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347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352
 
  《 
			红帆船
			》
 售價:HK$ 
			290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194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403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449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235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 
         
          | 編輯推薦: |   
          | 尽管,这本书*初的目标读者是中学生,但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自己的心得的读书者,在阅读这本小书的时候,也能产生另外一种感觉。书中充盈着许多经典的书籍、经典的故事,阅读作者清新隽永的文字,就是与那些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再次相遇。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不仅仅在阅读张新颖,他的文字背后是一连串我们熟悉的大师。这一本薄薄的册子读完,合上书页,也是我们的心灵与那些伟大的作品再次碰撞,是我们的心灵再次徜徉在已经逝去的伟大的时代。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张新颖教授应报刊编辑之约专为年轻读者撰写的读书之作。所涉内容有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读什么书、读书之乐等一系列有趣话题。作者娓娓道来,叙述庄谐并重,文字张弛有致。读后给人平易亲切之感,掩卷之余又感深受启迪。 |  
         
          | 關於作者: |   
          | 张新颖,一九六七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等;
 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置身其中》等;
 随笔集《迷恋记》、《此生》、《有情》、《风吹小集》等。
 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  
         
          | 目錄: |   
          | 致敬 
 上 篇
 读书这么好的事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留在我们身上的种子和朝向自我的过程
 不放弃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好像有了它在,我的生命也就有了安全
 不读书的种种理由
 很困难,所以很快乐
 书中的恒星
 不懂的召唤
 起死回生的一骂
 亲密与美妙,还有幸福
 普通读者
 工具书不是工具书
 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要看的书
 书的侦探
 和写书的那个人见面,还是不见
 重读
 像这样的一篇读书笔记
 网络时代的笨拙精神
 读书的历史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向谁去抱怨书籍的命运
 阅读因阅读经验的唯一性而存在
 鲁迅在知用中学的演讲
 十二种声音
 阅读者从书中抬起眼来
 
 下 篇
 读书这件事
 一次演讲
 一种基本的精神活动方式
 带着满脑子的想法来读书,可能造成大的障碍
 在无知的位置上去胡思乱想
 阶段和顺序:野,从,通,物,来
 离开,扬弃
 一本没有读懂的书
 不求甚解,为什么还能有所会意?
 你对书好,书就会对你好
 
 外 篇
 关于书的书
 经典,把现在的噪音调成背景轻音
 书的价值和价格,还有人对书的感情
 
 新版后记
 |  
         
          | 內容試閱: |   
          | 今年春天,参加一个活动,一位中学教师向我提问:出版《读书这么好的事》的时候你三十七岁,今年你已经五十了,你还觉得读书是这么好的事吗? 她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一是我没有意识到书最初出版时候我的岁数,二是我大概有意识要忘记我现在的岁数。经她这么当头一问,我不得不在心里做了一下加
 减法。
 实际上还要早,二〇〇一年,也是春天,我三十四岁,轻松愉快地写出十八篇谈读书的文字,组成一个小整体,成为《人文知识读本》的一部分。二〇〇四年,出版单行本,起名《读书这么好的事》。此后,这本小书经不断补充,出过几个不同版本。
 蒙上海人民出版社诚意,如今又出此书的新版,趁此机会,我想重复对那位老师的回答:我仍然觉得,读书是这么好的事;只是,五十岁,比三十七岁的时候,
 更懂得,读书是这么好的事。
 不过,说实话,我心里真不觉得写这本小册子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每当想起这本书,我总以为是不久前去年,或者上个星期才写的。现在,这本书印出来,我也会以为,这是一本新书。
 张新颖
 二〇一七年六月六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