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449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449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449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403
 
  《 
			要有光
			》
 售價:HK$ 
			352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214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862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遵义市规划主编的兼顾旅游需要和历史知识传承需要的市场类图书,是第一辑。 内容上,从目前遵义市行政建制说起,分山形山势、溪河泉塘、区位地貌、景观景物情状、各类建筑形貌、生产商贸史迹、单位姓氏遗踪、民族民俗印痕、人物事件纪念、 美好企望蓝图、谐音组合趣闻等12部分,对遵义市现有主要地名故事予以介绍。 |  
         
          | 目錄: |   
          | 目录 市、县级行政建置
 遵义市、遵义县 播 声  2
 红花岗区 陆昌友  3
 汇川区 播 声  5
 桐梓县 黄光荣  6
 绥阳县 播 声  7
 正安县 罗遵义  7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胡长斌  8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覃义平  9
 凤冈县 罗胜明  10
 湄潭县 傅治淮  11
 余庆县 钱再伦  12
 习水县 吴付刚  14
 赤水市 赵心益  14
 仁怀市 穆升凡  15
 山形山势写照
 关险行难的九龙沟 黄光荣  18
 飞剑斩龙头的魁岩 庞本驹  18
 古人类文化遗址马鞍山 庞本驹  19
 滴泪三坡 庞本驹  20
 岭峻刹显尧龙山 庞本驹  21
 巍巍古寺卧龙山 黄明仲  22
 五凤朝阳凤凰村 黄明仲  23
 远近闻名的狮山 黄明仲  24
 绵延十余里的虎耳崖 罗遵义  25
 九颗印与五里塘 罗遵义  26
 进入桃源的大阡 詹明常  28
 风调雨顺大磏坝 史崇高  28
 数峰如织插旗山 史崇高  29
 秀才之乡马拱坡 覃义平  30
 天然回音壁藏凤崖 覃义平  31
 水撞巨石洞卡拉 干国禄  31
 山如卧牛的牛场 李芝惠  32
 坝区风口隘门关 骆洪进  33
 秀丽三峰三星场 周德华  34
 因洞获名的仙源 吴付刚  35
 建房成集的大坡 吴付刚  35
 两梁汇聚双龙场 吴付刚  36
 横亘川黔的天台 赵心益  37
 直指长天五柱峰 赵心益  38
 溪河泉塘留影
 交通要冲泗渡 陈华强  40
 房陷水满的宋家龙塘 陈华强  40
 脚爬手抓爬抓溪 黄光荣  41
 天然石坝水坝塘 庞本驹  42
 古县今镇洋川 黄明仲  43
 黑水变清清水坪 黄明仲  44
 洞溪合名黄桶溪 王文现  45
 一泉成河龙塘沟 詹明常  46
 集镇河流同名三江 史崇高  47
 五窦出水的龙泉 干国禄  48
 青石卷拱的凉井 周世文  49
 水网密集鸡肠河 周世文  50
 鱼随水冒成鱼泉 刁惜佳  51
 落英缤纷桃花江 曹前军  51
 生死相守垮山塘 骆洪进  53
 泉水冬暖夏凉的温水 吴付刚  55
 天然瀑布博物馆两河口 赵心益  56
 不枯不溢的宝源 赵心益  57
 区位地貌存真
 得名久远的高坪 陈华强  60
 商业名镇鸭溪 罗定宇  60
 掌山老人栖息的河西村 罗定宇  61
 台地场镇市坪 詹明常  62
 如轿如帽文家盖 覃义平  63
 横卧如琴乃琴洲 张宪忠  63
 场久名新的新南 周世文  64
 蛋状丹霞石构成的石林 赵心益  65
 状如葫芦的葫市 赵心益  66
 仁怀枢纽中枢 周山荣  67
 三壤交汇三合土 罗跃全  68
 景观景物情状
 赞许杨应龙的丈二尺 陈华强  70
 亭亭华盖张高峰的松坎 黄光荣 庞本驹  70
 张学良软禁处小西湖 庞本驹  71
 山中独立几千秋的石牛栏 庞本驹  72
 喷珠吐玉的雅泉 黄明仲  73
 尹珍讲学处旺草 黄明仲  73
 三潭相通三涨水 黄明仲  74
 芙蓉夹岸芙蓉村 黄明仲  75
 化作跳礅的石碓窝 黄明仲  76
 岩有天书的雷打洞 吴永奎 郑绍兴  77
 大旱喷水母猪龙 吴永奎 郑绍兴  78
 鹳群巢居老鹳坝 李宏伟  78
 因树而名桂花村 覃义平  79
 山垭口的皂角树 周世文  80
 流水一日几色的金蚕吐丝 李开波  81
 天然石礅成三跳 安守琴  82
 钱邦芑栖息的他山 陈忠禄  82
 石和尚山与石佛寺 骆洪进  84
 林涛阵阵的桑木 吴付刚  85
 因兵器得名的耙梳屯 穆升凡  85
 各类建筑形貌
 两城要冲新华桥 陆昌友  88
 谐音状貌狮子桥 陆昌友  90
 河床状如龙鳞的石龙桥 陆昌友  91
 戏称得名矮子寺 陈华强  92
 始建于宋代的高桥 陈华强  93
 纪念重建者之功的董公寺 陈华强  94
 每日三潮三座寺 庞本驹  94
 山若覆鼎鼎山城 庞本驹  95
 传奇显名降龙寺 庞本驹  96
 绥阳标志性建筑诗乡门 黄明仲  97
 正南第一桥公馆桥 黄明福  98
 神秘古墓八角井 罗遵义  99
 峡谷峭壁倒开门 罗遵义  102
 古代军事城堡遗址大城寺 罗遵义  104
 悬岩半腰的新路 罗遵义  106
 明代真安州城遗址旧城 史崇高  109
 沧桑阶梯十八步 覃义平  110
 烽火台遗址烟墩 覃义平  110
 风云际会老木桥 干国禄  111
 宣传戒毒何家寺 干国禄  112
 见证盐运兴旺的里村 傅治淮  113
 钱邦芑隐逸之地西来庵 张宪忠  114
 石鼓犹存宝台寺 周兰香  115
 辑瑞桥与龙门桥 陈忠禄  116
 汤家院和欧家院 陆德昌  117
 县城前哨遗迹子营 陆德昌  118
 名始南宋的东皇 吴付刚  119
 古城垣遗迹土城 吴付刚  119
 弥灾避难的回龙 吴付刚  120
 九庙功成圆满观 穆升凡  121
 状如其名三百梯 穆升凡  122
 生产商贸史迹
 黔蜀天然关卡酒店垭 庞本驹  124
 驰名产品遗韵风华 黄明仲  125
 民俗独特丰富的造纸塘 覃义平  126
 启示环保染家溪 覃义平  127
 蓄势爬坡的搞车坳 周世文  128
 产业兴旺成茶海 傅治淮  129
 漂洗旧址洗布塘 安守琴  131
 商旅常住称官店 吴付刚  131
 一街两属名二里 吴付刚  132
 盐仓所在二号湾 穆升凡  132
 粮丰之地九仓坝 穆升凡  133
 单位姓氏遗踪
 协署旧址协台坝 播 声  136
 启迪诚信卞村湾 陈华强  136
 明清遗址杜家堰坎 黄明仲  138
 始于明代的郑场 黄明仲  138
 绥阳第一个合作社晨光 黄明仲  139
 聚族而居的谢坝 詹明常  141
 世代护林的韩家湾 詹明常  142
 历史佐证:红岩麻风村 钱再伦  143
 筹款兴场的程寨 吴付刚  144
 明清水上要冲官渡 赵心益  145
 驻兵之地安村 穆升凡  146
 部落旧居罗村 穆升凡  147
 民族民俗印痕
 濮人旧地蒲老场 黄明仲  150
 田埂弯拐的拐脚田 王有生  150
 纠纷不断的钦差田 王有生  151
 消灭鼠害的石贯塘 干国禄  153
 富含历史信息的写字岩 陈忠禄  153
 移土兴乡的坭坝 吴付刚  154
 苗族迁徙地标摇钱树 穆升凡  155
 播州杨氏辖地杨保坝 穆升凡  156
 先民祭祀之地茅台村 穆升凡  157
 人物事件纪念
 移民遗迹:布政塘、布政坝与江西丘 冯发铨  160
 二冉故里平母台 黄明仲  161
 宋末战斗遗址灯笼坝 詹明常  162
 御敌入侵的南克寨 覃义平  163
 挥槌报警打鼓坡 张宪忠  164
 截断退路的拦截坝 张宪忠  165
 铭记烈士壮举的友礼 骆洪进  165
 明代屯兵之地中关 钱再伦  167
 毛氏土司遗迹钟扑水 陆德昌  168
 长征三次转战的红军村 钱再伦  170
 烈士故里西端的前方大桥 陈忠禄  172
 太平军扎营遗址寨坝 吴付刚  173
 陛诏:整治水陆两道的见证 赵心益  174
 不屈精神的象征长头 穆升凡  175
 义军首领杨金受困地杨金箐 穆升凡  176
 会师遗址二郎坝 吴付刚  177
 美好企望蓝图
 古名梅搭桥的和平村 罗定宇  180
 状如罗筛的乐山坝 罗定宇  180
 历史文化名镇安场 黄明福  181
 顺时崛起的场市道真隆兴 史崇高  183
 由俗改雅的玉溪 史崇高  184
 希冀官民融洽的土洽河 干国禄  186
 黔北商业名镇永兴 傅治淮  186
 号召奋起的醒民 吴付刚  188
 期盼崛起兴旺的习水隆兴 吴付刚  189
 不怕兵荒匪乱的永安 吴付刚  189
 慕舜牧牛之桃林 吴付刚  190
 再建城堡复兴 赵心益  191
 彰显进步的大同 赵心益  192
 寓意吉祥、平安的丙安 赵心益  193
 去闷舒心喜头台 穆升凡  194
 光大儒风之学孔 穆升凡  195
 谐音组合趣闻
 经堂化生的金塘 陈华强  198
 俗称懒板凳的南白镇 罗定宇  198
 与石不相干的毛石 肖汝国  199
 销盐古场严黄井 黄光荣  200
 储米要冲楚米 庞本驹  201
 戴枷干活之地代家沟 庞本驹  201
 羊心贪与杨兴滩 李宏伟  202
 争斗遗址豆沙坝 詹明常  203
 铁氏寓居之处喻家 覃义平  204
 蛟去窝毁成蕉坝 覃义平  205
 源自同盟会的同民 吴付刚  206
 以清凉泉水著称的良村 吴付刚  206
 三乡镇合一称民化 吴付刚  207
 两乡首字合成的马临 吴付刚  208
 始名于丹霞奇石的元厚 赵心益  208
 雅称转俗的小滥 周山荣  209
 源自天目寺的天棚 张宪忠  210
 明末遗民隐逸的客溪 张宪忠  211
 先锋村、先锋河和先锋桥 骆洪进  212
 
 后 记 214
 |  
         
          | 內容試閱: |   
          | 遵义市、遵义县 遵义,现市、县同用此名。
 遵义作为地名,已将近1400年,不间断地沿用至今,亦有400多年,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目前仍有两说。
 遵义一名,始于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当年罗蒙县更名为遵义县。宋代,先后设置过下辖遵义县的遵义军和隶属于珍州的遵义砦(寨的异体字)。元代及明代中前期均未使用遵义这一名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设置遵义军民府,所辖四县一州中有遵义县,府、县同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去军民二字,改称遵义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遵义府,保留遵义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二十五年(1936年)、三十二年(1943年),贵州全省分别分设11个、8个、6个行政督察区,遵义县均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第五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遵义县城分设县级遵义市,遵义县人民政府迁南北镇。此时,专区、市、县同名遵义。1970年,遵义专区改称遵义地区。1997年,县级遵义市改设为红花岗区,遵义地区改设为地级遵义市。开始市(地级)、县同名遵义,一直至今。
 为什么取名遵义?
 一说出自《尚书》。商务印书馆民国四年(1915年)出版的《辞源》,遵义条下的第一个注释:《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言当循先王之正义,以治民也。又如1982年编出的《贵州省遵义市地名志》也说:遵义一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用作地名,始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改罗蒙县名遵义县《尚书》也称《书》或《书经》,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一说与汉代谢暹被封为义郎有关。汉代,今遵义一带属牂牁郡。西汉亡后,公孙述在成都称帝,国号成家。牂牁郡大姓龙、傅、尹、董氏与功曹谢暹保郡,闻汉世祖在河北,乃远使使由番禹江出,奉贡汉朝。世祖嘉之,号为义郎(《华阳国志南中志》)。功曹为郡中掌管人事并参与政务的官吏,世祖即建立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罗蒙更名为遵义,有遵循义郎作为,永远忠于中央之意。明代曹学佺(15741647年)的《蜀中广记》中,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当代学者刘琳的《华阳国志校注》中,皆持此观点。
 遵,两说皆为遵循之意;义,前说强调循先王之正义以治民,后说倡导循义郎之作为以忠君(君,此处宜理解为国家的代表),两说侧重点虽然不同,归宿却是一致的:爱国爱民,弘扬正义与正气。积淀深厚的遵义历史文化,为此提供着丰富而生动的诠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