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250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653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1010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403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
 售價:HK$ 
			39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230
 
 
 | 
         
          | 編輯推薦: |   
          | ★ 本书作者是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经典著作,是他将自己多年分析社会及未来趋势的思维方式总结而成的大集之作。这本书可以帮助你重塑思维模式,提高趋势观察能力,让你化繁为简,积极跳脱惯性思维,辨清繁杂的世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告诉你大师的预测,不如教会你如何像大师一样去思考和建立远见。这本书不仅告诉你奈斯比特是如何思考的,更是教会你如何利用这些思考方式对未来进行预测。
 ★奈斯比特总是为我们带来叹为观止的预测,其预测的准确性一再被验证。《定见未来》让你领略大师预测智慧,梳理社会发展轨迹,理解当下、预判未来。它能够帮助你提高趋势观察能力,解析新世纪带来的那些令人茫然的变化。它还会告诉你哪些见解是现实、哪些是炒作,哪些趋势是一时流行、哪些是真正的大趋势。
 |  
         
          | 內容簡介: |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拥有观察未来趋势的能力,但混乱、急促的世界让我们终日浑浑噩噩,无法跳脱过去惯性的思维。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我们如何从庞杂的信息里,抽丝剥茧,预见未来? 如果我们的观念、思维偏离了世界未来趋势的走向,不论我们多么劳心劳力,一切努力都将事倍功半,更不用说预测未来了。
 在这本书中,世界著名未来趋势大师约翰奈斯比特将自己多年的趋势观察经验悉心整理,总结出11种思维模式,并教导人们如何将其用于分析、判断及预测未来趋势。奈斯比特带给我们的不是小知识、小技巧,而是帮助我们构建思考全球变革的方法和判断标准。他引导人们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摆脱不合时宜的惯性心态,把握潮流,抢占先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透世界的工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个纷繁的时代,我们不仅要看透世界,更要掌握看透世界的方法。
 |  
         
          | 關於作者: |   
          | 约翰奈斯比特 全球著名未来预测大师。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之后,约翰奈斯比特先后进入犹他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此后曾供职于IBM与柯达公司。1963年,他进入华盛顿,担任肯尼迪政府的教育部助理部长,还曾任约翰逊的特别助理。约翰奈斯比特还拥有人文科学、科技等领域的15个荣誉博士学位。他多次访问中国并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是对中国相当熟悉的全球知名学者。
 从千万级畅销书《大趋势》到轰动一时的《亚洲大趋势》《中国大趋势》,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系列得到了全世界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的极大关注。
 |  
         
          | 目錄: |   
          | 引 言  VII
 序
 言  IX
 第一部分
 思维模式:把握未来大趋势
 第一章
 思维模式1 很多事情变了,但大多数事情没有变
 变与不变的逻辑  003
 变化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内容  005
 变化并不代表发展  008
 满天下都是新鲜事  010
 
 第二章
 思维模式2 未来存在现实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015
 掀开帘子看世界  018
 行星研究所  020
 
 第三章
 思维模式3 要认真把握媒体统计数据
 体育vs. 政治:1∶0  023
 无视现实  024
 沉重的包袱  025
 人才库  027
 气候变暖还是变冷  028
 大众的困惑  030
 
 第四章
 思维模式4 勇于追求,错又何妨
 一位谦虚的反叛分子  039
 预测的胆量  043
 逆向思维  044
 
 第五章
 思维模式5 把未来看作一幅拼图
 顺序是发现规律的大敌  047
 摘取成熟的果实  048
 未来就是一幅拼图  050
 
 第六章
 思维模式6 不要走得太快,免得让人不知道你在哪里
 复兴之星  053
 飞跃的时机  056
 科学与宗教之争  058
 导游模式  059
 设立一个机动目标  060
 
 第七章
 思维模式7 要变革,先让人们看到收益
 
 第八章
 思维模式8 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一场马拉松长跑  071
 历经20 年的一举成功  083
 
 第九章
 思维模式9 成功靠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机会
 铁幕的一条裂缝  088
 事业心  091
 错过火车  093
 
 第十章
 思维模式10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杠杆性质  105
 捡起西瓜,丢下芝麻  107
 信息坟墓  109
 
 第十一章
 思维模式11 科技,始终源于人性
 物种入侵  111
 新扫帚扫地未必干净  113
 未曾考虑的问题  114
 科技始料未及的影响  114
 电脑和诗人  116
 等待拯救  117
 从尊贵的上帝到低眉顺眼的求职者  118
 一个冒险的选择  119
 规模问题  120
 越高越好  120
 盲目冲动  121
 
 第二部分
 未来世界大趋势
 第十二章
 经济:从国家到经济行业
 国家并不能创造经济  127
 利用经济行业中的机会  128
 体育的例子  132
 世界政府会出现吗  133
 分散化是关键  134
 商业分散化  135
 小、精、灵活才能赢得市场  137
 最后垄断者的衰落国家货币的私有化  138
 全球人才共享体育界仍然是领跑者  142
 人才的大规模定制  144
 人才引进可近可远  145
 廉价劳动力的消失  148
 全球化就意味着美国化吗  149
 
 第十三章
 欧洲:双重保证的衰落
 欧洲的雄心壮志  153
 寻找真正的欧洲社会模式  155
 从社会主义望塔到资本主义工厂  160
 移民:机会还是灾难  161
 谁有权利来统治世界  164
 哈耶克:一位欧洲移民的命运  164
 美国:被憎恨、被羡慕、被嫉妒、被模仿  166
 多边的欧洲vs. 单边的美国  168
 欧洲2010,一个总结  170
 第十四章
 中国:外围就是中心
 在历史的车轮下  17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79
 中国的位置在何方  181
 中国的现实中隐藏着什么  181
 外围就是中心  184
 品牌的中文名称也很重要  187
 准备腾飞的巨龙  189
 设计大师的诞生  193
 布兰森的维珍航空  195
 富人的崛起  197
 中国的旗帜  197
 中国的汽车业  199
 旅游业  201
 电影业  201
 中国vs. 印度  203
 不同的拼图片段  204
 第十五章
 文化:视觉文化正在占领世界
 需求的衰退  210
 1. 报纸文化的逐渐消亡  214
 2. 广告  217
 3. 普通商品的高品质设计  222
 4. 作为视觉艺术的建筑  227
 5. 时尚、建筑和艺术  234
 6. 音乐、视频和电影  239
 7. 摄影角色的转变  245
 8. 美国美术馆的民主化  248
 给世界上色  255
 
 第十六章
 进化时代:创新的蓄水池
 获利的时间  261
 下一个大事件的历史回顾  262
 期望来得总是比较慢  264
 飞跃的时间  268
 消化时间  270
 刀片的发展也非一日之功  271
 纳米技术,下一个大事件  272
 直面负面影响的时刻  275
 以及面对益处的时刻  275
 提出质疑的时刻  276
 致
 谢  281
 |  
         
          | 內容試閱: |   
          | 言 我是在美国犹他州的一个甜菜农场长大的。那个叫格伦伍德的摩门部落中大约有2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我的亲戚。我们的村庄被犹他州的群山包围着,交通十分闭塞。村民的生活完全被摩门教的教规统治着。我的命运早就注定了成为一名传教士。教会派我到哪里,我就要去哪里待上两年时间,因为毕竟我们是无法拒绝上帝的召唤的。
 我第一次对这种生活产生疑问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当时我的耳朵长期发炎,疼痛难忍,直到阿诺德叔叔来看望我,并在违反了一条摩门教教规的情况下为我治疗,我的病情才有所好转。尽管摩门教严禁抽烟,阿诺德叔叔却是个烟民。他用烟熏我发炎的耳朵,这样治疗了一年多,竟然取得了奇效。耳朵中的疼痛减轻了,我也不再老是想着耳朵的疼痛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三四个德高望重的叔叔经常用按手a 的方法为我祈祷、治病,但是都没有阿诺
 德叔叔采取的办法疗效好。于是我开始怀疑周围的世界,对于探索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事情是我的幼小的心灵所不知道的呢?我开始质疑自己是否应该服从命运的安排。好奇心就是探索的开始,我很快就确信自己非常渴望走出犹他州。17 岁的时候,一个机会展现在我面前,我加入了海军。他们的宣传语周游世界的意义实际上比他们所理解的还要深远。直到我开始读书的时候,一个新的世界才真正向我敞开了大门。在这个世界中,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从我离开犹他州开始,这个世界就像书本一样,一页页展开在我面前。每一页都有新的知识供我学习。许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好奇心促成了我丰富多彩的经历。在海军的时候,在犹他大学作为学生会主席为言论自由和公民权利而斗争的激进岁月里,在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学习的时候,作为《西方名著入门》(Great Books Foundation)的编辑在罗伯特哈钦斯(Robert Hutchins)和莫蒂默阿德勒(Mortimer Adler)的领导下工作的时候,以及在公司工作的三年时间里,只要我感觉自己的学习曲线不再上升,我就会选择离开。25 岁的时候,我开始竞选国会议员,直到后来奋斗到华盛顿,肯尼迪总统任命我为教育部助理部长,这些政界经历使我学会了政治这门可能性艺术。1963 年11 月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后,我继续留在华盛顿,担任卫生、教育与福利部部长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的助理,后来还曾进入白宫,为约翰逊总统负责过一些特别项目。
 20 世纪60 年代可能是美国自内战以来最动荡的时期。人们放火焚烧建筑、旗帜,整个美利坚公司陷入了恐慌之中。参加民权和反战运动的数百万人涌上街头抗议示威,几百所大学也被学生们占领了。
 1964 年7 月,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民权法案》来消除美国最后的不公平现象,一系列法律法规也随之诞生。1965 年,约翰逊总统请我调查他的伟大社会施政目标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尽管这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任务,但我们似乎根本不可能理清当时的形势,更不要说预测对于美国将来的影响了。而且,我再也不能忍受约翰逊总统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越南战争的狂热思想(他曾经说过我绝不会是第一个卷起尾巴逃跑的美国总统)。于是我离开了白宫,接受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邀请,成为主席汤姆沃森(Tom Watson)的助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