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352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347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352
 
  《 
			红帆船
			》
 售價:HK$ 
			290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194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403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449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235
 
 
 | 
         
          | 編輯推薦: |   
          | 关于孟子、屈原、岳飞等先贤英雄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和学术出版物不乏其见,但本书与市场上常见的同类题材图书大不相同之处显而易见,一是该书是知名学 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教授的力作,文笔优美,文中所引用的材料丰富、鲜见,再加上王立群先生的妙解和精彩点评,读来让人大有裨益。
 
 另外,该书写法上很有创新和特色,可谓别具一格,既有文史读物的严谨和考据,又不乏通俗读物的行云流水和轻松活泼,为王立群教授所独创的王体,相信读者开卷后,定有眼前一亮的别样阅读体验。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为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先生在央视的讲座文字整理稿,集中讲述了中国历史上10位圣贤英雄,讲述他们为民请命、马革裹尸、一往无前推进改革等的英勇故事。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了历史,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启迪了民众,他们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本书中,解读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上下求索的忠贞爱国,解读了苏武面对软硬兼施的忠诚不屈,解读了大汉绝代双骄卫青、霍去病所立下的不朽战功,解读了
 岳飞力挽狂澜顽强抗敌的耿耿忠心,解读了神医华佗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和让人敬仰的高尚医德,记录了济世安民、王安石的变法图强,解读了孟子的伟大思想和智
 慧虽千秋万代却依然不断在给予后人以滋养和启迪等,可以说,他们都称得上中国的脊梁。
 关于中国脊梁,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过论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毫无疑问,本书中,王立群先生所解读的
 10位先贤都是中国的脊梁,都对中国的历史做出过卓越的贡献,都是被时代所铭记的的,都是应该被我们不断怀念的。
 英雄永不过时,作者讴歌历史上英雄也是呼唤新时代的英雄,以激起民族奋起,争做民族的脊梁。
 |  
         
          | 關於作者: |   
          | 王立群,知名学者,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中央电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之一。曾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项目,是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的资深研究员。
 |  
         
          | 目錄: |   
          | 何以脊梁 001 1934 年10
 月,鲁迅先生在《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三期发表了题名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文章。鲁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中弥漫着民族的自尊心
 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1934 年8 月27
 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的类似论调。在文章中,鲁迅先生说,如果单据一些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因为先是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就不
 再自夸了,只寄希望于国联,再后来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信地,信物,信国联,唯独没有相信过自己,
 所以早就失掉自信力了。同时,鲁迅先生认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因为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在,正是这些人,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孟子:中华民族的人格铸造者
 047
 《孟子》是先秦儒家最为重要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它与《论语》并称为论孟,被奉为儒家经典。但是,《孟子》虽与《论语》并称,二者的区别实在不小。那么,《孟子》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它又有什么魅力?
 
 屈原:爱国是他永恒的信念
 060
 屈原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文化符号。屈原代表着坚守理想的精神,代表着独立不迁的人格,代表着拳拳的爱国之情,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屈原用自己的生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树立起了一座令后人仰望千年万年的丰碑。
 
 苏武:一个不屈的脊梁
 086
 在中国,上过学没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活在爷爷讲给孙子的故事里,他活在戏曲里,他活在影视剧里。总之,他一直活在国人的记忆里,从不曾被忘记。虽然,他只是一个牧羊倌,但他的精神内核是忠贞不渝,是对国家的忠贞,是对民族的忠贞。他就是苏武。
 
 张骞:一位青年的强国梦
 106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一位26 岁的年轻人,奉命开始了一次西行探索。他的西行,开辟了一条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让世界得以了解一个精彩的中国。这位感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伟丈夫是26 岁的张骞。他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开始了一场彪炳史册的旅行。
 
 卫青与霍去病:绝代双骄
 121
 汉武帝即位以来,最为关注的强国大事即是对匈作战。在这场长达四十余年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抗匈名将,其中,最为突出的首推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
 的骑奴(以奴隶身份充当骑兵侍从)卫青。他由奴隶到大将军,为汉帝国的对匈战争建立了殊功,起于尘埃,成于金身,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战神。他究
 竟是谁?他为汉帝国建立了什么殊功?另一位在对匈作战中立下奇功的战神仍是从这个家族中走出来的少年英才霍去病,一样出身低微,一样彪炳史册,一样为大汉
 帝国的开疆拓土立下千秋功业,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两位可谓大汉帝国的绝代双骄。
 
 李广:不教胡马度阴山
 135
 经过卫青、霍去病的连年出击,匈奴右贤王部受到汉军严重打击,但是,匈奴单于及左贤王部尚未受到重创。汉武帝及时调整了战略,将打击的重点放到了匈
 奴单于及左贤王部。攻打匈奴单于及左贤王部的战争将会怎样展开呢?匈奴单于在右贤王部遭受重创后将如何应对汉军的进一步打击呢?在这对匈的最后大决战中大
 汉名将李广是否终于否极泰来封侯了呢?他的悲剧结局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华佗:敬业神医 152
 在世界华人圈,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每当人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一位医生的医术精湛时,经常会送给这位医生八个字:
 华佗再世,妙手回春。
 就是说,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华佗是神医的代称。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民间医生,他以自己高超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在当时就非常出名。但是,中国古代名医众多,为什么后人称赞医生医术高明的时候,偏偏要说华佗再世呢?华佗的医术,究竟有哪些神奇之处?他为什么会成为后人心目中的神医呢?
 
 岳飞:一颗精忠报国之心
 237
 岳飞是个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从公元1141
 年他屈死杭州风波亭至今,在这么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每当我们遭受外侵之际,全国上下的爱国志士和人民群众,无不以岳飞为榜样,起
 而抗争,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八百七十余年来,岳飞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成了中华民族抗击御敌的一面旗帜。
 
 王安石:一个改革先行者
 179
 在中国的历史上,他是一个毁誉参半、极富争议的人物。称誉者把他视为一代贤相、圣人,说他以天下为己任,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果敢无畏地变法,改变
 了北宋建国百年以来逐渐形成的贫弱局面;说他是中国11
 世纪伟大的改革家;说他是三代以下中国唯一的完人。诋毁者则把他视为奸邪小人,说他的变法直接导致了靖康之难,正是他将北宋王朝引向覆亡,他是亡国祸首,
 千古罪人。对于同一个人,评价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呢?他究竟是谁呢?
 
 岳飞:一颗精忠报国之心
 237
 岳飞是个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从公元1141
 年他屈死杭州风波亭至今,在这么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每当我们遭受外侵之际,全国上下的爱国志士和人民群众,无不以岳飞为榜样,起
 而抗争,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八百七十余年来,岳飞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成了中华民族抗击御敌的一面旗帜。
 |  
         
          | 內容試閱: |   
          | 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不少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救亡图存。 第一,解救国家危亡。
 一种情形是危难已显但尚未形成实际危害,在此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将危险因子消灭在萌芽状态。春秋时期的弦高可谓典型代表。
 弦高是郑国的一位商人。鲁僖公三十二年冬,西方的秦穆公为了谋求向东发展,为参与中原争霸赢得更多的筹码,决定偷袭郑国。秦穆公时期,秦国与郑国相
 比,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要强于郑国,一旦偷袭成功,郑国必定伤亡惨重。但是,从秦国到郑国,路途遥远,全副武装的秦军浩浩荡荡地远行千里,必
 定会引人注目,要想偷袭郑国成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师之所为,郑必知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僖公三十二年》,中华书局2009 年版,第490
 页)。果不其然,当秦国军队行进到滑国这个地方时,他们的行动被郑国人发现了,这个郑国人便是弦高。弦高经常来往于各地经商,那次他从郑国赶着一大批牛去
 往周王室所在地,恰巧也到了滑国,很快便发现了秦国的意图,出于对国家的热爱与责任感,弦高决定想办法阻止这场国家灾难。
 弦高是个生意人,脑子活,他知道解决问题首先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秦国偷袭郑国,
 偷袭是关键,如果郑国知道秦国的意图,有所准备,秦国的偷袭便不攻自破。然而,偷袭不成,劳师动众的秦国也或许会孤注一掷,直接来个明面上的战争,这
 对于郑国来说也非好事,如何说动秦国也是一个问题。
 弦高思索一番之后,决定兵分两路:一方面派人快马加鞭赶回郑国,向郑国国君郑穆公报信;另一方面自己伪装成郑国的特使,送给秦国四张熟牛皮,又送去
 了十二头牛,让秦国犒劳将士。弦高在送去礼物之时,以特使的口吻转述郑穆公的意思,当然,这是弦高自己杜撰的郑穆公之语,他说郑穆公听说秦国行军要经
 过郑国,便特意派自己来犒劳秦军(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僖公三十三年》,中华书局2009 年版,第495
 页)。弦高这是告诉秦军,郑国已经知道了你们的行动,你们再想偷袭是不可能了。接着弦高又说,郑国贫乏,为秦军在滑国准备了一天的军需供应,如果秦军停止
 行进军需供应就会给他们,而如果继续往郑国前进,郑穆公则准备了一天的军事防备(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杨伯峻《春秋左
 传注
 僖公三十三年》,中华书局2009 年版,第495
 页)。此番话刚柔相济,不卑不亢,也就是说,你们不打,好酒好肉供着你们;你们要打,我们也不惧你们。如此一来,秦军便被动了。再加上远在郑国的秦国内应
 因为弦高的送信而被郑穆公发觉了,秦军认识到此番偷袭是不会成功了,正面攻击又没有后援,所以最后终止了既定计划,灭了滑国班师回朝了。
 弦高用自己的胆识与智慧,无声无息地为郑国免除了一场致命的灾难。他冒着相当的危险,自掏腰包为秦国送去财物,主动为国出力,如果不是出自对国家的
 热爱,怎么会有如此举动?弦高犒师之后的表现,也进一步表明了他的本心。郑国上下知道弦高的义举之后,对其甚为感激,郑穆公给予弦高高官厚禄,以示奖赏,
 弦高拒绝了。他说自己是郑国的一员,国家危难之时,自当挺身而出为国纾难解困,他做此事是因为心中有国,而不是为了得到国君的赏赐。他是生意人,但他不会
 拿着国家命运做生意。如果接受赏赐,不仅不合自己本愿,而且还会败坏郑国风俗,这不是仁者所为(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弦高辞之曰:诞而得赏,则郑国
 之信废矣。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以不信得厚赏,义者弗为也。何宁《淮南子集释》卷十八《人间训》,中华书局1998
 年版,第1272 页)。
 解救国家危难,还有一种情形,便是危难已经切切实实发生了。是甘愿做亡国奴,还是奋起抵抗,救亡图存?这是必须面临的抉择。历史上,卫青、霍去病、
 李广、辛弃疾、岳飞、宗泽、文天祥、戚继光、袁崇焕等人,面对外敌入侵,坚决抵抗,奋勇杀敌,或者让外敌伤亡惨重,保护了国家百姓,或者减缓了外敌入侵的
 步伐,挺起了中国的脊梁。在他们身上,对国家的热爱,以及主动的担当精神,是他们共有的特性。
 第二,谋求国家生存。
 在历史上,还有许多英雄人物,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只为了谋求国家的生存,维护国家的利益。这类人物,其图存也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在大国夹缝中图存。
 此类型以春秋时期的子产为代表。子产是郑国的执政大夫。郑国在春秋时期是个小国,只有初期郑庄公时期光辉过,之后便渐趋衰落。再加上郑国在地理位置
 上也不太占便宜,它处于中原地带,地势平坦,是四战之地。诸侯争霸,无论是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还是西方的秦国、北方的晋国,扩张势力时都会将触
 角伸到郑国。因此,春秋时期的郑国经常挨打,霸主们揍了郑国一顿之后,便让郑国做他们的小弟。这个小弟做得还很委屈,左右为难:跟着晋国走,楚国不愿意;
 跟着楚国走,晋国就发怒,随时都有被灭了的危险。
 子产上台之后,为了在大国争霸的夹缝中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