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诗经译注(彩图珍藏本)
》
售價:NT$
1010.0

《
十九日极夜.完结篇
》
售價:NT$
281.0

《
明宫彤史:明代宫廷女性(一部好看又严谨的明代宫闱秘史)
》
售價:NT$
500.0

《
囚笼之家
》
售價:NT$
305.0

《
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16—17世纪中西交往图景中的东亚移民、贸易与文化
》
售價:NT$
653.0

《
她本自由:女性破除心理束缚、治愈父权创伤之旅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天津工人:1900—1949(海外汉学家贺萧代表作)
》
售價:NT$
500.0

《
加密货币与金融大变局 稳定币重塑金融体系
》
售價:NT$
403.0
|
內容簡介: |
《魅力桂林英文版》从文化翻译的视角,结合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网站中魅力桂林栏目,收集与整理了玩在桂林吃在桂林住在桂林人文桂林民俗桂林等相关的中文资料,进行跨文化视角下桂林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文化翻译理论为桂林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加强了桂林对外宣传的力度,塑造了桂林的美好形象。
|
關於作者: |
黄晓林,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外语外贸系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广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主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等多个项目,主持或参与的项目10余项,已公开发表相关论文近40篇,出版译著1部。
|
目錄:
|
第一章吃在桂林
第二章住在桂林
第三章玩在桂林
第四章民俗桂林
第五章人文桂林
|
內容試閱:
|
彩调既是民间的艺术,也是群众性的艺术,它吸收了多种民间艺术的营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彩调源于桂林地区农村歌舞,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浓郁的民族气息,深受广西各族人民喜爱。它形成于清末民初,流传于桂北地区及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地。彩调反映了广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彩调历史较长。它充分吸收融合了湘南花鼓戏和广西民间文艺,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不断丰富发展的地方戏曲艺术。因受桂剧、文场的影响较深,彩调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较高的技艺性。
彩调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彩调剧源于广西桂林永福县罗锦镇林村。在明代中叶,有一位名叫郑曦来的福建人来到永福任职。他的侍从跟着这位县官在永福生活了一段时间,由于水土不服,身体出现严重不适,于是他便回到福建去取塔天王李靖的牌位回来驱邪。在祭祀时耍武术和跳令公,这种祭祀演出形式结合了福建采茶小调、广西山歌调和桂林地方戏,逐渐发展成为以桂柳方言演唱、体现浓郁桂北特色的地方戏曲彩调。
二是在清代初年广西民间艺术比较发达,演唱活动也相当频繁。当时的彩调虽是载歌载舞、扮人物的演出。但它有着自己的特色,带有广西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的痕迹。彩调是在广西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湖南花鼓、江西采茶的曲调而形成。
三是传说湖南的一些铁匠在新中国成立前来到广西桂北的乡村铸造农耕器具,每逢节庆,这些铁匠中的能歌善舞者都要唱上一段家乡的花鼓戏,为当地的乡亲们助兴,他们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使节日增加了热闹、喜庆的气氛,深受人们的喜爱。较早的彩调剧目与湘南花鼓戏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湘南花鼓戏传人广西后,又深受八桂民间文艺的影响。湖南的花鼓戏与桂北的地方戏曲共同构筑和丰富了彩调的文化积淀,逐渐发展为广西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彩调剧。通过彩调,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广西人民和桂北人们的生活习俗,因为彩调剧演出往往融人到民间习俗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