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305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347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449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449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449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403
 
  《 
			要有光
			》
 售價:HK$ 
			352
 
 
 | 
         
          | 編輯推薦: |   
          | 场中好汉,场外悲欢。透过《大戏台》,看到历史,看到人生。 且举一例,看梁启超诗赞谭鑫培曰:
 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
 如今老矣偶玩世,尚有俊响吹尘埃。
 艺尔蒲风晚来急,五湖深处寄烟笠。
 何限人间买绣人,枉向场中费歌泣。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作者是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物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后,来往于香港和北京之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台湾《世界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京华感旧录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专栏,琐谈社会轶闻和文史掌故,深受读者欢迎;之后谈及内容遍及全国各地,专栏易名为神州轶闻录。《大戏台》是神州轶闻录的一本,结集成册的梨园故事。 |  
         
          | 關於作者: |   
          | 周简段 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闻强识,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后,来往于香港和北京之间。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和台湾《世纪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京华感旧录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专栏,琐谈社会佚闻和文史掌故,深受读者欢迎,周简段也因此成为著名文史专栏作家;之后谈及内容遍及全国各地,专栏易名为神州轶闻录。本次出版,以神州轶闻录为名,精选周简段原出版过的内容和散佚文章,分为十册,全面反映周简段先生所谈到的那个时代的戏曲、诗文、楹联、民俗、书画、人物、饮食和社会秘闻等。
 
 冯大彪周简段
 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闻强识,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后,来往于香港和北京之间。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和台湾《世纪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京华感旧录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专栏,琐谈社会佚闻和文史掌故,深受读者欢迎,周简段也因此成为著名文史专栏作家;之后谈及内容遍及全国各地,专栏易名为神州轶闻录。本次出版,以神州轶闻录为名,精选周简段原出版过的内容和散佚文章,分为十册,全面反映周简段先生所谈到的那个时代的戏曲、诗文、楹联、民俗、书画、人物、饮食和社会秘闻等。
 
 冯大彪
 1938年6月生于河北蠡县,中国新闻社高级编辑,1993年获首届韬奋新闻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书画院特邀顾问,北京国墨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兼北京卿云诗书画联谊会理事、东方书法教育家协会理事、河南中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王羲之研究会研究员、东坡书画院名誉副院长、滇池书画院名誉院长等。
 |  
         
          | 目錄: |   
          | 总序一 冰心 总序二萧乾
 总序三 季羡林
 序 钱世明
 第一章 名伶掠影
 第二章 梨园趣闻
 第三章 戏迷逸事
 第四章 戏事杂陈
 第五章 曲艺撷枝
 代后记
 |  
         
          | 內容試閱: |   
          | 知县名伶汪笑侬 
 清末民初菊坛上出了一个风骨铮铮、性情怪僻的名伶,他就是以知县身份下海的德克金,从艺后取艺名汪笑侬。
 德克金(1855~1918),字润田,号仰天,别署天竹农人,出身于八旗子弟,光绪五年中举人后,捐任河南省太康知县。因他酷嗜京剧,上任时除带行李外,并携一把京胡。安排接任住宿后,德克金即拉起胡琴唱几段京剧。
 他对官场礼节恶之尤甚,在衙门里公干时,口里经常低声运过门带唱,故人们皆以狂生目之。为此,家人时常劝诫,但他根本听不进去,且更加放荡不羁。后因秉性刚直不阿,得罪了当地的豪绅,德克金被罢了官。罢官返京后,他即隐于伶,自号伶隐,潜心习艺。一天,德克金去求教当时的名伶汪桂芬,汪桂芬见之,表现出一种鄙夷神情。德克金精神很紧张,试唱了一段也没有唱好。汪桂芬听罢,不以为然地说:你要演戏,谈何容易!
 德克金受到冷遇,心中不快,见汪桂芬笑话自己,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汪笑侬(侬即我,意为汪桂芬笑话我),以此来激发自己奋进。他还在自己的寓所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墨笑儒韩笑佛司马笑道侬唯自笑也;下联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