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285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39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439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305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347
 
 
 | 
         
          | 編輯推薦: |   
          | 民国的文人,一直以来被奉为民国的华章。他们大多富有才情,浪漫,执着,特别有追求,成了中国百年的范儿,多少有点像百年出土的文物,越摩挲越珍爱。本书作者精选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数十位民国人物,把民国文人的风骨和气节,通过诙谐幽默的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 书中的每篇人物都是很简短的几千字,但读完后,令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每个人的故事都令人惊讶感慨。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个时期的文人们的精神风貌,可以唤醒当今国人的寻求自我,回归本真,为自己固守一片精神领地,不至于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物质时代迷失。
 精装典藏版 ,具有复古情怀,极具怀旧风格,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  
         
          | 內容簡介: |   
          | 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本书围绕着蔡元培、陈寅恪、梁实秋、沈从文、林徽因、张爱玲、钱钟书、鲁迅、吴宓、刘文典、辜鸿铭、周作人、胡适等民国文人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传奇秩事,通过本书在历史零散与完整的记忆中生动再现。他们曾经的理想,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在作者熊西平的文字中一一复活。
 |  
         
          | 關於作者: |   
          | 熊西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河南散文学会理事,专栏作家。出版多部散文集、教育类图书等。曾获中国当代散文奖、首届大众散文奖、孙犁文学奖等。 |  
         
          | 目錄: |   
          | 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船长 001 陈西滢:背叛与包容 013
 陈寅恪:黯淡的夕照斜阳 023
 辜鸿铭:大师的小辫儿 042
 胡适:情路上的小脚印大脚印 054
 黄侃:大嘴守不住的德行 065
 梁实秋:晶莹的友情 075
 梁宗岱:本该牵手温柔地走 088
 林徽因:开不败的四月花 098
 刘半农:北大的三兄弟教授 110
 刘文典:蛾眉婉转只为君 120
 钱玄同:猛将的柔情 126
 沈从文:友情向右,无情向左 135
 王国维:你是我命中的神魔 146
 王实味:风中的百合 157
 吴宓:落叶何飘飘 164
 夏丏尊:那些煦暖的时光 171
 萧红:从铁蹄下开始歌吟 180
 熊十力:我本天外人 190
 杨荫榆:永远在桥上 199
 俞平伯:社团人生的沉浮 208
 周有光:比她们更有光 218
 周作人:两留苦住庵的惨淡人生 228
 |  
         
          | 內容試閱: |   
          | 辜鸿铭:大师的小辫儿 辜鸿铭的狂怪战斗
 一
 20世纪初,西方有句流行语: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1920年,名满天下的英国作家毛姆来了,要见辜鸿铭。毛姆写封信派人送给辜鸿铭,叫他去六国饭店坐坐。辜鸿铭却没买他的面子。时间一天天过去,就是不见辜鸿铭来访。待毛姆明白过来,领教了对辜铭鸿轻慢的代价后,得到允诺才雇了顶轿子,找到东椿树胡同18号辜家。辜鸿铭那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让毛姆吃了一惊,听了他的话更是吃了一惊。辜鸿铭狡黠地笑:你朋友以为中国人都是苦力吧,招手就来?
 毛姆拉着辜鸿铭枯瘦的手指说:No ! No !久仰先生大名,特来拜访!
 辜鸿铭指着椅子说:贵国人只同中国的苦力打交道,你们大概以为所有的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
 毛姆多毛的白脸上掠过一丝苦笑,只得不断地向面前这位高大瘦身、戴着小帽、后面拖着干枯的黄辫子,早已在欧洲扬名立万的中国学者道歉,窘迫得无地自容。
 一个小女孩儿跑过来,辜鸿铭梳着她的小辫告诉毛姆,这是他的小女儿,皇帝退位那天出生的,我想她是新时代起源的使者,她是这老大帝国覆亡的最后一朵花。
 毛姆老盯着他的辫子,他说: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末了一个代表。
 临别时,毛姆向辜鸿铭索字留念,辜鸿铭便随手抄了两首中国古诗给毛姆。毛姆不懂中文,后来叫人翻译了,竟是两首赠妓女的诗
 二
 辜鸿铭有才、有趣、有戏,他戴顶现代中国第一位国学大师的瓜皮帽。
 辜鸿铭是语言天才,通九种语言,硬碰硬拿了十三个洋博士头衔,清朝末了还送给他个进士功名。人家学贯中西,他学贯西中。他第一个把《论语》《中庸》等经典用英文、德文翻译给大鼻子的西方人看。他在北京大学讲欧洲诗歌,德国的大学却把他著述的《中国的牛津运动》列入大学读本。他在《字林西报》等外文报纸系统撰文,宣传中国文化,抨击西方列强。在西方人眼里,辜鸿铭和泰戈尔齐名,都是东方的先贤圣哲,文化代言人,一个用文学介绍东方,一个用哲学介绍东方,所以,他们同一年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孙中山说,近代中国真正通晓英文的有三个半人,第一个是辜鸿铭(第二个是伍朝枢,长于英语公牍;第三个是陈友仁,长于英国国情。还有半个,孙中山没说,有的猜是近代学者型外交家王宠惠先生,有的说孙中山自指)。用英文写作的林语堂在德国留学,他用的教科书中就有辜鸿铭的著作,他说:辜鸿铭的英文文字,确乎超越出众。凡二百年来,未见出其右者。辜鸿铭不无得意地对女作家凌叔华总结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前两洋或可理顺辜鸿铭语言成就的源流。辜鸿铭祖籍福建同安,出生在马来半岛,母亲是葡萄牙人。父亲为英国人布朗管理橡胶园。布朗无子,就认了排行老二的辜鸿铭为义子,十岁带回英国。布朗语言天赋非同一般,还是个好教师,他以莎士比亚戏剧、弥尔顿的诗歌和歌德的诗歌做教材,教授辜鸿铭英语、德语,边游戏,边互动,边唱和,成效突飞猛进。他后来进入爱丁堡大学、莱比锡大学系统学习,终成大家。现在还有人在研究采用辜鸿铭外语学习法呢。
 三
 没有那根小辫子,辜鸿铭可能会失色不少。把那根干翘翘的小辫子散开数一数,每根黄毛都是他的另面国学的章节,嗅嗅,冒着遗老的腐气。辜鸿铭的狂与怪,在民国的大师中也应该名列榜首,他的国学涂抹着鲜明的辜氏色彩。他像一件华袍,外面的光彩,里面的虱子,都为人所津津乐道。
 北大教授有新派,有旧派,从服装上就可以大致分明。新派的西装革履,飒爽英姿;旧派的或长袍马褂,或汉式大衫。当然,也有分场合着装的。他们都有汉学底蕴,留学身份。蔡元培是进士出身的留学生,很有代表性。20岁之前没踏上中国一步的辜鸿铭却死磕死磕地恋上了长袍马褂瓜皮帽,几乎到了几十年不易装的程度。民国以后,剪辫子换洋装,成一时风潮,可狂风吹不动辜鸿铭细瘦的小辫子。
 周作人为辜鸿铭画像:北大顶古怪的人物,恐怕众口一词的要推辜鸿铭了吧。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并且还给自己选了个拖大辫子的车夫,天天坐在红楼前东张西望,成为北大令人瞩目的风景。
 辜氏自有护辫理论,学生对着他的辫子怪笑,他却平静地回敬: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辜鸿铭用独特的方式,守住了他的国粹。
 辜鸿铭上课高高在上。他对学生约法三章:第一,我进来的时候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要我先出去你们才能出去;第二,我问你们话和你们问我话时,你们都得站起来;第三,我指定你们要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不能坐下。全班的同学都认为第一第二都容易办到,第三却有点困难,可是大家都慑于辜先生的大名,也就不敢提出异议。
 辜鸿铭上课如大水漫滩,流到哪儿是哪儿,毫无计划可言。学期第一课说,把书打开,翻到第一页。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会儿英语,一会儿德语,一会儿希腊语,一会儿葡萄牙语,中间还夹杂日语俄语,旁征博引,无边无际,学生像坐过山车,在陶醉崇拜的狂欢中学期要结束了。辜鸿铭说,把书打开,再上一节,就放假了。学生翻开的还是第一页,惊问,什么时候考试?辜鸿铭答,不考了。
 辜鸿铭写文章骂学生不听话,闹运动。有学生呛他:您老说,夷狄和中华有区别,为什么先生在夷狄的报纸上骂我们呢?辜鸿铭怒目圆睁,大吼一声:我连袁世凯都不怕,还怕你们!
 有学生联名要驱逐辜鸿铭,蔡元培摆摆手:兼容并包么。
 四
 有人说,辜鸿铭是民国第一狂儒。
 儒家讲究温良恭俭让,讲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讲究礼义廉耻,这些儒家做人的核心要素,辜鸿铭身上似乎哪样都缺。他虽讲儒学,却不行儒道,他不是真正的儒者,顶多算个文化狂士。
 辜鸿铭骂人,名头高,名气大,不管是口吐莲花,还是满嘴脓血,都能风靡开来,流行一时。他骂袁世凯,骂新文化运动,骂胡适,骂男女生同校他把慈禧太后捧上天,有时也放倒地上骂两句。
 当然,辜鸿铭是文人,不是赤膊青皮,很少用国骂,人家用的是智慧,骂是骂在纸上,骂在场面上,有字为据,有人为证。
 袁世凯曾对德国公使(自谦地)说,张之洞是讲学问的,自己是做事的,做事的不讲学问。辜鸿铭甩辫儿相讥:如果是老妈子倒马桶,自然用不到学问;除倒马桶外,我还不知道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到的。他骂袁是穷措无赖,暴发户,广擅乐事,与西洋之贱种到中国放量咀嚼者无稍异。骂袁小偷赌徒都不如。骂袁世凯的股肱唐绍仪是土芥尚书,张謇是犬马状元。袁世凯忙着军国大事,就当耳旁风么。部下说,在报纸上骂呢,袁世凯说,把报纸也扔到风里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