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653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418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1520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449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857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1422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347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 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第二辑)丛书是中国科协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众健康普及技术筛选与评价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等院士、专家任丛书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主编,由国家医学界*权威的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等9家机构组织国内的医学、药学、健康领域的专家编撰。每一分册均用10余万字,按照知识类型分为若干章,以问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与大众日常保健、求医用药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为大众的自我保健管理提供了权威的科学指导,向大众提供他们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防病治病知识与技能。 9本分册分别为:《老年人用药有道》(中国药学会)、《中医药与保健》(中华中医药学会)、《膳食与营养》(中国营养学会)、《科学就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免疫与接种》(中华预防医学会)、《让呼吸更畅快》(中华医学会)、《科学健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心理健康与疾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居民健康管理》(中国社区卫生协会)。
 十一五期间编写的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辑)一套4册图书荣获201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和第六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
 |  
         
          | 內容簡介: |   
          | 《科学就医》旨在引导公众形成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及早发现疾病征兆,选择正确的诊断方法、合理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治疗疾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就诊效率。 本书共124个问题,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科学就医有窍门,介绍如何选择医院、挂号预约等就医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旨在帮助大众及时、快速、高效就医。第二部分早期预防须重视,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第三部分疾病信号早发现,着重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早期症状。尽早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部分诊断方法要恰当,在医学越来越进步的今天,检查也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细化。了解这些检查后,方能放心、正确地去接受检查。第五部分临床治疗重规范,介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及生病后日常生活中饮食、运动等的注意事项,指导公众在生病后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以便及时、有效地治疗疾病。
 作者为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的专家。全书内容丰富,有助于读者了解和掌握科学就医之道。
 |  
         
          | 關於作者: |   
          | 丛书主编: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协书记处领导下的职能部门。根据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需要,科学技术普及部承担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职责,同时履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简称科学素质办)的职责,负责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组织实施工作,承担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的牵头任务,协调、推动相关事业单位、全国学会落实完成中国科协承担《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任务。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是国家级的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和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中心,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承担着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学科技创新开展医学信息研究、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和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任务。
 ?
 |  
         
          | 目錄: |   
          | 第一章科学就医有窍门 导 读2
 1.你知道科学就医吗?3
 2.如何选择医院?4
 3.什么情况选择社区医院就诊?5
 4.如何选择就诊科室?5
 5.如何预约挂号?7
 6.什么时候该挂专家号?8
 7.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专家?8
 8.去医院有哪些注意事项?9
 9.看病前需要带哪些资料?10
 10.候诊时除了等,还能做什么?11
 11.就诊时有哪些禁忌?11
 12.哪些问题看病时必须要问清楚?13
 13.与医生沟通,有哪些注意事项?13
 14.我的病该看中医还是西医?14
 15.发热腹泻怎么看?15
 16.什么情况下需要看急诊?15
 17.如何拨打急救电话?16
 18.如何当个合格的患者家属?17
 19.如何分辨虚假医疗广告?18
 20.如何防范医托,避免上当受骗?18
 21.为什么提倡参加适宜的医疗保险?19
 22.没带医保卡能报销吗?20
 23.从哪里了解医保报销信息?21
 24.城镇医疗保险患者和新农合患者如何就诊缴费?22
 第二章早期预防须重视
 导 读24
 25.胖人如何预防高血压?25
 26.高血压会遗传吗?26
 27.血脂为什么会偏高?27
 28.高血脂与冠心病有关系吗?28
 29.影响动脉硬化发病的因素有哪些?30
 30.心绞痛发作的诱因是什么?32
 31.急性心肌梗死是怎样产生的?32
 32.中风可以预防吗?34
 33.青少年会患帕金森病吗?35
 34.胖人容易得脂肪肝吗?36
 35.长期不吃早饭容易得胆结石吗?37
 36.为什么绝经后易引起骨质疏松?38
 37.整天脖子疼是患了颈椎病吗?39
 38.久坐办公室容易腰椎间盘突出吗?41
 39.老年人才会患骨关节炎吗?43
 40.引发卵巢囊肿的常见原因是什么?45
 41.绝经后需要摘环吗?46
 42.为什么会得白内障?48
 43.如何预防近视眼?49
 44.老年性耳聋可以预防吗?51
 45.为什么会过敏?52
 46.牙应该多长时间清洗一次?53
 47.可能引发肿瘤的不良习惯有哪些?53
 48.空气污染,易引发肺癌吗?55
 49.食用发霉的花生容易引发肝癌吗?57
 50.怎样系统了解身体健康状况?58
 第三章疾病信号早发现
 导 读60
 51.血压升高一定是高血压吗?61
 52.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前有什么征兆吗?62
 53.走路不稳、胳膊发麻是中风的先兆吗?64
 54.老年痴呆有先兆吗?65
 55.病毒性肝炎有哪些早期信号?66
 56.腹痛、腹泻、呕吐可能是肠炎吗?67
 57.三多一降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吗?67
 58.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是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吗?68
 59.多囊性卵巢会引发月经不调吗?71
 60.您的孩子是过敏性咳嗽吗?72
 61.您的孩子需要佩戴眼镜吗?74
 62.体检发现眼压高,是不是青光眼?75
 63.怎样区分感冒和过敏性鼻炎?77
 64.鼻咽癌常有哪些早期表现?78
 65.淋巴瘤有哪些早期症状?79
 66.咽部不适会是食管癌的早期信号吗?80
 67.消化不良是胃癌的早期表现吗?83
 68.转氨酶增高是哪些疾病的早期表现?84
 69.容易被患者忽略的胰腺癌早期症状有哪些?86
 70.便血可能会是结肠癌吗?87
 71.引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88
 72.乳腺癌的信号有哪些?89
 73.卵巢癌的发生有哪些征兆?90
 74.白血病的早期有哪些表现?92
 第四章诊断方法要恰当
 导 读94
 75.血液检查应注意哪些事项?95
 76.医生最关注的血脂指标是什么?96
 77.检测血糖前一定要空腹吗?96
 78.大便潜血阳性患者哪些情况需要做结肠镜检查?97
 79.女性性激素六项应该在月经第几天检查?98
 80.如何选择影像学检查?98
 81.哪些影像检查有X射线的辐射损伤?101
 82.影像学检查对婴儿和孕妇有危害吗?101
 83.哪些部位的病变适合做CT检查?102
 84.CT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104
 85.下咽及食管异物可做CT检查吗?105
 86.脑卒中后何时进行CT检查?107
 87.胸部CT能发现肺结节吗?108
 88.如何减少做X光摄影、CT检查时的辐射伤害?110
 89.哪些部位的病变适合做MRI检查?111
 90.体内有金属置入物的患者能做MRI检查吗?113
 91.什么情况需要做CT或MRI增强检查?114
 92.颅脑部疾病如何选择检查?116
 93.哪些部位的疾病宜行超声波检查?117
 94.超声波检查前有什么特殊准备?118
 95.怀疑是甲状腺结节需要做哪些检查?119
 96.月经前乳房胀痛是怎么回事?120
 97.整个孕期应该做几次超声波检查?121
 98.子宫附件的超声波检查应做哪些准备?122
 99.超声波检查能鉴别卵巢囊肿良恶性吗?124
 100.常用的消化道造影有哪些?125
 第五章临床治疗重规范
 导 读130
 101.高血压患者需要常年服药吗?131
 102.降脂三部曲是什么?132
 103.脑梗死急救最佳的溶栓时间是什么时候?133
 104.帕金森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34
 105.脂肪肝患者应如何调理?135
 106.感染胃幽门螺杆菌需要治疗吗?136
 107.甲状腺长了结节需要处理吗?137
 108.骨质疏松如何科学补钙?139
 109.颈椎病人如何选择枕头?142
 110.做哪些运动可以缓解颈椎病?143
 111.骨性关节炎能根治吗?146
 112.强直性脊柱炎与腰肌劳损有什么区别?148
 113.乳腺增生什么时候会减轻?152
 114.哪些子宫肌瘤需要手术?152
 115.怎样补锌才科学?154
 116.孩子便秘怎么办?156
 117.孩子肥胖怎么办?157
 118.孩子一感冒就服用抗生素对吗?159
 119.怎样安排孩子患病期间的饮食?161
 120.如何治疗白内障?163
 121.如何选择人工晶状体?164
 122.确诊为青光眼该怎么办?165
 123.治疗近视的手术靠谱吗?167
 124.口腔溃疡吃维生素B、维生素C管用吗?168
 |  
         
          | 內容試閱: |   
          | 人人都可能生病,病了总想找一家好医院、一位好大夫及时诊治,以期迅速康复,早日投入工作和学习或是享受生活。但是不少人可能会不知到何家医院,找什么医生看病,甚至可能会慌了手脚,有病乱投医,不但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而且还可能因此而延误了病情,更不用说白白花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钱财。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就医方式、诊断治疗手段不断出现,网络预约、异地报销让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但是这些新的方式、政策无疑需要大家去了解、学习。同时,因为医学和疾病知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专业医生和普通大众之间的医学知识肯定是不对称的,如果缺少双方的沟通和理解,对疾病的早期预防、治疗和预后都没有益处,甚至会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因此公众有必要了解更多的就医知识,方能快捷、经济、有效地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健康问题。为了普及科学就医知识,增强城乡居民科学就医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公众合理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我们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科学就医》,旨在引导公众形成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及早发现疾病征兆,选择正确的诊断方法,合理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治疗疾病,提高就诊效率,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本书分5章,第一章科学就医有窍门介绍如何选择医院、选择科室等就医的一般程序以及就医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旨在帮助公众及时、快速、高效就医。第二章早期预防须重视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旨在及早发现影响健康的高风险因素及潜在的疾病隐患,为人们及时、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第三章疾病信号早发现着重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早期症状。
 疾病发生前往往会给我们发出一些预警信号,如果这些信号刚刚出现时就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便可尽早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使疾病对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第四章诊断方法要恰当,在医学越来
 越进步的今天,检查也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细化,作为一个患者不能不了解,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你是否有必要做某项检查,而且关系到它(们)对你身体是否有害,因此,只有当你了解这些检查的意义之后,你方能勇敢、放心、正确地去接受检查,不会误解也不会害怕。第五章临床治疗重规范介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及生病后日常生活中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指导公众在生病后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以便及时、有效地治疗疾病。
 由于人体与疾病都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我们在本书中介绍的只是冰山一角,而且还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准确,只能说我们为患者朋友指出一个就医的方向,起着一个医导的作用,但我们在医学理论上还是十分自信的,我们相信本书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如何选择就诊科室?
 今年65岁的王阿姨家住北京郊区,经常腿疼。她听说骨科、血管科、神经科等都能看腿疼,就发愁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挂哪个科。
 如何选择就诊科室是很重要,但又使病人犯难的问题。挂对科室找对门,是科学就诊的第一步。由于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加上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患者走错门的现象确实比较常见。建议大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找对科室:
 (1)甄别自己病情的缓急,决定该挂门诊还是急诊,如出现某种需紧急处理的症状,建议挂急诊,如果没有则建议挂门诊。
 (2)向导医人员咨询,现在大多数医院都设有导医台或咨询台,可在挂号之前咨询清楚。
 (3)挂号时坚持先大后小的原则,不知道自己的疾病属于哪个科室时,可先挂大内科、大外科、心脑血管科等,并听从分诊人员的安排,或者听听首诊医生的建议。
 (4)平时自己也可以从权威媒体上多了解相关疾病信息,提高健康素养。
 (5)如果看完多个科室治疗效果仍不好,可以向医院要求专家会诊。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在临床上很容易挂错号的疾病,以及如何找对门路:
 (1)腹痛。消化科是腹痛的第一选择,但如果是孕妇发生下腹痛,建议挂妇产科;如果伴有尿痛、尿频、尿急等尿道症状,则是泌尿外科;若是急性腹痛最好挂急诊。
 (2)胸痛。胸痛首先要怀疑是否是心脏病发作,其典型症状是:胸口或胸前疼痛较固定,向内肩放射性疼痛,伴有心慌气短、有压迫感等症状,此时应挂心内科,严重者需挂急诊;如果是由于外伤导致,在做侧弯、弯腰等转位动作时疼痛加剧,则可能是骨科;如果有持续性胸部局限性皮肤疼痛,也可能是带状疱疹感染,则属皮肤科。
 (3)腿疼。多数情况下,腿疼应看骨科。不过,如果是膝关节、手关节等全身多处关节出现两侧对称性疼痛,则建议挂风湿免疫科;如果小腿肚有肿胀,手指按压会出现疼痛,则可能是血管疾病,应挂血管外科。
 (4)如果出现的症状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无法确定该挂哪个科时,建议先挂普通内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