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英语同义词辨析大词典
			》
 售價:HK$ 
			1367
 
  《 
			三井帝国在扩张——揭开日本财团的经营秘籍
			》
 售價:HK$ 
			398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454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704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356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434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39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602
 
 
 | 
         
          | 編輯推薦: |   
          | 以英国宪法政治转型为背景,以柏克之政治生涯与著述为线索,总结其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发掘其政治思想与英国宪政演进之勾连,呈现光荣革命以降至十九世纪英国宪制改良、成熟的内在逻辑。 |  
         
          | 內容簡介: |   
          | 中国的宪法学研究亟需历史的视野与方法。中国宪法的规范性、政治性与事实性要素,都具有一种历史生成与演化的维度。为着更好的理解中国宪法的现在,有必要理解它的过去,尤其是近代百余年的中国宪制历程。本汇编以政治立宪主义为根本视野,以改良主义与革命主义的复调结构为主要线索,撷取并整理了鸦片战争前后直至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间各类与广义的宪法有关的历史文献。我们期待,这上下两卷资料,能够激发起法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所有人文社会学科的同仁对百年中国宪制命运的更大学术热情。 |  
         
          | 關於作者: |   
          | 赖骏楠,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及西方法律思想。 |  
         
          | 目錄: |   
          | 法政文丛序 第一章 宪制变与不变的论争:中国宪制历程的前奏001
 导 言001
 《皇朝经世文编》叙(1826年)005
 江宁条约007
 议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通商章程(节录)010
 五口贸易章程(节录)011
 《海国图志》叙012
 默觚(节录)015
 天津条约019
 续增条约027
 万国公法(节录)029
 盛世危言议院上032
 原强035
 马关新约046
 盛世危言议院下050
 上清帝第四书(节录)052
 古议院考063
 上清帝第五书(节录)066
 《孔子改制考》叙070
 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072
 
 第二章 戊戌变法的宪制历程074
 导 言074
 外衅危迫分割洊至急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
 新政局革旧折075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084
 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085
 劝学篇(节录)090
 明定国事诏书100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01
 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103
 宣布慈禧再度垂帘诏书106
 
 第三章 后戊戌变法时期:改良主义 与革命主义的
 思想论争107
 导 言107
 各国宪法异同论111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19
 新民说(节录)127
 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138
 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
 (节录)143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节录)154
 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节录)161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175
 开明专制论(节录)181
 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节录)213
 关于《大清新刑律》的演讲236
 
 第四章 改良主义的宪制历程248
 导 言248
 变法上谕251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节录)253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节录)258
 辛丑各国和约262
 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节录)268
 派载泽等分赴东西洋考察政治谕270
 设立考察政治馆参酌各国政法纂订成书呈进谕270
 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271
 宣示预备立宪先厘定官制谕274
 考察政治馆改为宪政编查馆谕275
 设资政院谕275
 著各省速设咨议局谕276
 咨议局章程277
 《钦定宪法大纲》暨九年预备立宪逐年 应行筹备事宜谕295
 资政院院章309
 送十六省议员诣阙上书序318
 国会代表请愿书320
 缩改于宣统五年开设议院谕325
 实行宪政谕326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328
 
 第五章 革命主义的宪制历程330
 导 言330
 兴中会宣言331
 《民报》发刊词332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节录)334
 《民报》之六大主义337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350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352
 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节录)35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55
 
 第六章 《清帝逊位诏书》前后:古典政治与现代
 政治的转型 360
 导 言360
 清帝逊位诏书(附录优待条件)362
 袁世凯关于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布告365
 参议院关于湖北临时省议会发起另行组织临时国会的电文366
 袁世凯临时政府关于参议院改组的电文 368
 参议院议决新法律未颁行以前暂时适用旧有法律案369
 袁世凯致民国第一次国会成立颂词370
 
 第七章 中国版光荣革命的悲剧归宿371
 导 言371
 袁世凯外籍宪法顾问所拟宪法草案375
 共和宪法持久策445
 革命时统治权移转之本末449
 大总统选举法460
 中华民国宪法案(又名《天坛宪草》)461
 众议院质问追缴国民党议员证书徽章影响及于国会书470
 中华民国约法(又名《袁记约法》) 471
 参政院组织法478
 修正大总统选举法480
 讨袁檄文482
 共和与君主论483
 君宪救国论490
 致筹安会书507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511
 讨袁宣言(又名《第二次讨袁宣言》)524
 撤销帝制令527
 
 第八章 北洋时期曲折的制宪历程530
 导 言530
 民国五年六月六日袁世凯遗令533
 海军独立宣言534
 宪法与孔教535
 督军团威迫解散国会致黎元洪的呈文 540
 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543
 驳康有为《共和平议》544
 护法宣言563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564
 我们要一种什么样的宪法573
 议会政治之失望581
 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590
 中华民国宪法591
 段祺瑞通告全国之马电605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606
 临时政府关于废弃法统的命令607
 国民代表会议条例608
 
 第九章 另一种取径:省宪运动613
 导 言613
 中华民国浙江省宪法614
 湖南省宪法631
 国是会议宪法草案(甲种)649
 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662
 联省自治与现在之中国668
 分治与统一商榷书678
 弭乱在去三蠹说684
 |  
         
          | 內容試閱: |   
          | 法政文丛 序 晚近以来,中国的法政秩序建构日益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主题,自由权利与典章制度如何携手共进,在张力和对峙中求得平衡,在创制与运作中达致中道,关涉一个社会的政治正义之实现与否。然制度为有形设施,必以无形之文明观念与思想体系为其根源。故法政秩之思考不可局限于单纯制度比较与研判之层面,尚需深入一个政治体的内在发生学与演进论,在知与行的激荡与交融中,发轫制度变革的文明忧思与理论创新。法政文丛之构思与展开,源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学术事业。我们在一年四会(春季年会:通识教育;夏季年会:儒家政治思想;秋季年会:政治宪法学;冬季年会知行思想峰会)的年会体系和法政思想之中西古今暑期讲习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宪法学与儒家宪政主义研究特色,并与中央编译出版社竭诚合作,推出两套文丛,即法政文丛和治道文丛。前者侧重西学法政秩序原理之研探,后者侧重中学法政秩序原理之钩沉,路径与资源有殊,学术与理想实一。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法政文丛旨在贯彻法律与政治交融并进的宏观理论旨趣,以政治宪法学为基本学术视野,兼容政治哲学、政治科学、历史法学等关联学科,经略天下,汇通万国,为转型时代的中国之法政思想提供富有生命力的佳构良策。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首篇曾有如此犀利之发问: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我们相信,唯有对法政秩序原理之深思熟虑,中国百年政治历史的大变局之自由选择,才能获得文明历史的正义之根基。是为序,以期大成。
 高全喜
 2014 年3 月2 日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