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347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356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704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653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704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1316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1306
 
 
 | 
         
          | 編輯推薦: |   
          | 无论春夏秋冬,都有一道迷人的风景。在这个匆忙的世界中他放慢自己的脚步,静静地呼吸,慢慢地欣赏,去享受那份熟悉的美好。 |  
         
          | 內容簡介: |   
          | 作者远离城市喧嚣来到乡村之旅,从三月到次年一月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悟。将近一年中作者独自一人行走在云贵高原深处的一个村庄中,尽情享受着田园的气息:自然醒来,隐隐伴着山间鸟鸣,打开窗户,流连田埂,昼夜流连村巷阡陌,沉醉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中,仿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感受乡村的古朴,感动纯情的人情...... 
 |  
         
          | 關於作者: |   
          | 是山,本名杨昌毕,男,布依族,1973年3月生于贵州平塘龙朵,现居云南文山,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曾用笔名随风扬地,已出版散文集《我并不曾想淡忘你》。 |  
         
          | 目錄: |   
          | 三月 村庄呼唤我的乳名  001 埙  002 鱼  007 慕  008
 
 四月 雾失天空,布谷鸣叫,抖不散那缕青丝缠绕
 013
 读 诗  014 新 茶  015 青 柿  018
 清 明  021 清明菜  023 楝 花  026
 瓜 蔓  029 羊奶奶果  032 梨 花  036
 菜籽已黄  039 蛇 莓  042 新 笋  047
 刺 莓  050 燕不同燕  055 蔷 薇  057
 水 芹  060 马蹄菜  064
 
 五月 听得见到来和远去的脚步。安静,屏息,风吹过发
 梢都带着触目惊心的巨响  067
 节节草  068 花椒树  071 栽秧萢  074
 蛙  078 甘蔗汁  081 干 裂  083
 一池天地  084 蜻 蜓  087
 
 六月 暮色回廊,风吹散一季的雨声蛙鸣  091
 小路的尽头  092 木姜子  095 蝉  097
 石磨豆腐  099 飞 蚁  101 辣 烟  103
 黄豆雀  106 虫 鸣  111 木 耳  113
 蘑 菇  116 端 午  119 父 亲  121
 
 七月 稻子扬花,没电的村子安静得像一枚掉落在远古水
 底的石子  125
 老 屋  126 站成一棵树  129 夏枯草  132
 鹭 鸟  134
 
 八月 秋天的薄雾黎明,青葵在它的季节里带露生长,花期
 是遥远的过去,想想就如同触及指尖的星光  139
 竹 笛  140 青 枫  143
 
 九月 稻子金黄,柴火燃烧的味道弥漫在鼻息间  149
 残 梦  151 微 光  152
 
 十月 田野袒露着收获过后的空旷,缓缓走过,惊起成群
 的鸟雀,盘旋,落下,鸣声啾啾  155
 收 获  156 秋 日  158 梧桐巷口  159
 
 十一月 悬挂在久远孤独的藤蔓,在日渐斑驳里黯然
 神伤  163
 山 路  164 季 节  166
 
 十二月 季节轮回,感谢你在,一起经历的繁盛与
 衰落  169
 栎 树  170 倾 颓  174
 
 一月 贴近泥土的高度倾听,朝雾散尽前的呼吸与心跳。
 我来,我去,素净如初  177
 暮 色  178 吹箫者  180 青囊经  182
 村 空  184
 山色有无中(后记)  187
 
 |  
         
          | 內容試閱: |   
          | 那是我们的村庄(代序) 
 是山,黔籍平塘人氏,现居云南文山。
 
 因其文集《我并不曾想淡忘你》中部分作品被《平塘作家》选刊,故有神交。受邀为其新书《牛铃路过的夕阳》作序,欣然应允。
 
 阅罢《牛铃路过的夕阳》,闭目遐思,心境幽远。
 
 依稀有牛铃鸣响于山道上,是归途,是远离;是田园牧歌的澹淡,是失乐园的浅浅轻愁。穿不透暮色苍茫,青山夕照,是逝川之上经久不变的永恒。
 
 思无邪,故风物托之,以村庄,以植物,以万物之灵:
 
 站在厚实的土地上,背倚山石,面对村庄,我以一棵楝的姿态站立。我感到内心的富足与强大,那些不灭的梦想与希望,透过泥土与山石,用缄默的语言,用这个尘世生生不息的轮回与更替,用村庄的呼吸与心跳,传递给我生命
 
 我听到油菜荚轻微不绝的爆裂,滚圆的菜籽在挣脱所有的束缚。我似乎看到在遥远的时光里,母亲挥动着连枷,木头撞击在晒干了的菜荚上,纷扬的籽粒四下散开、聚拢;父亲肌肉强壮发达,穿着蓝色的汗衫
 
 只有蝉鸣,充斥在远远近近的林子,充斥在亘古不变的荒莽时空。它们不急不缓,它们不缓不急。洪荒演化流转,天地未分,万物尚不知名。相遇仍是未定的因缘,你未曾前来,我亦未曾前往。欢乐与忧伤未解,爱恨轮回还只在酝酿
 
 为那有如前世的回眸,为你来自生命源头的呼唤,都想献给你。就匍匐你足下,低于尘埃
 
 那是是山,一个村庄里留下乳名,远行又归来的生命,对亲情、对爱,对活着、对记忆的铭刻。
 
 书中的芥微众生
 
 《埙》中的吴平安、《黄豆雀》里的安、《清明菜》里的表姐、《石磨豆腐》里的老婆婆、《父亲》里的父亲既是村庄的真实存在,亦是文字构建的活着。
 
 站在那儿,远眺田野,爱以一只白鹭的意象自由飞翔。
 
 时空并行交替,那些逝去终得以在干净的天空,如黛的远山,黄与黑的瓦面、土墙,屋顶缓缓飘升的炊烟,泥土、草树、庄稼、朝夕不绝的饭菜香间一一隐现。
 
 那就是我们的村庄。
 
 配图为是山所摄,为文字提供时空具象。
 
 光影变幻,瞬息不可多得。
 
 是为序。
 
 雷远方
 (雷远方,男,布依族,平塘县作家协会主席。出版诗集 《月船》、散文集《魅力平塘》《追梦季节》)
 
 
 
 
 沟叫干沟,春夏浅流,秋冬干涸,缓慢韧性地冲刷,便也一天天嵌入地底,形成个幽深的所在。崩塌的乱石,洪积的沙泥,铺满沟底。杂草、野树、闲花,渐成婆娑。只因那穿越不透的荒芜,生命无拘的自由蓬勃。蝉和你迷醉其间,蝉用鸣叫,你用沉默。
 
 如同神谕,你在那天遇到了他,那个吹埙的人。
 
 那是众鸟飞尽的黄昏,阳光从远处的山头斜照而下,越过沟谷上方的树林,在幽暗的静寂中如一抹血色。你眯着眼,寻找那如同秋风划过树梢,暗流洇塞洞口的呜呜声响,尖锐、低沉、奔腾、休寂,血液跟随流转、停滞、震颤。如同泥土迸发出来的呼唤,更如生命源头的牵引,你无从拒绝。越过草丛,穿过树林,翻越乱石,在将要断流的溪边,你看到了他。
 
 他倚靠巨石,双手捧着那个拳头大的陶埙,干瘦的身躯像极一株柔软的藤,满布尘土的灰白,却气质澹淡,散发着森森的苔藓气息。你静静地站在那儿,直到他抬起头来,咧嘴对你微笑。快掉光了牙齿的口腔,干瘪,毫无生机。你缓缓伸出手臂,向他展示荆棘划破的皮肤,在乐音停止的片刻,它们终被汗液浸渍凸起,嫣红而美丽。
 
 我叫吴平安。他说。
 
 他显然把站在面前的你当成了一个大人,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对象。
 
 多少年后,母亲在火塘边烧饭,你坐在板凳上打瞌睡。铁三脚上架着的那口锑锅,里面煮着翻腾的粥,咕咕冒起的气泡卟卟破灭,那张干瘪无生机的快掉光了牙齿的面容异常清晰地呈现,我叫吴平安,他说。似乎他一直就隐藏在干沟的那些乱石堆下,如同遗失在不被人纷扰的时光角落的童年面具。
 
 他一再地强调,让你记住那个吹埙人的名字。
 
 至于他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搜尽记忆,踏遍干沟的角落,却始终未能让你找到答案。你也曾问起母亲,但岁月漫长,她要记得的东西太多。她只能告诉你,那个吹埙的人,是一个泥瓦匠,就在干沟的顶坡上做瓦。来的时候记不清了,走得也悄悄。只记得曾送了她一口锑锅,一直用现在,直到前年建成了沼气池。锅先是用来盛猪食,底破了再接着放在院角里栽山兰,后来终被收破铜烂铁的人拾了去。
 
 她知道的,甚至没有你多。
 
 很多次,你坐在那吹埙人倚坐过的巨石上,耳畔掠过四季山风与树木、山石或热烈或轻微或无声地交谈。我叫吴平安,那个老人对你说。很多次,你漫无目的地巡视在坡顶那座废弃了的瓦窑场,残破坍塌的窑壁长满了芭茅,曾经是茅房的住所小树密布,已经找不到一根屋柱的痕迹。你拾起遍地烧得卷曲变形的瓦片,发现用来揭模的布纹印痕经纬清晰,边角偶见残留的指纹,那是那个吹埙人真实存留过的信息。你将那瓦片放在鼻孔下细嗅,泥土煅烧过的气息幽幽可闻。
 
 循着那气息的来路,记忆终得以洞开一丝缝隙。
 
 在缝隙深处,你看到瓦窑的烟囱还在呼呼地升腾出浓黑的烟,泥土被烤焦释放出有机物气味,铁质氧化黏土矿物相互黏结的过程得以重新演绎。你看到那个吹埙人仍在拉开炉膛,不断投进大块的栎树干,滋滋的火焰翻卷着,发肤被烧蚀的特殊味道在空气中弥漫。
 
 阳光中,汗水湿透他干瘦的身躯,裸露的骨骼嶙峋突兀,使你不忍逼视。开窑的时候你再来,他对你说。开窑的时候,你就果真守候在那,从早上到中午,忘了饥饿,就连母亲唤你回家吃饭的声音也充耳不闻。那些青色的瓦片一片片终被从窑里掏出,一排排一圈圈堆满茅屋前的场子。那个吹埙的人最后从窑里出来,浑身粘着层黑的灰的白的木屑炭灰。
 
 你惊喜地看着他手里捧着一个陶埙,有着企鹅的造型,滚圆的肚皮如排扣分列的六个孔,长的脖子尽头是扁平的开着吹孔的喙。你看到他将干裂的嘴皮凑近喙缘,树干般生硬的手指封堵着那两排孔,指头不经意的开合间,沟谷中他曾听到的那些呜呜声再次响彻耳畔。我叫吴平安,那个吹埙的人对你说。你记得他将那热乎乎的陶埙贴到他腮畔蹭了蹭,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入你手里。
 
 现在你可以回家了,他命令你说。
 
 多少年来,在干沟边上的村庄里,那些青色瓦片覆盖着的木屋正逐渐消失,那个坡顶的窑场已经长满了荒草。只是每次站在那,你总能听到那个吹埙人对你说,我叫吴平安。这个一再被强调的名字终被世人所遗忘,却唯独留存在你的记忆里。它注定终将在某一天连同你的记忆一起消失,变成泥土中一些无法破解的符号和印痕。
 
 而那,恰恰是你最无意于让人记起的部分。
 2015.3.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