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296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352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857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301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500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403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296
 
  《 
			北境之王 白刃 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魔戒 冰与火之歌 现实版  圣王 奥斯瓦尔德及其所处的不
			》
 售價:HK$ 
			551
 
 
 | 
         
          | 編輯推薦: |   
          | 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准确释义、精彩点评、无障碍阅读。品读国学经典,累积无穷能量。 |  
         
          | 內容簡介: |   
          | 《孟子》是与《论语》并列的儒家经典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  
         
          | 目錄: |   
          | 梁惠王1 梁惠王上 1
 梁惠王下 12
 公孙丑33
 公孙丑上 33
 公孙丑下 46
 滕文公60
 滕文公上 60
 滕文公下 76
 离 娄90
 离娄上 90
 离娄下 101
 万 章111
 万章上111
 万章下118
 告 子129
 告子上 129
 告子下 138
 尽 心145
 尽心上 145
 尽心下 149
 |  
         
          | 內容試閱: |   
          | 前 言 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鲁国庆父的后裔。在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 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大宗,被后人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代表作为孟子 等。
 孟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曾跟随子思的弟子学习,孟子生活在战争频繁的战国中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十分痛苦于是在学成之后,他以士的身份到齐、宋、滕、鲁等国游说诸侯想要推行施行仁政以统一天下的政治主张,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 宣扬仁政,王道但是当时几个大国都集中精力在富国强兵上,他们想要通过暴力手段统一全国,所以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君主采纳他的学说,孟子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得退居讲学,著书论道,最后与他的学生一起,创作了孟子 这部伟大的儒家经典。
 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它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汉书 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包括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 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 告子 上、下尽心上、下,共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现已失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及其政治活动,千百年来,孟子的思想一直具有重要地位,记述他理论观点的孟子一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汉文帝置博士讲授论语孝经孟子尔雅,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孟子,便位列其中,南宋孝宗时孟子,列入了朱熹编纂的四书,当中孟子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元、明以后孟子又成了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更是成了读书人必读的书。如今,国学经典日益受到国人的重视孟子,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本书选取了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影响的内容,并配以注释、译文,希望能够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梁惠王
 
 导读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孟子劝谏梁惠王、齐宣王施行仁政的故事,内容多为对话,在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孟子积极向君王推行自己的治国方略,阐述了以德治国、施行仁政来治理国家的中心思想,并且他还提出了与民同乐、顺从民意、保证百姓安居乐业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除了推崇仁政思想外,孟子在本章还阐述了他的外交策略展现了孟子在处理与邻国关系上的方法和态度,通过这些对话展现了孟子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谈话技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梁惠王上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sǒu!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