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254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HK$ 
			398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301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305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1367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806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250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653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书中集纳了作者近百篇时评和随笔作品。作为社会的观察者、言说者,作者怀着热忱和担当写下这些文字。时间跨度不短,但题小而义深,不断感知我们身边变化丰富的社会。 |  
         
          | 內容簡介: |   
          | 《社会的体温》是一本有温度的书,作为社会的观察者、言说者,作者怀着热忱和担当写下这些文字。时间跨度不短,但题小而义深,不断感知我们身边变化丰富的社会。这些文字超越了新闻文本本身,具有人文精神和理性思辨。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作品,清明之下有着对于社会人生的挚爱和深情,客观之中亦不乏鲜明的爱憎,语言精简而灵动,像所有值得读的好书,遇见了,是缘。每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都有着许多的言说者,正是这些对所处时代有着极其敏锐的观察力的人们,以他们的理性、智慧和思想深度,从不同角度着眼,发出了客观而又具建设性的声音。这些声音历经时间荏苒,始终充满思辨的力量。 
 媒体评论:
 林德荣是我的老乡,我们均受客家文化的润泽,故他对世事的诸多省悟与情思,我常有同感。其《社会的体温》一书,颇多细腻的生活记述和从小处入手的思想新见,虽多为短章,却视野广阔,情怀深沉,读之,一个心力健旺的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中生活、行动、思索、热爱,一目了然。文字的背后站着一个人,此之谓也。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无论读德荣经济类的文章,还是读他的诗歌和散文、时评和杂文,都感到很自然、憨厚、纯净,正弥补了我们常感到的欠缺,并有一种生气。人们也许厌倦了那种刻板、公式化的生活。如果从诗歌的角度去看,那只是“活着”,并不是“生活”。而生活,应是多彩的,应是丰富的。这种人生,才会更贴地气,更有人气,于是带来正气。德荣同志正尝试这样做,而且做得很出色。——朱仲南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最丰富也是变化最快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生态、环境等等,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如何理解个人与环境、社会与自我之间的种种关系及冲突,进而如何处理这些似乎在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的困惑。文学需要想象之后的感性表述,而社会观察家需要构建在社会学意义上的理性表达。这种理性表达其实正如林德荣先生所说,即是如何准确地感知“社会的体温”。——白岚
 
 |  
         
          | 關於作者: |   
          | 林德荣,1970年生于福建省武平县。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从事过二十年年新闻工作,新闻专业高级职称,是多家党报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主撰者,作品八次获省级新闻奖一等奖。曾任广东省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现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工作。已出版《可怕的顺德:一个县域的中国价值》《中国千亿大镇》《一个人的篝火》等著作。 |  
         
          | 目錄: |   
          | 序一 / 001 巧合中的必然 / 朱仲南
 序二 / 004
 大时代的理性言说 / 白岚
 
 第一辑 乡愁
 回不去的故乡 / 003
 那一代人的信念 / 020
 顺德的细节 / 032
 活在舌上之城 / 038
 鱼生,一种别样的肉欲 / 040
 
 第二辑 想到
 青春痘长在哪里不伤心? / 045
 “克隆羊”及其他 / 047
 “批量生产”新娘子 / 050
 泰坦尼克号的舱位 / 053
 说“身份” / 055
 “面子”问题 / 058
 换个视觉看服务 / 061
 好一盏便民灯 / 064
 真诚的微笑让城市变美 / 065
 自古驱民在信诚 / 067
 人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 / 069
 
 第三辑 温度
 从马加爵说开去 / 073
 围剿果子狸 / 075
 如何做现代公民 / 077
 婆媳关系与社区风尚 / 079
 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 081
 善待爱心 / 083
 给打工者一碗热汤 / 085
 他乡的孩子 / 087
 “工荒”难题 / 089
 择业岂止三百六十行 / 091
 处置流浪狗的启示 / 093
 “牛皮癣”之治 / 095
 停车问题 / 098
 环保意识和良好习惯 / 100
 大学与城市人文 / 102
 “神舟五号”有感 / 104
 
 第四辑 情怀
 普通人?亲情?劳模 / 109
 把职业当事业 / 112
 出成绩与出人才 / 114
 饶才富的事迹感动中国 / 116
 周恩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 / 118
 女镇长的勇气 / 121
 
 第五辑 政说
 莫做“政绩”的仆人 / 125
 新“桃园结义” / 130
 李冰?都江堰?为官之道 / 133
 说“走读” / 136
 防范用人风险 / 138
 谨防“病从妻入” / 141
 最不值钱的“公款” / 144
 另一种“污染” / 146
 
 第六辑 经观
 外企带来的文化冲击 / 151
 从土地资源到企业资源 / 154
 给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 / 157
 顺德水牛奶如何突围 / 160
 降息与转变观念 / 162
 从资源角度看河涌 / 164
 消费文化 / 166
 消费的欲望 / 168
 消费的环境 / 170
 从生存到生活 / 173
 从生活到休闲 / 176
 
 第七辑 文趣
 牛年说“牛” / 181
 闲话婚礼 / 183
 春天的心情 / 185
 过年的味道 / 187
 六一儿童节怎样过? / 189
 生活需要浪漫 / 191
 文化竞争力 / 193
 让文化成为生活方式 / 196
 民间文化的力量 / 198
 
 第八辑 城思
 辐射力和凝聚力 / 203
 得唔得,唔得返顺德 / 205
 顺德情结 / 207
 高新产业和城市化 / 209
 城市化时代的生活革命 / 211
 小城的魅力 / 213
 大树底下的城市 / 215
 城市河流:从运输到休闲 / 218
 城市“以人为本” / 221
 透明的城市 / 224
 网络化图书馆 / 227
 |  
         
          | 內容試閱: |   
          |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全国两会,乡愁、乡村治理等农村话题自然受人关注。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该激发与发扬“告老还乡,参与乡建”的传统,鼓励与支持离退休干部及知识分子“还乡”,以此改善农村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的落后面貌。中国在历史上有“文官告老还乡,武将解甲归田”传统,由此形成了中国几千年的乡绅阶层。五百六十多年前,顺德的乡绅们借黄萧养农民起义的平定,向朝廷上书提议设立顺德县。同时期的佛山季华乡,一帮乡绅在佛山祖庙精心策划组织,抵住了顺德农民起义军黄萧养的进攻,保住一方平安。而我故乡武平县的乡绅林宝树,编写了通俗启蒙读物《一年使用杂字》(年初一),成功地在识字不多的广大客家农村地区推广了中原文化和礼仪,延续了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 但毕竟时代变化了,我们早已进入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社会,“互联网+X”改变了一切。在乡村,也许微信起的作用就能远远大于乡绅。很多远离故土的人在他乡生活的时间已经多于故乡,疏解乡愁的办法很多,有高速、高铁、飞机和互联网。不像我们的古人,乡关路远,只能对月思乡。我有几个好友去了加拿大和美国生活,但有了微信群,一帮朋友每天都可以交流,知道他们每天的生活与活动。
 也许,故乡是用来回忆的,而不是用来回去的。
 记得母亲在世的时候,面对生活的稍稍好转,面对困顿生活中的转机,经常说一句话:“想都想不到。”她在世的时代,改变是多么的难得,生活中出现一点惊喜足以让她心花怒放。而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生活时刻在发生变化,我们时时可以想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