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653
 
  《 
			汉服怎么做
			》
 售價:HK$ 
			500
 
  《 
			大模型时代:虚拟人的崛起与未来
			》
 售價:HK$ 
			459
 
  《 
			大话芯片:读懂芯片原理、周期、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售價:HK$ 
			454
 
  《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2024最新版】
			》
 售價:HK$ 
			658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306
 
  《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
 售價:HK$ 
			551
 
  《 
			印章的故事
			》
 售價:HK$ 
			230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有关中医生命哲学论述的论文集,主要从中医哲学的内涵、中医生命观、中医天人观、生命养生观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体现了作者对中医生命哲学的思考,立意高远,论证严谨,是近年来中医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  
         
          | 關於作者: |   
          |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文化专家,世中联中医药文化专委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中医思想文化研究。 |  
         
          | 目錄: |   
          | 中医哲学内涵 中医哲学述论
 中医哲学是东方生命哲学的代表-2010年12月9日在北京大学高等
 人文研究院发言
 中医哲学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中医学是基于生命和人文的医学
 关于中医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探讨
 生命的本质
 中医学的气与熵再探
 人身的六气四用
 人身三宝精气神
 人体经络及其研究误区
 李时珍对人体生命的认识
 中医天人观
 《黄帝内经》天人观
 《黄帝内经》天文医学思想
 《黄帝内经》历法医学思想
 《黄帝内经》气-阴阳-五行论
 形神一体天人同源谈《黄帝内经》中的整体思维
 邵雍:从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
 《周易》循环律的特征及普适意义
 开放的圆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的哲学命题
 中医学生命模型的特征和意义
 生命的养护
 天佑中华有中医
 《黄帝内经》的保健思想
 真正的养生需精气神并重
 向婴儿学习养精气神
 长生不老只须精气神并重
 从练功之技到修身之道气功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百日筑基,修炼精气神
 调呼吸,调动生命本源调呼吸法门
 顺天应人,自有心中好风水
 修五心能长寿
 |  
         
          | 內容試閱: |   
          | 《中医生命哲学》: 中医哲学研究的问题及其意文①
 受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筹备组的委托,我想就中医哲学谈两个问题。
 第一,中医哲学要研究什么,第二,为什么要研究中医哲学。
 中医哲学要研究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医哲学要研究的当然是中医的本原问题、本质问题、终极问题,因为哲学就是研究终极、本原问题的,就是刨根问底的学问。那么中医学的本原问题、终极问题、本质问题究竟是什么?我想是不是可以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中医学的本体论和生命观的问题。
 研究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可以解决为什么中医学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是这种样子,而不是西医那种样子?中医为什么要用整体综合的方法,而不是分析还原的方法?就是说为什么中医要用象数、用阴阳五行来构建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证候学说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学说、方剂的君臣佐使学说?中医学的这套认识生命的方法究竟有没有意义?按照这种认识方法究竟能不能揭开生命的秘密?这是中医哲学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中医哲学所要研究的另一个重点问题就是中医的本体论和生命观,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生命,中医学有一套不同于西方医学的生命学说、生命观,中医生命观问题涉及生命的终极问题、本原问题、本质问题。中医关于生命的一个重要学说就是气,中医讲了各种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有药物之气、病邪之气,等等;中医讲气化、气机,讲气的升降出入。五脏六腑是气的系统,经络是气的运行通道,病证是气化、气机失调的反映,中药有四气五味与气密不可分的是精、神,精气神是生命三宝。实际上可以说中医就是将生命分成精气神或者形气神三个层面。气是生命的本原,是精和神的中介,介于有形和无形中间,并且更偏向于无形。这三个层面是递进关系。在形的层面上,中医最早是讲解剖的,后来更强调功能了,就超越形体了,形层面的生命问题是可以用科学解决的,这一点中医比不过西医,中医无疑是处于劣势;在气的层面,还有很多现代科学所解释不了的地方,而这一块恰恰是中医的精髓。在神的层面包括了心神神明等学说,是无形的,这个层面超越了辨证论治,是辨神论治。扁鹊望而知之就是辨神论治。这一部分更是为现代科学所排斥。
 这三个层面中,中医最重视神,最轻视形。这和西医恰恰相反。气和神究竟能不能用科学来解释?我看很困难。这两个层面的东西用形态学方法做实验,恐怕做一万年也做不出来,也解释不了,比如中医讲左肝右肺、心上肾下,你做一万年的实验,能从人的形体上找出来吗?这恰恰是中医的精华,是中医的传统,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一直在退化。所以中医的生命观和本体论应该是中医哲学研究的重点。
 关于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研究中医哲学?也就是中医哲学研究有什么意义?我想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个就是对于中国哲学史的意义,第二个就是对中医学的意义。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刚才方克立先生已经讲得非常好、非常透彻,任继愈先生刚才也谈了,中医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分支、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同样是中国哲学史的一部重要的经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