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NT$
356.0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NT$
755.0

《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售價:NT$
653.0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NT$
500.0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NT$
306.0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NT$
449.0

《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售價:NT$
352.0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选择安徽某地一个普通外出务工型村庄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社会互构论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围绕着流变的乡土性这一主题,分别从制度与市场、传统与现代等不同纬度展开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述,揭示出作为我国农业文明根基的乡村社会,在当代中国急剧变迁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原生态乡土性不断走向移植、肖杰和重构的复杂辩证过程。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制度与市场的分析框架内论述了村民同土与乡的关系演变过程,阐述了乡土性在村民城乡流动中经历移植、消解、重构的辩证流变历程。乡土社会有闭合性与开放性两重属性,因此关注村落发展需要具有向内与朝外的视野。
|
關於作者: |
熊凤水,1980年生,安徽省宿松县人,法学(社会学)博士。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第三批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社会学、流动人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1
一 研究缘起/1
二 文献综述/2
三 研究方案/15
四 调研资料收集/26
第二章 生发于泥土中的乡土性/31
一 植根于土上的生活/31
二 乡土性:土的凝固与乡的封闭/34
三 个人与社会间的低层次互构/55
四 缺位市场下发展机会的迷失/66
第三章 外出务工的兴起与乡土性的移植/75
一 外出务工的兴起/75
二 自我认同模糊:事实上的第三种人/76
三 乡土性的选择性移植/80
四 制度的不完善与市场的门槛/105
第四章 游走于城乡之间乡土性的消解/120
一 流动到城市打工:挣脱土的束缚与乡的限制/120
二 务工背景下的乡土性消解/123
三 个人与社会间的初级良性互构/151
四 市场体制下发展机会的扩充/159
第五章 和谐社会建设视域下乡土性的重构/166
一 村民职业的更新升级/166
二 个人与社会之间走向更高级阶段的良性互构/175
三 城乡一体化目标下的市场发育与完善/187
四 和谐社会建设:乡土性的重构/192
第六章 乡土性流变与村落整合/213
一 乡土性流变的方式/213
二 乡土性流变的路径/223
三 乡土性调适与农村社会整合/234
四 开发乡土与服务现代/254
第七章 乡土边界与村落发展/258
一 闭合与开放:乡土社会的二维属性/258
二 向内与朝外:村落发展的二维视野/270
三 三栖模式:乡土性闭合与开放的聚合/283
四 制度变迁、市场培育与乡村发展/290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306
一 制度、市场双维作用下村民同土乡关系的演变/306
二 乡土性流变的理论对话/311
三 乡土性:转型中国古老又常新的话题/315
参考文献/319
索 引/345
后 记/3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