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254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HK$ 
			398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301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305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1367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806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250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653
 
 
 | 
         
          | 編輯推薦: |   
          | 政府与教科书的编者共同促成了教科书的知识生产,但二者有分有合,从而蕴含社会意识演变的多种可能性;政治认同会替代民族认同,改变民族主义的内容与形式;利用历史来建构认同,要注意历史的反建构特征;历史会给通过历史建构的认同带来冲击,甚至动摇认同。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的论著。在描述清末、民初、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的基础上,研究教科书的内容,探讨了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的关系,即历史教科书与民族主义认同、政权统治合法性认同之建立的关系。 |  
         
          | 關於作者: |   
          | 刘超,安徽六安人,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南京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目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教科书的整理与研究。主持第一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 |  
         
          | 目錄: |   
          | 导 论/1 一 历史教科书与民族主义研究:问题与方法/2
 二 学术史回顾/9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19
 四 历史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27
 上 编
 第一章 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37
 一 清政府教育宗旨与教科书编写/38
 二 救急之选:引译日本编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42
 三 爱国教育:中国自编教科书之兴起/49
 四 教科书与清政府教育目标之分合/65
 小 结/70
 第二章 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72
 一 养成共和国民: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72
 二 1922年新学制与教科书编写/86
 三 新学制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特点/94
 小 结/102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105
 一 三民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105
 二 教科书编写的模式化与国定本的颁行/116
 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科书改编本/121
 四 高扬民族主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特点/127
 五 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之分合/130
 小 结/136
 第四章 中国历史教科书编者/137
 一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编者概况/138
 二 编者之构成:地缘与学缘/145
 三 编者的职业与专业:编辑与史家/149
 四 编者与政府之分合/154
 小 结/158
 第五章 书局的权势网络与知识生产/169
 一 高集中度与高关联性:以商务印书馆为中心的出版业/170
 二 书局与课程标准的制订/173
 三 上层路线:书局与教育部之关系/177
 四 占领市场之一: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广告战/181
 五 占领市场之二:书局间的竞争与合作/185
 小 结/188
 第六章 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孔子叙述为中心/190
 一 清末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191
 二 民初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195
 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199
 四 教科书叙述与国家、思想界之关联/205
 五 教科书叙述:孔子儒学在近代中国的难局/210
 小 结/212
 下 编
 第七章 古代与近代的表述:中国历史分期问题/217
 一 历史分期与中国历史书写/218
 二 近古与中国古代史:发展或停滞/221
 三 中国近代史:旧史结穴时代或西力东渐时代/225
 四 中国现代史:史家与时代/229
 五 共和、中华民族与世界化:中国近代之展开/231
 六 中国历史公式:普遍历史中的中国史/234
 余 论/237
 第八章 考古发现与民族认同/246
 一 考古学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248
 二 史前史的出现与中国历史的拉长/252
 三 商代的信史开端与中国历史期的缩短/257
 四 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社会进化阶段的象征/265
 五 考古学与民族认同:古史辨运动之参照/270
 小 结/273
 第九章 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起源说/281
 一 中国人种起源作为问题的出现与西来说/283
 二 1930年代前教科书中的中国人种西来说/286
 三 1930年代后教科书中的中国人种土著说/292
 四 考古发现与中国人种土著说的兴起/297
 五 暂行断定土著说:考古发现与民族情感/301
 小 结/305
 第十章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中国民族叙述/309
 一 清末引译教科书中的民族叙述/310
 二 清末自编教科书中的民族叙述/313
 三 民初的中华民族一源说/315
 四 民族同化:部分民族之汉化/318
 五 民族融合: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322
 小 结/325
 第十一章 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民国教科书中的清史叙述/330
 一 教科书中的清初内政措施叙述与清史/331
 二 民初教科书中的清初内政叙述/333
 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科书中的清初内政叙述/336
 四 共和政体与民初教科书中的共和立场/339
 五 党国体制:政治认同与汉族立场/341
 六 民国社会中汉族意识的参照/344
 七 政治认同下的双重民族叙述/347
 小 结/349
 第十二章 知识生产与文化政治:新文化运动叙述/351
 一 民国教科书中的新文化运动叙述/352
 二 整理国故与新文化运动/360
 三 整理国故与反传统:国民党对新文化运动的批判/364
 四 教科书中对五四运动及其与新文化运动关系的叙述/367
 五 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阐释/371
 小 结/374
 第十三章 帝国主义话语与中国近代史书写/376
 一 帝国主义话语与历史教科书编写/377
 二 帝国主义话语与历史书写:以鸦片战争为例/380
 三 帝国主义侵略及其影响/384
 四 军阀: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389
 五 国民革命与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帝反封建与合法性建构/392
 六 光荣与苦难:民族史叙述与民族国家认同/396
 小 结/400
 第十四章 教科书案(上):《现代初中本国史》案/404
 一 《现代初中本国史》之编写/407
 二 《现代初中本国史》中的三皇五帝叙述/411
 三 黄帝始祖地位与共信之国本/413
 四 传疑与象征:其他教科书黄帝叙述之参照/418
 五 国民党的思想控制/422
 小 结/426
 第十五章 教科书案(下):《白话本国史》案/429
 一 《白话本国史》之编写/430
 二 《白话本国史》中关于岳飞的叙述/434
 三 《白话本国史》案/437
 四 民族英雄叙述的尺度:南京国民政府对历史人物的扬抑/441
 余 论/444
 结 语/448
 一 教科书知识的性质:国家意志与个人观点/448
 二 历史教科书的功能: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453
 三 历史教育的本义:个人与国家/456
 四 历史知识:建构与反建构/460
 附 录 清末民国时期中小学的历史课程设置/466
 征引文献/469
 索 引/506
 后 记/5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