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305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755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403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316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301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403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449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199
 
 
 | 
         
          | 編輯推薦: |   
          | 名家主编,形式便利,版本精良,高清放大,印刷精美,绝不反光。 1.折页形式,可伸可缩。既可以单面临摹,也可以展开整体欣赏,充分考虑读者需要,极为便利。
 2.内容全面,版本优良。全套一共70种,囊括了历代书法精品,是*权威的书法学习资料。
 3.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适当放大,锋芒墨色纤毫毕现,可谓下真迹一等。
 |  
         
          | 內容簡介: |   
          | 本系列丛书精选历代常用碑帖范字加以放大,并配以折页的形式,有别于市面上的其他书法类图书,是本社黑白版《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常销,畅销)的彩色升级版。既可用于学校、书法培训中心,也可为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  
         
          | 關於作者: |   
          | 主编古铁,原名胡紫桂,系中国书协第四届书法发展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湖南省书协副主席。 |  
         
          | 內容試閱: |   
          | 《礼器碑》解析 尹兴
 《礼器碑》全称《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立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碑高约234 厘米,宽105 厘米,四面皆有刻字,碑阳共16 行,行36 字。碑石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虽有剥落,但字口大多数新妍清晰。此碑内容是赞扬鲁相韩勑修饰孔庙和添造礼器之事。
 《礼器碑》是较早享誉盛名的汉碑。汉朝成熟的隶书主要集中在桓灵二帝(147189)期间,而《礼器碑》则可以看作是从《乙瑛碑》(153)到《曹全碑》(185)的过渡时期的作品,比起《乙瑛碑》的雍容规整,它具有更多的峻拔跌宕;比起《曹全碑》的秀丽严整,它具有更多的劲挺活泼。
 甚至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汉隶中的『广大教化者』,从它峻拔的风格中,孕育出了《张迁碑》(186)的朴拙凝重,孕育出了《鲜于璜碑》(165)的雄强茂密。清杨守敬《平碑记》所云『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可当作对《礼器碑》最精准的评价。明郭宗昌《金石史》中甚至评曰『以余生平所见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弗由人造』。
 一、《礼器碑》的结构特点
 《礼器碑》结体宽扁,合度自然,长短、大小参差,上下错落有致。字形既规整又富变化。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评《礼器碑》为『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大体认为字形要求欹正而又不失重心,严紧中见开张舒展。正所谓『结构天成』,给人以工整、规范之感。
 二、《礼器碑》的用笔特点
 《礼器碑》给人以犀利斩截、瘦劲如铁之感,并且继承了春秋以来齐国青铜器铭文的特色,创造了纤而能厚的流派。此派书风曾风靡一时,敦煌和居延附近出土的简书,很多与此类似,纤劲中能出奇趣。清代王澍在《虚舟题跋》中对此碑评价极高,认为『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如果我们把武威汉简与之对照,会发现两者之间有一脉相承之痕迹。简书具有用笔挺拔,波画棱角大而鲜明,结体雄健等特点,而《礼器碑》基本上都具备了这些特点。
 三、《礼器碑》的章法特点
 隶书章法大致可分为纵横均有规则的排列和纵行有规则、字距无规则的排列方式。《礼器碑》属纵横均有规则的排列形式。这种章法其上下字距松动,左右行距紧凑,一紧一松,布局整齐而又美观。特别是波磔飞动,左右舒展,似大雁迎面排阵飞来,整体平稳而又飘逸有致,整齐、均衡中又变化统一。《张迁碑》《衡方碑》《曹全碑》等与《礼器碑》章法大体一致,都属纵横均有规则的排列方式。总言之,《礼器碑》字形宽扁合度,结体紧严中见开张舒展,清超俊逸,端庄流丽,笔画瘦劲通神,纤而能厚,尤其是磔笔粗壮挺劲,峭劲中见轻重变化,纤健中能出奇趣。由此可见,《礼器碑》不愧是著名汉碑碑刻之一。
 学习《礼器碑》,第一步当从『方』字和『变』字入手,注意方起方收之处。方笔是此碑的『精神』和『风骨』所在,需要着意表现出来,且在行笔中尽量保持中锋,先做到刻意之『方』后再追求自然之『圆』,做好了这点方可守住它古朴刚劲的风貌。其『变』表现在横画、捺画的雁尾处和长笔画的细腻微调变化中,这是此碑的『灵动』之处。注意了这两点方可表现它灵动峻拔的气息。
 一个是里,一个是表,一表一里,不可或缺。林散之曾说:『临帖要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如果第一步是像和无我的阶段,第二步就应当是不像和有我的阶段。如果第一步做得不够扎实,想把自己的衣裳披到古人的身上,恐怕只如隔靴搔痒,水中望月。清代的何绍基,当代的林散之、来楚生都是学《礼器碑》成功的代表。他们的临作,神融气畅,一气呵成,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习他们的临作找到一些成就我们自己书法语言的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