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亚朱子学研究:日本朱子学研究
			》 
			 售價:HK$ 
			398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1980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2739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380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413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858
			 
			 
	
			  
			《 
			随他们去:别把精力浪费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
			》 
			 售價:HK$ 
			380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2745
			 
			 
	
 
      | 
     
      
      
         
          | 編輯推薦: | 
         
         
          |  
            本书由在药物性肝病领域得到国际公认的多名专家合作撰写,提供了关于药物性肝病的一般性和药物特异性机制以及肝损伤的临床表现的全面深入的信息,必将成为肝病学家、胃肠病学家、病理学家、毒理学家、制药工业人员及药物肝毒性政府管控者的良师益友。
           | 
         
       
      
      
      
      
         
          | 內容簡介: | 
         
         
          |  
            由尼尔卡普洛维茨(Neil Kaplowitz)和劳瑞迪莱维(Laurie DeLeve)教授主编的《药物性肝病》的一本重要专著。本书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当前所认识的DILI发病机制,第二部分介绍了对DILI的诊断和处理现状(包括临床表现、病理学评估、生物标志物、发病危险因素、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及治疗等),第三部分对各类具体药物的肝毒性进行了专门介绍,第四部分阐述了药物监管、药物性肝损伤网络(DILIN)及LiverTox网站等方面的内容。通读本书将对DILI各方面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全貌性的、具体而深入的认识,因而是临床肝病及相关专业医师、研究者和学生,药物研发和生产单位,以及ADR管理者的良师益友。
           | 
         
       
      
      
      
         
          | 關於作者: | 
         
         
           
            译者简介
 茅益民,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生,兼任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仁济医院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副主任。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病毒感染性疾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和肝脏疾病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技术平台建设的首席专家。
           | 
         
       
      
      
      
         
          | 目錄: 
           | 
         
         
           
            第1章
 药物性肝损伤: 序言和概述 3
 前言 3
 临床概述 3
 发病机制 6
 诊断 9
 药物研发 9
 药物上市后的监管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细胞色素P450对毒素的活化与肝细胞毒性 14
 前言 14
 细胞色素P450酶 15
 毒性知识背景 18
 生物活化反应 20
 药物研发中的筛选策略 25
 人类特异性代谢物问题 27
 结论 27
 参考文献 27
 第3章
 酰基葡糖醛酸苷(AGN)的作用机制 31
 前言 31
 AGN化学反应主要类型概述 32
 乙酰葡糖醛酸苷化的生化学方面 34
 AGN的合成、分离及特征描述 35
 AGN的稳定性 39
 AGN与蛋白质的可逆结合 42
 AGN和蛋白质的共价结合 42
 AGN的立体化学特性 49
 酸性药物共价键结合的可预测性 51
 利用亲核捕获剂屏蔽体外反应性 52
 活性AGN的潜在毒理学意义 54
 致谢 55
 参考文献 55
 第4章
 氧化应激、抗氧化防御与肝损伤 62
 前言 62
 肝内主要的活性氧、活性氮及其来源 63
 氧化应激的病理生理后果 64
 抗氧化剂 66
 药物引起的肝内氧化应激 69
 参考文献 70
 第5章
 线粒体损伤导致的肝毒性 75
 前言 75
 线粒体概述 75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 78
 线粒体与药物诱导的肝脂肪变性 82
 结论 84
 致谢 84
 参考文献 84
 第6章
 细胞死亡机制及其与药物毒性的关系 90
 前言 90
 细胞死亡的分类 91
 凋亡 92
 自噬 95
 坏死: 一个程序性过程? 96
 DILI的细胞死亡 99
 结论 104
 参考文献 104
 第7章
 膜转运在肝毒性和药物性胆汁淤积发病机制中的
 作用 111
 前言 111
 胆汁形成 111
 药物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特征 112
 肝细胞药物吸收和细胞内药物浓度 112
 BSEP抑制的机制 113
 细胞内胆盐水平升高对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114
 药物性胆汁淤积的易感因素 115
 结论 116
 参考文献 117
 第8章
 肝窦内皮细胞和肝损伤 121
 前言 121
 肝窦内皮细胞 121
 毛细血管化、伪毛细血管化和药物代谢 122
 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纤维化 123
 骨髓肝窦内皮祖细胞和肝脏再生 123
 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的表现 124
 非均质灌注性损伤 124
 紫癜性肝病 125
 肝窦阻塞综合征 125
 对乙酰氨基酚 127
 吉妥珠单抗奥唑米星 127
 奥沙利铂 128
 结论 128
 参考文献 128
 第9章
 巨噬细胞和库普弗细胞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
 作用 132
 前言 132
 DILI中固有免疫的激活 133
 DILI时肝内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 134
 DILI中危险信号的产生及其信号通路 135
 DILI时巨噬细胞活化涉及的其他DAMPPAMP 136
 补体和巨噬细胞的活化 136
 DILI的诊断和治疗: 巨噬细胞能否成为靶点 136
 DILI的遗传易感性 137
 结论 137
 参考文献 137
 第10章
 炎症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140
 前言 140
 炎症是固有性DILI的进展因子 142
 炎症在特异质性DILI中的作用 147
 外源性炎症是DILI的易感因子 148
 结论 151
 致谢 151
 参考文献 151
 第11章
 适应性免疫系统在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中的
 作用 156
 前言 156
 特异质性药物反应的临床特点 157
 免疫介导特异质性IDILI的证据 158
 其他假说 161
 趋于统一的特异质性IDILI发病机制假说 162
 结论 168
 致谢 168
 参考文献 168
 第12章
 组织修复和死亡蛋白在肝损伤中的作用 173
 前言 173
 两阶段中毒模型 174
 组织修复的剂量应答性 174
 混合肝毒物诱导的剂量应答性组织修复 176
 组织修复是肝中毒最终结果的决定因素之一 176
 较重的初始肝损伤与组织修复之间的关系 177
 影响组织修复的因素 178
 肝损伤的进展 181
 肝损伤的消退 184
 组织修复的意义 184
 死亡蛋白在肝损伤扩展中的意义 185
 结论 186
 参考文献 186
 第13章
 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遗传因素 190
 前言 190
 识别DILI遗传因素的方法与途径 190
 预测DILI易感性的遗传因素 191
 结论 196
 参考文献 196
 第二部分诊断和处理 199 第14章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01
 前言 201
 易感因素: 药物性肝损伤 202
 疑似或可能DILI的临床认知 202
 临床及实验室表现 203
 DILI的临床表现 203
 DILD的非特异性临床及实验室表现 203
 严重DILI的指征: Hys法则的重要性 204
 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重要特征 204
 相关药物 205
 DILD的管理和治疗 207
 激发试验 208
 参考文献 208
 第15章
 药物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评估 211
 前言 211
 病理学在评估DILD中的作用 211
 DILD的损伤模式 212
 肝穿刺活检评估DILD 226
 结论 228
 致谢 228
 参考文献 228
 第16章
 药物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231
 前言 231
 宿主危险因素 232
 环境危险因素 234
 药物相关性危险因素 235
 结论 236
 致谢 236
 参考文献 237
 第17章
 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240
 前言 240
 肝细胞型DILI生物标志物现状 241
 更理想的DILI标志物探索之路 242
 代谢组学 243
 转录组学 244
 蛋白质组学 244
 新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举例: 肝素 246
 血清蛋白加合物 246
 抗肝抗体 247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247
 结论 247
 参考文献 248
 第18章
 因果关系评估 251
 前言 251
 诊断所需临床条件 252
 DILI诊断及文献发表的基本要素 257
 因果关系评估 258
 结论 262
 参考文献 263第三部分特定药物的肝毒性 265 第19章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性肝病的发生机制 267
 前言 267
 活性代谢产物的形成 267
 活性代谢产物形成过程中的细胞色素酶P450 268
 蛋白质共价结合 268
 在两阶段中发生的毒性 271
 钙代谢改变 271
 氧化应激和毒性 271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 274
 抗氧化防御机制 275
 细胞信号和线粒体通透性转变 277
 肝脏炎症 278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281
 结论 281
 致谢 282
 参考文献 282
 第20章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 290
 前言 290
 对乙酰氨基酚药理学 290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理应用与管理 291
 对乙酰氨基酚毒性的临床表现 291
 对乙酰氨基酚毒性的定义 292
 毒性生物标记物 292
 患者的变异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的毒性 293
 致谢 295
 参考文献 295
 第21章
 非甾体类抗炎药肝毒性及作用机制 298
 非甾体类抗炎药肝毒性: 药物性肝损伤的范例 298
 NSAID肝毒性的毒代动力学: 处置和代谢 300
 NSAID肝毒性毒效学相关因素: 细胞和分子机制 305
 NSAID肝毒性的宿主易感因素 313
 结论 313
 参考文献 314
 第22章
 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320
 前言 321
 NSAID所致肝损伤的发病率 321
 风湿病对肝脏的影响 322
 NSAID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改变 324
 各类NSAID导致的肝损伤 326
 抗风湿病药物导致的肝损伤 334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肝毒性 335
 治疗痛风药的肝毒性 336
 NSAID和其他抗炎症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监测 337
 参考文献 339
 第23章
 麻醉剂相关肝毒性的发病机制、病理学和临床
 表现 347
 前言 347
 挥发性麻醉剂诱导肝毒性的临床特征 348
 挥发性麻醉剂的代谢 349
 麻醉剂诱导肝损伤患者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351
 动物模型 354
 氯氟烃类制冷剂 356
 挥发性麻醉剂诱导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和存在个体
 易感性的依据 356
 结论 358
 参考文献 358
 第24章
 抗惊厥药物 363
 前言 363
 卡马西平 364
 奥卡西平 367
 苯妥英 367
 苯巴比妥 368
 丙戊酸 369
 非尔氨酯 372
 拉莫三嗪 373
 对抗惊厥药物肝损伤的处理 374
 参考文献 374
 第25章
 精神治疗药物和滥用药物的肝损伤 379
 前言 380
 精神治疗药物肝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380
 精神治疗药物所致肝损伤的识别 381
 精神治疗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382
 抗抑郁药 382
 抗精神病药物 386
 抗焦虑药物 388
 精神兴奋药物 389
 情绪调节药物 389
 草药 389
 违禁和消遣药物 389
 结论 390
 参考文献 390
 第26章
 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的肝毒性 396
 前言 396
 抗菌药物 397
 抗真菌药物 402
 结论 404
 参考文献 405
 第27章
 抗结核药物的肝毒性 413
 前言 413
 肝毒性的发病率 415
 肝毒性的发病机制 415
 单药治疗的肝毒性 417
 多药抗结核治疗的肝毒性 418
 抗结核治疗肝毒性的高危因素 419
 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特征 423
 治疗,包括考虑肝移植 423
 潜在结核及再治疗患者的治疗选择 424
 潜在肝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 425
 肝移植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肝毒性 425
 ATT治疗监测的推荐意见 426
 结论 427
 参考文献 427
 第28章
 抗病毒药物的肝毒性 432
 前言 432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433
 HAART相关的DILI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药物与宿主 433
 HAART相关DILI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435
 肝炎的治疗 438
 疱疹病毒科感染的治疗 438
 流感病毒的药物治疗 439
 参考文献 439
 第29章
 心血管和糖尿病药物的肝毒性 445
 前言 446
 心血管药物 446
 糖尿病药物 452
 结论 455
 参考文献 455
 第30章
 肿瘤化疗 464
 前言 465
 抗癌药物的肝脏代谢 465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肝损伤 470
 抗肿瘤治疗的肝毒性 472
 部分抗癌药物和毒性方式 474
 结论 479
 参考文献 479
 第31章
 免疫抑制药物的肝毒性 488
 免疫抑制药物的分类 488
 目前临床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肝毒性 489
 结论 499
 参考文献 499
 第32章
 甲氨蝶呤相关的肝中毒 509
 前言 509
 急性肝损伤 510
 MTX相关的慢性肝病 510
 MTX相关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513
 MTX相关慢性肝病的监测 514
 结论 516
 参考文献 516
 第33章
 激素和激素拮抗剂对肝脏的不良作用 520
 前言 520
 口服避孕药物 521
 同化雄性类固醇类药物 523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524
 雄激素拮抗剂 526
 皮质类固醇 527
 抗甲状腺药物 528
 结论 529
 参考文献 529
 第34章
 毒蕈中毒毒素诱发肝小叶中心坏死的临床模型 534
 前言 534
 鹅膏菌: 蘑菇 534
 毒素 535
 鹅膏菌中毒: 临床表现 536
 肝损伤 537
 预后 537
 处理 538
 结论 540
 致谢 540
 参考文献 540
 第35章
 草药和膳食补充剂的肝毒性 542
 前言 543
 HDS使用和费用支出状况 543
 药用本草与植物的起源及产品 544
 膳食补充剂的管理 545
 草药产品在肝病治疗中的运用 546
 HDS引起的肝损伤 548
 HDS与肝毒性的因果关系评估 548
 HDS与肝毒性因果关系评估中的局限性 549
 与肝损伤相关的草药产品 549
 与肝损伤有关的膳食补充剂 554
 天然毒素 555
 结论 557
 参考文献 557
 第36章
 职业性和环境性肝中毒 565
 前言 565
 肝损伤的类型 566
 暴露的类型 567
 肝损伤的易感性 567
 职业性肝毒性的测试 568
 肝损伤的机制 568
 肝毒性化学物质 569
 卤代芳香族烃 570
 卤代脂肪族烃 571
 氯代乙烯 572
 N取代的氨基化合物 572
 有机氯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 573
 其他杂项肝毒性物 574
 水力压裂的问题 574
 结论 575
 参考文献 575
 第37章
 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病 580
 前言 580
 药物激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580
 药物相关的胆管消失综合征 581
 药物相关的肝硬化 582
 DILI之后慢性肝功能试验异常的发生率 583
 DILI对肝脏可能的长期后果 583
 结论 584
 参考文献 584
 第四部分未来方向 587 
 第38章
 药物监管 589
 前言 589
 评估药物性肝损伤风险的法规和科学挑战 591
 临床试验中DILI风险因素的评估 592
 上市后DILI风险的鉴别和特点: 生命周期法 595
 上市后DILI病例的评估 595
 上市后的DILI监管工具 598
 DILI的风险管理 600
 DILI和FDA在药物和生物制剂的安全使用中的
 作用 603
 DILI未来的方向: 科学和监管的衔接 604
 参考文献 604
 第39章
 药物性肝损伤网络 608
 前言 608
 DILI的前瞻性研究 609
 前瞻性DILI病例登记 609
 DILI药物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 613
 致谢 614
 参考文献 614
 第40章
 LiverTox: 一个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网站 616
 前言 616
 介绍部分 617
 药物记录 621
 互动板块 621
 结论 622
 致谢 622
 参考文献 622
           | 
         
       
      
      
      
         
          | 內容試閱: 
           | 
         
         
           
            药物诱导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 DILD)或药物诱导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通常简称为药物性肝病或药物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之一,病情严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甚至死亡。DILI是药物研发中断或上市后遭遇退市最常见的原因,也是西方发达国家ALF最主要的病因。目前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以往曾认为DILI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环境污染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加,各种肿瘤、感染病及慢性病发病的增多,导致人群药物应用持续上升,加之对药物肝毒性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各国ADR报告系统的完善,DILI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医学界、药品监管部门及公众的关注。
 美国于2003年创立了DILI网络(DILI network, DILIN),2004年启动了DILIN前瞻性研究。2012年发布了LiverTox网站(http: www.livertox.nih.gov),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ACG)基于有限证据出台了全球首个针对特异质性DILI(idiosyncratic DILI, IDILI)的临床指南。我国于2014年发布了中国HepaTox网站(http: www.hepatox.org),随后启动了关于DILI的全国性大型流行病学调查。2015年10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发布了我国首部《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这一系列重大事件和进展均显示了国内外对DILI的重视。然而,DILI发病机制复杂,许多问题有待深入阐明。同时,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DILI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这些均表明DILI的防治任重道远。
 由尼尔卡普洛维茨(Neil Kaplowitz)和劳瑞迪莱维(Laurie DeLeve)教授主编的这本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 Third Edition,正是在上述背景下面世的一部重要专著。本书首先详细阐述了当前所认识的DILI发病机制,然后介绍了对DILI的诊断和处理现状(包括临床表现、病理学评估、生物标志物、发病危险因素、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及治疗等),继而对各类具体药物的肝毒性进行了专门介绍,最后阐述了药物监管、药物性肝损伤网络(DILIN)及LiverTox网站等方面的内容。通读本书,将对DILI各方面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全貌性的、具体而深入的认识,因而是临床肝病及相关专业医师、研究者和学生,药物研发和生产单位,以及ADR管理者的良师益友。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原版于2013年出版,因此读者在阅读本书获取相关基本知识的同时,应注意近年来有关DILI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中文版于2014年2月开始组织相关学者进行翻译。由于DILI涉及众多临床专业,其基础部分涵盖领域也极广泛,为保证译文质量,我们组织了对译文的双重交叉互审,因而耗时较多,历时2年方能完成,耽误了本译文版与广大读者的及时见面,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恳请广大读者对译文质量给予批评指正。最后,衷心感谢各位译校者付出的辛勤劳动!
 陈成伟 于乐成 茅益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