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449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857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1422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347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398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255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959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551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是2015年中国食文化发展大会的会议论文集,集合了多位食文化研究者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参考意义,可供饮食文化研究者阅读研究与参考。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食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集中了我国诸多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当前我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前沿水平。论文集包括地域食文化民族食文化食文化的思想内涵食文化与教育食文化与科技、产业五大板块。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探讨了食文化的过去及未来,揭示了我国食文化的民族与地域性特征,以及面向未来的文化魅力。 |  
         
          | 關於作者: |   
          | 万建中,江西省南昌县人,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民革支部主委,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府特约监察员。 |  
         
          | 目錄: |   
          | 饮食与科技、产业 关于我国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杨铭铎
 体内无线通讯网络性味饮食文化定量化方法探索
 庞广昌
 食肉文化史溯源
 张子平
 食品工业化引领农业发展 张立方,柳士俊,白
 雪,李留柱
 文化创意与餐饮业的产品开发
 周爱东
 烹饪文献库中国古代菜点词目书证索引项目设计与实现
 刘志林
 中国酿造醋养生功能的现代科学实证分析 张桂香,张炳文,曲荣波
 发酵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 白 雪,李留柱,张立方
 以餐饮为核心的全闭环 O2O
 供应链生态平台  唐东平,蔡翠莹
 地域食文化
 吴地食用植物与文化传承
 金久宁,李 梅
 略论河南食文化的主要特征
 刘朴兵
 满汉全席精美的北京饮食文化
 杨 原
 刍论河北三大流派驴肉火烧
 谢美生
 德州区域婚宴文化流变思考
 冯延红
 川菜在贵州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吴茂钊
 泸菜形成与发展研究 石自彬,代应林,赵晓芳,周占富,张丰贵
 漫谈淮扬菜与家庭饮食养生
 高岱明
 中国名宴与清江浦
 高岱明
 食文化的思想内涵
 饮食与中国人的品格优势
 万建中
 莫言小说的饮食思想 徐兴海,胡付照
 简净悟空生活茶艺的禅观照
 胡付照
 日本食文化中的正食料理简述正食料理的 5 个基本原理 蔡爱琴
 论史前饮食审美崇拜
 赵建军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的现代功能及其传承途径
 冯玉珠
 中国传统食学文化中蕴含的营养思想 张炳文,张桂香,曲荣波( 204)
 美味、美器与美名
 刘志琴
 民族食文化
 追溯中国饮食哲理的祖宗碎片化的阴阳五行说
 季鸿崑
 中国传统食品的科学评价与文化解读 张炳文,孙淑荣,张桂香,曲荣波
 浅说北宋前中期理辽、夏边事的策略以茶为考察核心
 陈圣铿
 一日三餐中的筷子文化
 吴 澎
 试论素食产生与发展的深层原因
 李明晨
 回族饮食礼仪初探
 关 明
 回族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刘 伟
 食文化与教育
 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创新教育探讨以重庆现代技师学院为例 赵晓芳,石自彬
 幼儿饮食行为中的道德教育刍议以《蒙学通书》为中心 李建刚,冯文娟
 日本推行食育的经验
 张可喜
 |  
         
          | 內容試閱: |   
          | 当1万年前智人懂得依赖种植庄稼和饲养动物为生后,也就结束了原始人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之后,一个焕然一新的世界也就展现到了他们面前,他们跨入了新石器时代( The neolithic period)。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文明成就主要有:① 用磨制的方法制造石头工具,但并未放弃打制方法,同时能制作精致的骨质工具;② 驯养野生动物;③ 种植谷物和果树;④ 制作陶器;⑤ 有了明确的宗教信仰和葬礼。今天,新石器时代这个词指的是从距今1万~ 1.2万年直到距今6000~ 7000年的早期农业社会。这一时期,人类渐进地发展到定居生活,组织分工,男人专注喂养抓来的动物,女人则熟悉种植庄稼,原始农业经济的形成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包括种植庄稼和驯养家畜,是在世界上几个不同的地区分别独立地发展起来的。已知最早的农业活动大约发生在公元前9000年前,亚洲西南部的中东地区的居民开始种植大麦及晚些的小麦、燕麦,同时驯养了绵羊、山羊、猪和牛。到了公元前6000年,农业已经从这一起源地传播到地中海的东海岸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并逐步传播到地中海以北的西欧。非洲地区,在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之间,居住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东南边缘地带(今苏丹)的人们畜养了牛、绵羊、山羊。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古埃及人已经懂得饲养奶牛和饮用牛奶。在东亚,长江流域的居民早在公元前6500年就开始种植稻米,黄河流域的居民在公元前5500年开始种植粟和大豆;同期,饲养了猪和鸡,还把水牛驯养成家畜。总而言之,中国在商文明时期,狗、猪、羊、牛、鸡都已驯化成功。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和遗传学分析证明中国是家猪的起源地之一;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家猪骨骼分析,幼猪和成年个体占到90%,说明养猪主要是为了食肉。在新石器时代,欧、亚、非三洲的各民族都找到了能够提供肉类、牛奶、羊毛和驮运役用的各种动物。在美洲大陆,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从公元前7000年开始延续了2000年才结束,那里的人们驯养了火鸡。火鸡有两种,分别是分布于北美洲森林的野生火鸡( Meleagris gallopavo)和分布于中美洲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森林的眼斑火鸡(
 Meleagrisocellata),今天驯养的火鸡来源于野生火鸡种。在南美洲地区安第斯山脉的人们驯养了骆驼和羊驼,这些食物物种在美洲大陆广泛传播开来,操持畜牧业的人们除了驯养火鸡,还饲养家鸭、野猪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