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博物馆学辞典 博物馆学核心工具书,权威专家联合编纂,理论与实践的指南!
》
售價:NT$
1255

《
战时的博弈:教宗庇护十二世、墨索里尼与希特勒的秘史(理想国译丛075)
》
售價:NT$
755

《
明亡清兴 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
售價:NT$
347

《
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
》
售價:NT$
1428

《
建安 统一北方之战(201—207)
》
售價:NT$
250

《
什么是权力(一本讲透权力逻辑的政治学入门佳作,一次从学术到生活的认知升级)
》
售價:NT$
306

《
债务自由:远离债务困境
》
售價:NT$
403

《
清代满汉关系史:全三册
》
售價:NT$
2540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是何博士总结临床带教过程中中医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中医学习等的困惑并予详细解答,可以帮助中医学生尽快入门。
|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编者为解决实习中医师上临床后在诊断、治疗上的困惑而编写的。怎么把握四诊的诊断权重?怎么把握证与症的关系?怎么考量证?中医怎么辨治疾病?应掌握哪些一线的方剂?一些经典方剂,怎么应用?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怎么选方?怎么治疗湿热证、咽痛、寒咳、热咳、湿疹、荨麻疹等疾病?……本书将一一解答。力求让实习中医师在面对患者时,能抓住诊断要点,能按“章法”正确开方。
本书适用于实习中医师阅读参考。
|
| 關於作者: |
|
何宽其,男,四川自贡人,2004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副教授。目前主要致力于中医舌诊和经典方剂的研究,已在《中医杂志》、《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华中医药杂志》等中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编著《常用方维度分析与临床应用》,主编《观舌养生》《舌诊体质养生挂图》,副主编《临床实用舌象图谱》。
|
| 目錄:
|
第一章 中医基础与诊断
Part 1:舌尖主什么病? 002
Part 2:怎么用补益药? 006
Part 3:瘀血舌象,十之七八? 007
Part 4:脉诊不疑惑 008
Part 5:起床时症状加重,主实证;起床后缓解,多主虚证 013
Part 6:一有症状或体征,就应立即除之吗? 014
Part 7:四诊的诊断权重尤需把握 019
Part 8:证与证的关系应这样把握 021
Part 9:用十二维度考量“证” 022
Part 10:在民间辨方证更火热 027
Part 11:治症、治证、治病3种中医辨治模式 029
Part 12:舌象就是鉴别燥证与类燥证的关键点 032
Part 13:不能忽视中药的毒性作用和副作用 038
Part 14:解表往往有奇效 041
Part 15:可以这么理解“小大不利治其标” 043
Part 16:补益中气可以治疗大小便问题 045
Part 17:可以这么理解“肝为万病之贼” 048
Part 18:可以这么理解“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049
Part 19:体质本质上是一种证 050
Part 20:对健康与疾病的思考 059
第二章 常用方的方根分析
Part 1:以药类方及中医学生应掌握的一线方剂 062
Part 2:掌握这些方根就够了 066
第三章 方证辨证与常见方证的解析
Part 1:要尽快结束“坐冷板凳”就要熟悉方证辨证 104
Part 2:用望(舌诊)、闻、问、切(脉诊)来解析方证 111
第四章 经典方剂的应用
Part 1:小柴胡汤家族就这么用 144
Part 2:热象不重能用大柴胡汤吗? 149
Part 3:为什么柴胡桂枝干姜汤常常加补益药? 150
Part 4:灵活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51
Part 5:温胆汤之性是寒凉还是温燥? 154
Part 6:温胆汤和逍遥散的区别应用 156
Part 7:小儿咳嗽,喉中水鸡声,用射干麻黄汤还是升降散? 157
Part 8: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疾病,得这么把握 159
Part 9:升降散药简效宏,应重视 161
Part 10:大苦大寒与大辛大热药物的配伍使用 163
Part 11:干姜、附子是补药还是泻药? 165
Part 12:经方学习的三境界——泥其方,师其法,得其道 166
Part 13:经方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167
Part 14:经方一两等于几克? 169
第五章 湿热证的治疗
Part 1:上焦、中焦和下焦湿热证的选方 172
Part 2:湿邪感冒时如何选用中成药 174
Part 3:身大热与身热不扬的辨证论治 176
Part 4:湿温发热的中医治疗 177
Part 5:湿温咳嗽的中医治疗 179
Part 6:湿温病的大便黏腻就这样治疗 182
Part 7:湿温病的饮食调理 182
第六章 内伤杂病诊治心得
Part 1:感冒时如何辨证使用中成药? 186
Part 2:感冒咽痛的治疗妙招 187
Part 3:有效对付寒咳的办法 189
Part 4:有效对付热咳的办法 191
Part 5:失眠的治疗方 192
Part 6:寒中胃肠(冷气痛)的简易外治法 194
Part 7:治疗便秘的常用两张方 195
Part 8:治疗眩晕的四张方 196
Part 9:痹证治疗选方 197
Part 10:治疗颈项肩背强直或疼痛的三大类方 200
Part 11:温阳散寒、活血化瘀、补益扶正治疗痛经 203
Part 12:带下证治疗选方 204
Part 13:奔豚汤、桂枝加桂汤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奔豚气 205
Part 14:单方治疗厄洛替尼(特罗凯)导致的甲沟炎和面部红疹 207
Part 15:喝中药,不要伤胃 209
Part 16: “交节病”的治疗 211
第七章 治愈皮肤顽疾
Part 1:湿疹、荨麻疹的治疗心得 214
Part 2:湿疹的中医治疗(内服药部分) 224
Part 3:湿疹的中医治疗(外用药部分) 227
Part 4:生地紫草汤 228
Part 5:从父亲“自治”湿疹想到的 230
Part 6:阴囊湿疹的治疗 232
Part 7:皮肤科疾病的治疗反应 234
Part 8:皮肤科疾病的中药药浴治疗 235
Part 9:痤疮(痘痘)的治疗心得 238
Part 10:痤疮(痘痘)的治疗误区 241
Part 11:皮肤科疾病的忌口 243
Part 12:何氏美容三方 243
第八章 中医食疗之我见
Part 1:糖与油在中医里的应用 246
Part 2:饮食的配伍妙招 247
Part 3:厨房就是一个中药小仓库 249
Part 4:基于体质的饮食调理 260
|
| 內容試閱:
|
我是厦门大学的一名普通中医学教师,临床带教是我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我经常发现:不少中医学生在经过前期的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习时,面对患者,头脑里一片懵懂,诊断时把握不住要点,尤其遇到数证并存的复杂病证,更是头脑一片空白;开方时不知所措,所处之方,章法紊乱,很难见到学生开出经典名方如小柴胡汤、桂枝汤等。无论诊断还是处方用药,学生似乎都找不到抓手。因此,我很想写一本书,要给作为新手的中医学生三板斧,引领他们尽快进入中医的殿堂,之后再掌握N板斧,以求达到精深的境界。
那如何让中医实习医师尽快入门呢?我认为,从经典方剂和方证着手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说得通俗点,就是让他们首先学会应用经典方剂,掌握经典方剂的方证。但教材上介绍了很多经典方剂,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掌握那么多经典方剂,根本不可能!基于此,我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精选了近百首经典方剂,详细地进行了方根分析和方证分析。另立一章经典方剂的应用,以进一步强化临床常用经典方剂的知识,如对小柴胡汤家族和温胆汤家族的论述,以致学生经常说何老师总是用柴胡类方给我们洗脑。对于常见病证,我提出了选方策略,以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于中医基础、中医经典、中医诊断、中医治疗、经方学习与应用等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我能结合自己的临证心得进行阐述,给学生以参考。
此外,本书还对中医体质、中医食疗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给中医学生和中医师更为宽阔的中医视野。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部分学生和同行朋友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山东刘毅中医师慷慨提供部分素材,在此一并致谢!本书也得到厦门大学以下横向科研课题的资助:中医舌诊健康咨询系统(项目编号:XDHT2014008Z)和一真牌药茶研制(项目编号:XDHT2013280A)。
何宽其
于厦门五缘湾
2016年2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