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194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39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500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500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500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449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449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653
 
 
 | 
         
          | 內容簡介: |   
          | 刘洪彪*的《中共中央西南局应对西南地区经济 困难的经验研究》研究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西 南因长期战乱以及国民党在撤离大陆前的肆意破坏, 经济出现严重困难。面对严重的困难局面,邓小平主 政的中共中央西南局采取了应对严重困难的切实可行 的措施,包括运用没收官僚资本后所建立起来的国营 经济成分进行宏观调控,充分调动市场积*因素,发 挥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宏观调控这只 “看得见的手”的积*因素,缓解了西南地区经济困 难局面,取得的经验至今有益。 |  
         
          | 關於作者: |   
          | 刘洪彪,男,1964年生。重庆大学教授,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科研。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出版专*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 目錄: |   
          | 绪论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 研究意义
 三 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四 资料说明
 第一章 解放初期西南地区的经济困难
 第一节 解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困难
 一 解放初期中国的工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二 农业生产破坏严重
 三 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
 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困难之原因
 第二节 解放初期西南地区的经济困难
 一 城市工业破坏严重,工厂倒闭成风,失业问题严重
 二 商业萧条,物资供应奇缺,投机活跃
 三 封建剥削严重,西南地区的农业衰败
 四 金融秩序混乱,物价飞涨
 第二章 中共中央西南局应对经济困难的宏观举措
 第一节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经济恢复的组织和领导
 一 各级党组织机构的健全与领导思路的形成
 二 西南军政委员会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建立
 三 经济建设领导机构——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资源的整合
 一 加强公粮征收,为西南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奠定物质基础
 二 多管齐下,解决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财源
 三 人力资源的整合:多渠道选拔干部
 第三节 社会力量的动员
 一 关心群众利益,加强社会救济,动员工农积极投身经济建设
 二 加强统战工作,动员民主党派人士和工商业者参加经济建设
 三 善用新闻媒体进行社会动员
 四 加强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动员少数民族群众参加经济建设
 第四节 稳定金融平抑物价
 一 整顿和稳定金融
 二 平抑物价
 第三章 西南局应对经济困难的具体措施
 第一节 稳定社会秩序
 一 安置旧军政人员
 二 收容改造社会游民
 三 救济安置失业工人
 第二节 投资基建项目
 一 举办交通建设
 二 公共设施建设
 三 城市公用事业建设
 第三节 工商业政策与措施
 一 建立新政权经济基础
 二 工商业政策导向
 三 恢复工商业的措施
 第四节 合理调整工商业
 一 调整产销关系
 二 理顺劳资关系
 三 增产节约运动
 第五节 农业政策和措施
 一 西南局对农村工作的部署
 二 剿匪、春耕与救灾
 三 土地改革
 四 农业政策
 五 组织生产
 第六节 商业流通
 一 整顿水陆码头
 二 组织城乡物资交流
 第四章 西南局应对经济困难的经验与现实启示
 第一节 中国西部地区发展面临的困难
 第二节 西南局应对困难的现实启示
 一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二 扩大与拉动内需增长
 三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第三节 西南局采取城乡一体化措施的现实启示
 一 经济发展注重民生的现实启示
 二 发展交通促进城乡流通
 三 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第四节 应对劳资冲突的措施及经验
 一 协商途径解决劳资冲突
 二 仲裁途径解决劳资冲突
 第五节 应对农工商业发展困难的措施及经验
 一 工商业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
 二 应对农村经济困难的措施及经验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