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壹卷YeBook——宫闱内外:宋代内臣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NT$
454.0

《
重来3:做得更少,但赚得更多(拒演“拼命工作”的苦情戏,好的公司拒绝忙碌,崇尚高效!)
》
售價:NT$
352.0

《
中国企业 ESG 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
售價:NT$
383.0

《
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
售價:NT$
551.0

《
潮起潮落: 当代世界政治中的民粹主义思潮
》
售價:NT$
500.0

《
珠江时间:1984—2024
》
售價:NT$
1367.0

《
疗愈经济2
》
售價:NT$
250.0

《
几何相位与量子几何初步
》
售價:NT$
908.0
|
內容簡介: |
《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的作 者刘绪才坚持人文学者的学术责任感,以1920-1937 年间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为中心,在全面搜集材 料的基础上,还原历史现场,从教育制度的演变、新 文学法定知识身份的形成、选目*迭、课堂内外的新 文学知识传播等角度展开研究,探讨了新文化、新教 育与新文学三者之间的关联互动以及知识生产与转换 的内在过程,详细阐释了文学与教育、媒介环境之间 的共生关系,既有对新文学建构本身的思考,亦有对 文学教育实践的文化考察。
|
關於作者: |
刘绪才1978-山东济南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思潮、新文学教育及转型期知识分子研究,在《文艺报》、《文艺争鸣》、《小说评论》、《语文建设》等杂志发表学术文章三十余篇。
|
目錄:
|
绪论
一 研究对象、价值和意义
二 研究历史、现状
三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国文教育转型与新文学法定知识身份的预设
第一节 晚清尽头是民国:民初中学国文教育转型的知识谱系
一 一波三折的学制与教育宗旨变迁:新文学法定知识身份形成的制度演变
二 教育变革对新文学知识身份转换的影响
第二节 双潮合一:新文学法定知识身份的初构
一 语与文为中心的双潮合一
二 双潮合一中的利益共谋
第二章 身份转换的教育实践及新文学的经典化倾向
第一节 身份转换的教育实践:民国十六年前的中学国文教材与新文学
一 国文教材中的新文学选目
二 选目变化与身份转换背后的知识更迭
第二节 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二十六年国文教材中的新文学
一 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的新文学选目变化
二 中学国文教材中新文学的存在空间
第三节 从文学文本到教材选文一一周氏兄弟作品的身份转换
一 周作人作品知识身份转换及经典性涵养
二 鲁迅作品知识身份转换与经典性孕育
第四节 教材选目与新文学的经典化倾向
一 教材选目对新文学经典化的影响
二 新文学选目中的自我经典化
第三章 国文课堂的新文学知识生产
第一节 新文学的课堂讲授与经典养成
一 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现代小说的课堂讲授
二 以朱自清散文为代表的现代散文的课堂讲授
三 以胡适、刘大白诗歌为代表的新诗课堂讲授
第二节 国文课堂的新文学写作与新文学意识的涵养
一 语体文作法对教材面貌的制约
二 作文教学对新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
三 写作与新文学意识的养成
第四章 课外阅读与出版:新文学知识生产的社会助力
第一节 课外阅读与新文学知识生产
第二节 作为知识生产媒介的开明书店的新文学出版
第五章 文学公共领域与新文学知识生产的内在理路
第一节 媒介环境:中学国文教育与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
第二节 新文学知识生产的内在理路
一 新文学与新文化的互动:语言工具观与思想革命观的同构
二 新文学:民初中学国文教育的新文化诉求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