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1010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403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
 售價:HK$ 
			39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230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48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658
 
 
 | 
         
          | 內容簡介: |   
          | 赵凌博士的这本《质量至上与层层保障--澳大利 亚教师教育研究》对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发展进行了 研究。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在历经200余年不断借鉴 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结合自身国情加以利用的过程中 ,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已跻身世界教师教育的前列 。其多样性的教师专业标准架构、颇具特色的教师职 前教育实践、程序严密的教师教育认证机制、较为完 备的教师入职教育制度以及卓有成效的教师职后*新 教育体系,都为澳大利亚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 的保障,*为该国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的改进与完善提 供了有益的借鉴。 |  
         
          | 關於作者: |   
          | 赵凌,女,1980年生,浙江杭州人,本科、硕士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博士就读于浙江大学,先后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迄今已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高教探索》、《教育与经济》、《教育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  
         
          | 目錄: |   
          |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 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与职后更新教育
 (二)教师教育
 四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五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 萌芽期(1788—1850)
 (一)新生代教育的兴起及其对教师的需求
 (二)导生制与短期培训班
 二 初创期(1850—1880)
 (一)初级师范学校的创建
 (二)州立师范学院的建立
 三 演化期(1880—1914)
 (一)“主辅制”实践
 (二)经济危机前后的教师教育
 (三)各州师范学院的相继建立或重建
 四 成型期(1914—1930)
 (一)高校中的教师培养
 (二)各地教师专业性的职前培训
 五 停滞期(1930—1950)
 (一)专业性的职前培训裹足不前
 (二)培训理念趋于保守
 (三)教师教育课程发展滞缓
 (四)培训部门缺乏积极态度
 六 改革发展期(1950年以后)
 (一)高等教育学院问世
 (二)教师教育大学化
 七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发展轨迹分析
 第三章 澳大利亚的教师专业标准
 一 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背景
 (一)国外“教师专业标准”潮流的推动
 (二)澳大利亚教育界观念的变化
 二 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教师的专业地位理论
 (二)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论
 三 教师专业标准的国家框架
 (一)性质界定
 (二)基本架构
 四 各州的教师专业标准解析
 (一)维多利亚州教师专业标准
 (二)昆士兰州教师专业标准
 (三)新南威尔士州教师专业标准
 (四)南澳大利亚州教师专业标准
 (五)西澳大利亚州教师能力框架
 五 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分析
 第四章 澳大利亚的教师职前教育
 一 教师职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职前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职前教育与教师个性发展
 二 教师职前教育的途径与课程
 (一)教师职前教育的途径
 (二)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学制的争论
 (三)各州各地区高校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概况
 (四)各类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结构举要
 (五)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的实施
 三 教师职前教育中的教学实习
 (一)教学实习的时间要求
 (二)教学实习的结构
 (三)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四 新教师对职前教育的评价
 (一)对职前教育效益的总体感受
 (二)对职前教育课程的分类估值
 五 澳大利亚教师职前教育实践的剖析
 第五章 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认证机制
 一 教师教育认证的历史背景及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教师教育认证的历史背景
 (二)教师教育认证的理论基础
 (三)教师教育认证的实践基础
 二 澳大利亚各地的教师教育认证实践
 (一)昆士兰州的教师教育认证
 (二)维多利亚州的教师教育认证
 (三)南澳大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的教师教育认证
 (四)西澳大利亚州与新南威尔士州的教师教育认证
 (五)北部地区的教师教育认证
 三 国家认可框架体系下的现行教师教育认证机制
 (一)认证的主要标尺
 (二)认证的条件
 (三)认证过程的要素
 (四)国家认可框架体系下的各地做法列举
 四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认证的发展趋势——建立国家认证体系
 (一)实行国家认证的益处
 (二)关于国家认证体系的原则、过程与管理
 (三)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的国家认证标准
 (四)关于国家认证框架的制定过程
 (五)教师职前教育认证国家模型
 五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认证机制特点的解读
 第六章 澳大利亚的教师入职教育
 一 教师入职教育的本质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入职教育的含义
 (二)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 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架构
 (一)教师入职教育的目标所在
 (二)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原则
 (三)教师入职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 新教师的需求与有效入职教育的特征
 (一)新教师的需求
 (二)有效入职教育的特征
 四 有效入职教育的途径
 (一)“超前”实施
 (二)行政力倡
 (三)校本主导
 五 有效入职教育的策略
 (一)为新教师配置指导者
 (二)量身定制“教学任务”
 (三)因“段”制宜因需调适
 六 入职教育的保障
 (一)入职教育的管理与设计模型
 (二)入职教育的评估
 (三)入职教育的经费及时间保障
 七 案例:“飞翔的起点”——昆士兰州新教师入职教育
 八 澳大利亚教师入职教育的特色分析
 第七章 澳大利亚的教师职后更新教育
 一 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概念与社会历史背景
 (一)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内涵
 (二)教师职后更新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二 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一)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理论渊源
 (二)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实践意义
 三 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一)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目标追求
 (二)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四 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实施形式
 (一)校本教育与“会议培训”
 (二)高校的学历(学位)教育
 (三)中小学与高校合作进行的非学历职后更新教育
 (四)各类职后更新教育的教师参与度
 五 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一般内容
 (一)课堂教学课程
 (二)学校管理课程
 (三)特定课程
 (四)校本课程
 六 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优化实施策略
 (一)优异教学计划
 (二)教育主体互动
 七 职后更新教育诸要素与中小学教师的需求
 (一)职后更新教育目标设置与中小学教师的期望
 (二)职后更新教育领域与中小学教师的兴趣
 (三)职后更新教育的方式与中小学教师的倾向
 八 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政府财政保障
 (一)学校定向资助
 (二)项目定向资助
 九 教师职后更新教育的行动计划
 (一)高质量教师行动及专门项目行动
 (二)联邦高质量教师计划政策
 十 案例:昆士兰州教师职后更新教育框架
 十一 澳大利亚教师职后更新教育实践的透视
 第八章 结语
 一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如影随形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丝丝入扣于教育发展的规律
 (三)教师职前教育的严格性
 (四)教师入职教育与职后更新教育体系的相对完备性
 (五)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同步性
 二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的实施成效
 (一)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角色胜任
 (二)推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推动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流动
 三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展望
 (一)教育资源整合的困难与行政介入的积极化
 (二)教师流动的受限与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认证的全国化
 (三)教师发展需要的偏离与教师教育过程的实践化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