乐歌辞旧使学士博士撰,搜简采用,请敕外,凡义学者普令制立。参议:太庙登歌宜用司徒褚渊,馀悉用黄门郎谢超宗辞。”可见,刘宋时期已使学士与博士共同修撰郊庙歌辞。前文论及南齐总明馆学士曾引《南齐书·谢超宗传》撰写郊庙歌辞事,故知总明学士有撰写郊庙雅乐歌辞之职。
二日修礼。自刘宋时期设学士修五礼以来,齐、梁、陈皆因之。《南齐书·礼志上》载“治礼学士”,可见治礼为学士的专职。《南齐书·孝义·杜栖传》:“竟陵王子良数致礼接。国子祭酒何胤治礼,又重栖,以为学士,掌婚冠仪。”①杜栖因此任国子祭酒何胤的学士,掌婚冠仪。《南史·隐逸上·杜栖传》所载略同。
前引《梁书·处士·何胤传》:“尚书令王俭受诏撰新礼,未就而卒,又使特进张绪续成之,绪又卒,属在司徒竟陵王子良,子良以让胤;乃置学士二十人,佐胤撰录。”《南史·何胤传》载同。此为撰礼而置学士,亦为南朝通例。
三日著书抄书。
南齐学士参与著书,开魏晋南北朝学士著书风气之先。类书《四部要略》。魏晋南北朝帝王、太子、藩王集文士以编书,首推魏文帝曹丕集诸文士以编《皇览》。魏晋南北朝用典隶事之风极盛,以汇集典故事类为能事的类书,对文人创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故后世以《皇览》为例编纂类书之风甚盛,萧子良集学士编《四部要略》为继轨《皇览》者之首。《南齐书·武十七王·萧子良传》:“(永明)五年……移居鸡笼山邸,集学士……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②《南史。齐武帝诸子.萧子良传》所载略同。今按:《四部要略》,《隋志》无载。魏晋南北朝学士受命编书以此为先,于后世影响颇大。
类书《史林》。《南史·齐高帝本纪》:“又诏东观学士撰《史林》三十篇,魏文帝《皇览》之流也。”③今按:《史林》,《隋志》亦无载。但据《南史》所载,当亦为《皇览》类的类书。
集学士抄书。《南齐书·高逸·沈士传》:“士少好学,家贫,织廉送书,口手不息。宋元嘉末,文帝令尚书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士应选。”①《南史·隐逸下·沈麟士传》:“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及至,尚之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岂可澄清淆浊邪。汝师之。’……隐居馀不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读书之士——笔者)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日:‘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②尚书仆射何尚之奉命访举学士抄撰《五经》,县以沈士应选,,故此“访举学士”绝非一般讲学,而是动用国家机器访举学士抄书。学士职司至齐发展较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国家对学士的使用范围扩大。《五经》至汉已已成为儒家经典,故在雕版印刷出现之前,集中学士抄书是国家保存图书的有效方法,也成为学士发挥其才智的新途径。
《南齐书·武十七王·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载萧子良“移居鸡笼山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此为集学士抄书又一例。不同者沈 士抄书乃应国家之征,萧子良集学士抄书却出于藩王之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