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英语同义词辨析大词典
			》
 售價:HK$ 
			1367
 
  《 
			三井帝国在扩张——揭开日本财团的经营秘籍
			》
 售價:HK$ 
			398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454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704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356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434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39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602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潘漠华烈士(19021934)一生的编年体传记。以时间与年龄为线索,反映他自开蒙、走出故乡求学,发起晨光文学社,参加湖畔诗社,开展家乡党建活动与组织农民暴动,参加北伐、抗日救亡运动、抗日同盟军,以大学或中学教师身份掩护北方左联、中共天津地下党组织活动等,其间四次被捕,最后一次狱中英勇就义的所有重要履历及其细节,展现其从山里孩子到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学教师到革命英烈、从湖畔诗人到左翼作家这三大跨越的人生轨迹与嬗变过程,凸显20世纪大变革初期一个新青年、一个早期共产党人、一个中共早期党组织领导人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可歌可泣的风貌与缩影,隐现他从个人情感走出投入党和国家民族的情感当中的痕迹,其中不乏传奇色彩,不乏个人痛感,不乏历史教训,也不乏可读性。 该谱依据众多文献资料,多头比照考证,丰满已知旧迹,不无发现新迹,是目前研究潘漠华烈士最集中、最完备、最详尽、最可靠的资料。
 |  
         
          | 關於作者: |   
          | 王文政,字武艺,笔名曲江舟,号崇山,义乌人。曾任金华市文联委员、金华市社科联理事、婺文化研究会理事等。现为中华孔子学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会首届理事,李渔研究会会员,中华明招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副秘书长,武义县档案局正局级调研员等。业余在游艺轩、不拘一阁观史读画习书。曾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等。 出版个人专著8种200多万字,编辑著作5种150多万字,共有9种获奖。主要有:
 《人生第四不朽》(著)
 《第四种零食》(著)
 《思想虫》(著)
 《吕祖谦与浙东明招文化上编 关于吕祖谦》(著)
 《汤恩伯年谱》(著)
 《潘絜兹年谱》(著)
 《叶一苇年谱》(著)
 《千家驹年谱》(著)
 《千家驹史料珍藏图集》(编)
 《千家驹图传》(编)
 |  
         
          | 目錄: |   
          | 凡 例 小 传
 谱 前
 1岁(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2岁(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3岁(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
 4岁(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5岁(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6岁(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7岁(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8岁(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
 9岁(1910年,清宣统二年庚戌)
 10岁(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
 11岁(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
 12岁(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
 13岁(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
 14岁(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
 15岁(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
 16岁(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
 17岁(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
 18岁(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
 19岁(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
 20岁(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
 21岁(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
 22岁(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
 23岁(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
 24岁(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
 25岁(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
 26岁(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27岁(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
 28岁(1929年,民国十八年己巳)
 29岁(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
 30岁(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
 31岁(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
 32岁(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
 33岁(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甲戌)
 身后(19352015年)相关文史纪要
 参考文献
 附录 著者(王文政)纪念潘漠华烈士诗文
 附录一 一个湖畔诗人的三大跨越
 附录二 他以诗活着
 附录三 诗二首
 后 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