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语言、使用与认知
》
售價:NT$
321.0

《
帝国的叙事话语:国家身份塑造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
售價:NT$
704.0

《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售價:NT$
1214.0

《
缪斯的诞生 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
》
售價:NT$
398.0

《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售價:NT$
347.0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NT$
403.0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NT$
383.0

《
一日浮生
》
售價:NT$
367.0
|
編輯推薦: |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挂靠文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计划每年出版两期,每期排版字数约28万;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栏目设有中国美学史论、中日美学交流、中国美学范畴研究、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家研究、中国古代审美艺术研究、《红楼梦》美学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北京审美文化研究;每期亦可根据稿源情况设置专题栏目,如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生成机制研究、企业美学等。本刊希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新一代美学学者打造一个较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和中西美学的交流做出一点贡献。此稿为第2辑。
|
內容簡介: |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栏目设有中国美学史论中国美学思想家研究中国文艺美学研究中国古代生活美学研究中西比较美学美学书评等;每期也根据稿源情况设置专题栏目,如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生成机制研究、企业美学等。
|
關於作者: |
邹华,男,1952年12月生,辽宁岫岩人。中共党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底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留校任教。1984年至1987年在山东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读研究生。1987年至1998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90年起先后兼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学院副院长,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1998年底作为引进人才调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2000年起先后兼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等职。主要从事文艺美学方向研究。
|
目錄:
|
中国美学史论
《中国美学经典》总序【张 法】
论中国社会早期审美时空格局的形成【刘成纪】
中国美学:和的思想与精神【徐 良】
新美学史范式下的汉代美学《中国美学经典汉代卷》读后【席 格】
自我指涉视域下的历史与诗歌【张 妍】
中日美学交流
艺道的中心概念:审美习惯
以世阿弥能乐论中的树木与器为线索【〔日〕青木孝夫】
何谓崇高?
《崇高的美学》选译(一)【〔日〕桑岛秀树】
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近代日本美学的导入【郑子路】
中国美学范畴研究
境象:意象、意境的退思及视域融合【戴建国】
二十余年来顿悟美学研究综述【杨 涛】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家研究
阴与阳辩证和谐视野下的王船山诗学观【吴 鹏】
中国古代审美艺术研究
汉画审美意蕴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唐 建】
释皎然的禅心茶韵试论皎然茶诗中体现的禅宗思想【贾 静】
《红楼梦》美学研究
《红楼梦》中的镜像审美世界【贾鑫薇】
论陈其泰评点《红楼梦》后四十回审美心态的转变【刘 玄】
中国现代美学研究
新时期文艺理论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引进与移植【邹 华】
周来祥学案:和谐与崇高的历史转换【李增杰】
弘一大师悲欣交集论析【林清凉】
主客二分与中国当代美学诞生语境辨析【杨 宁】
观念摄影的异化与意义生产【钱子丹】
美是回来做自己蒋勋的生活美学观【李知矫】
北京审美文化研究
现代北京审美文化的概念解析【王宁宁】
《中国美学》稿约
|
內容試閱:
|
主编的话
自本刊第一辑2016年5月出版以来,在编辑部同人和各位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第二辑也即将在本年度出版。本辑延续了上一辑的基本风貌,将中国美学史研究、古代美学思想家与美学范畴作为主要内容,收录了包括张法教授、刘成纪教授等国内众多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些文章以扎实的分析论证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本辑增加了中日美学交流的栏目。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发生与研究动态始终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关注本土以外的美学思想动态,既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刊的编辑思想。本辑承蒙广岛大学青木孝夫教授和桑岛秀树教授赐稿,他们的文章以艺道概念和崇高范畴为研究切入点,内涵丰富充实,为中外美学交流的总栏目增添了光彩,在此向广岛大学的两位教授表示感谢。本辑强化了中国现代美学研究这一栏目。创刊之初我们就认为中国美学研究不仅包括古代美学,而且聚焦现代美学,要关注中国美学当下的发展动态以及未来的趋势和走向。本辑所选文章涉及中国现代美学的不同方面,既有人物学案研究,也有中西对比与反思,试图为理解当下中国美学的发展状态提供一点帮助。为了体现办刊宗旨,本辑还增加了北京审美文化研究的栏目。北京审美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同时又富有中国文化和美学的深广的历史意蕴,本刊今后将其作为固定栏目,每辑都将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尽管存在不少困难,本辑的出版还是让我们对《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这里要感谢企业家崔强先生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各位作者对本刊的关注和信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