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449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301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4998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254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1428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383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653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连续七年电子行业*分析师赵晓光作品首部从资本角度窥视电子行业历程的著作看穿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物联网、VR、5G背后的产业链逻辑破解科技浪潮,解读电子行业优质企业,找到真正的投资机会。
           | 
         
       
      
      
      
      
         
          | 內容簡介: | 
         
         
           
            2006年到2016年,是电子行业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间,产业格局几度巨变,智能硬件、物联网、VR、5G等技术与标准先后粉墨登场。它们不断冲击着这个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与上下游行业,而总有一些企业,在产业竞争与资本市场的博弈中脱颖而出,站在浪潮之巅。而行业分析师,必须洞悉纷扰繁杂的科技浪潮后的暗潮涌动的商业逻辑,才能通过自身的研究,实现资本的*化配置。他们才是电子科技产业的真正的破浪者。本书作者作为行业分析师中的佼佼者,既是电子行业的旁观者,又是资本市场的参与者。
 对投资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全产业链视角,有助于提升投资者投资研判技巧,并了解专业机构的投资分析逻辑。
 对电子行业者来说,这是对行业模式与发展脉络的梳理,有助于从业人员认识自身企业乃至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以资本的角度,思考行业的未来。
           | 
         
       
      
      
      
         
          | 關於作者: | 
         
         
           
            赵晓光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新财富》白金分析师,2010年至2016年连续七年摘得《新财富》电子行业分析师第一名。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硕士,曾任东方证券研究所资深分析师、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2014年3月加盟安信证券,任研究所所长,研究团队曾经获得新财富本土最佳团队第三名。2016年入职天风证券研究所。
           | 
         
       
      
      
      
         
          | 目錄: 
           | 
         
         
           
            目录
 编委会
 前言
 |第一篇|
 证券分析师眼中的投资十年
 第1章 2007年:大牛市的loser2
 电子的五朵金花时代3
 选择一个时代5
 两岸电子产业论坛的巨大差距6
 触摸屏第一次启蒙运动的失败7
 第2章 2008年:危机中的转机9
 库存分析方法:令人厌恶的BB值10
 场景还原法13
 大华股份和歌尔股份的上市:两个传奇的开始18
 第3章 2009年:周期之争与未被意识到的智能手机24
 生益科技的三个涨停和涨价24
 谁识智能手机25
 周期高点的争辩:周期只是镜子的一面27
 水晶光电:选时的把握29
 磷酸铁锂的第一次热情31
 第4章 2010年:三剑客时代33
 物联网,提前十年的梦想34
 LED的一飞冲天和此后几年的纷纷转型35
 莱宝高科的启蒙运动:2010年10月18日37
 致敬那些一起研究的小伙伴们38
 第5章 2011年:谁主沉浮40
 2011年的两篇百页报告40
 从东方红卫星说起44
 彩虹股份的良率之谜46
 第6章 2012年:董事长的年龄就是一切47
 当时的月亮:2012年的电子行业47
 不曾遇见的欧菲光,产业专家一定是对的吗50
 第7章 2013年:泾渭分明的上下半年53
 硬的经验看软的节奏53
 拔剑四顾心茫然,却道故人心易变55
 五大安全:换位思考的分析方法57
 2013年的两大A股涨幅前十名58
 2013年中欧商学院的演讲59
 第8章 2014年:后智能机时代的交替61
 从足球阵型看苹果产业链投资61
 可穿戴设备让我们失望了62
 以史为鉴:从诺基亚看苹果63
 小米的互联网之路66
 第9章 2015年:大并购时代与软硬的分歧67
 VR的顿悟67
 后模组时代:材料、设备和芯片68
 牛市中被遗忘的两件事情69
 软硬的分歧70
 三大金矿时代72
 第10章 2016年:硬件和业绩双双王者归来74
 创新,永远是人机互动且遍地开花75
 半导体浪潮开始启动76
 被误解的京东方79
 信维通信和硕贝德的比较研究83
 汽车,你没看到的逻辑84
 光学的革命86
 5G,不必等三年后再投资87
 看业绩不等于低估值89
 第11章 关于未来90
 一些思考91
 我的团队100
 |第二篇|
 各界眼中的电子投资十年
 第12章 电子产业界的声音103
 欧菲光眼中的电子产业十年103
 京东方眼中的黄金发展十年105
 联想与小米:过去十年电子行业之旅106
 第13章 来自科研领域的声音111
 中科院院士:电子产业发展感言111
 从人工智能角度看芯片112
 第14章 政府与媒体的声音115
 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年风雨十年路115
 国际电子商情:电子产业这黄金十年117
 第15章 业界前沿119
 芯原半导体:半导体产业发展思考119
 谷歌:未来属于智能汽车和MR122
 大华股份:安防行业十年发展123
 第16章 投资界的声音125
 华夏久盈:时代的红利125
 信诚基金:电子研究的特点128
 工银瑞信基金:电子十年回顾129
 鹏华基金:中国电子产业这十年131
 分析师的感言:电子企业投资经验总结135
 博时基金:十年电子发展感言142
 华夏基金:从最不受重视的行业到明星行业146
 产业加速进步带动电子行业的研究与投资148
 电子元器件行业本质上仍旧是一个周期性行业151
 电子行业未来的研究与投资方向探讨154
 南方基金:幸运而能干的电子行业研究黄金一代155
 易方达基金:黄金十年157
 后记 站在34岁的尾巴159
 附录A 2016年团队成绩164
 附录B 2015年10月以来151篇报告汇总167
 附录C 十年经典报告推荐170
 附录D 在思辨的世界中寻求真相(节选)174
 附录E 精密制造,连接世界:精密制造业深度报告183
 附录F 规模效应和品牌溢价:安防行业深度报告185
 附录G 2016年11月以来电子团队精华文章整理187
           | 
         
       
      
      
      
         
          | 內容試閱: 
           | 
         
         
           
            前言
 2006年12月25日,雪花在空中欢快地飞舞,如同我们即将开启的梦想。我顺利通过东方证券研究所的面试,即将成为一名证券行业分析师,这是一个我完全陌生的职业;而当时的女朋友、后来的老婆,也在同一天顺利拿到索尼电脑部门供应链预算职位的入职通知。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在徐家汇商业中心,我们狠了狠心花了600元钱买衣服的场景,职业生涯就此开始。而那时候,也正是中国电子黄金十年的开始。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是在残酷现实无从改变下,通过性的极致化叛逆方式来实现的。而中国电子行业的黄金时代,是真真正正从无到有崛起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时代,是上游、下游互相促进,时代机遇和企业家精神共同创造的时代,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
 每一个浪潮,都会产生一个时代的激情与梦想。在过去十年,中国电子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从不被寄予希望到造就一批上百亿元市值的公司,成为过去十年A股涨幅第一的板块,为制造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在资本市场留下一个又一个牛股,不写点什么,必定遗憾。(忍不住说一下,唯有两个事情在过去十年没变,一如既往难用的Office和时常输球的中国足球。微软本来可以借助Office的社交属性和黏性,但却不思进取,而你还必须用它;中国足球何时能雄起呢!)。
 中国电子行业过去十年的发展,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从最初的被质疑和被边缘化到如今的全球化和王者辈出,未来必定永载产业史册。每一个时代,都少不了参与的人,例如那些企业家、对口分析师、基金经理、工程师、科技巨头。而作为伴随这黄金十年的分析师,有必要以点点滴滴的方式,记录下来,为前者念、为来者鉴。
 理学家说:文以载道。我们不做抽象的解读,写浮夸的文字,不以教科书般的方式呈现电子行业发展的规律,因为,所谓总结,总是不可避免地有个人主观意志的掺杂。仅以过去十年电子产业研究历程,从44个案例和12个思考入手,以编年体的形式和案例的方式为7万字的记录。有成功,有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
 当然,证券研究最易犯的错误是将合理性与必然性混淆,我们不仅要事后解释过去十年产业长足发展的合理性,更要探讨其必然性的逻辑,以期实现对未来预测的可能性。
 赵晓光
 2016年10月8日
 注:本书构思很久,却只于国庆假期五天时间完成,因此不免有谬误和不当之处,敬请斧正。我们也有幸邀请到来自产业界和投资界的朋友们,从他们的角度总结过去十年产业的发展,相关链接附在文后。过去一年我们共有151篇报告,重要报告链接亦附在后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