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1520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755
 
  《 
			古琴之美·2026(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500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347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356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704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653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 
         
          | 編輯推薦: |   
          | 这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选,仍然秉承作者一贯对个人情感和终ji事物的关注和拷问。风格热烈而激荡,处处流露出当代商业社会中洁身自好,寻觅难以言说的美好和忧伤灵魂的彷徨心绪。 作者198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曾任校夏雨诗社第五任社长。现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巿场营销学教师。1987年以《站在灵魂的高处》一诗获得上海电视台大学生诗歌奖。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个人诗歌选集《甜蜜与痛苦》、移动互联网专著《一部手机打天下》等。创办公益教育自媒体立新说。
 这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选,处处流露出当代商业社会中洁身自好,寻觅难以言说的美好和忧伤灵魂的彷徨心绪。
 |  
         
          | 內容簡介: |   
          | 这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选,容易让读者身同感受,主题仍然秉承作者一贯对个人情感和终ji事物的关注和拷问。风格热烈而激荡,处处流露出当代商业社会中洁身自好,寻觅难以言说的美好和忧伤灵魂的彷徨心绪,其诗意的转化方式,颇能赢得各类不同年龄层次的文学读者。 |  
         
          | 關於作者: |   
          | 王立新,男,汉族。1967年出生于重庆市綦江县石角镇瀛坪乡。198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曾任校夏雨诗社第五任社长。现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巿场营销学教师。在《花城》、《湖南文学》等刊发表诗作。1987年以《站在灵魂的高处》一诗获得上海电视台大学生诗歌奖。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个人诗歌选集《甜蜜与痛苦》、移动互联网专著《一部手机打天下》等。创办公益教育自媒体立新说。 |  
         
          | 目錄: |   
          | 001序 001自序
 001爱
 002幻影
 004抱
 005相信
 006夸赞
 007春天来了
 008霓裳
 010中药
 012保罗策兰
 013生与活
 014那里!哪里?
 017信誓旦旦
 019云影
 021照
 022缘
 023无法面对
 025交代
 027小时候
 029亲爱的敌人
 031纽约
 032假装
 034为什么离开你
 036我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038幸福比喻
 040写诗
 041悲哀
 043天
 044捐书
 045石头记
 046倒春寒
 047橡皮筋
 048如果不爱你
 050对话
 052命?令!
 054读
 055光明
 056枯
 057细微
 058幸福,不能强求
 060夜
 061城市
 063堵车
 064哭笑
 065寺
 067利刃
 068大数据
 070颜色
 071月亮在照耀
 073认识
 075深浅
 076解
 077单双
 079茨维塔耶娃
 080假戏真做
 081空
 082肉身
 085世界
 087讲
 089怎样写诗
 091穿过
 093澳大利亚
 094哀
 096九月香
 097树
 099叶
 100结
 102戏
 104以为
 105沙
 106原谅
 107神圣
 108冥想
 109祖国
 111美国行
 112苗条
 113镜像
 114诗
 115分裂
 116黑马
 118色
 119痛苦
 120我以为
 122相对而言
 123演说
 124词语
 126倾述
 127断句
 128礼物
 130哈尔滨
 131怕
 132装
 133改朝换代
 134凡是
 136失
 137心
 138追思
 139油菜花开
 140春梦
 141江雪
 143醉汉
 144鱼
 146馆
 147醉
 148画
 149读书
 151立新说
 153倾城
 155捏
 157预感
 158喻言
 159看
 161季
 162碑
 163钓
 164舍利子
 165火烧云
 166理由
 167有病
 168下凡
 169吃苦
 170因为你
 172差异
 173躲
 174不知道
 176辞海
 177韩国烧烤
 178忆
 179海
 180失忆
 182由头
 183相对论
 184爱
 185后记
 |  
         
          | 內容試閱: |   
          | 被收割的热爱 宋 琳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华东师大夏雨诗社一度被称为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重镇(没必要因为我曾参与其中而有意忽略这一点),王立新作为第五任诗社社长,是其中最活跃的成员之一。我给他所在的班级讲过写作课,从他的诗歌作业中发现了他的诗才,遂将他推荐给诗社,很快他就被中文系的才子们所接纳并成为诗社的中坚。他读的是哲学系(当年的政教系),逻辑学和修辞术的训练对他的写作大有裨益,他的诗歌因而具有冥想与雄辩的气质,或者说两种相反的气质构成他表达的张力。这与他的性格亦相称,安静,温和,彬彬有礼,一旦开口则抑制不住慷慨激昂。听过他演讲的人很难不被他歇斯底里的咆哮所感染,我当年的同事,作家格非私下里曾调侃他有一种希特勒式的癫狂,殊不知那一套本领是从西塞罗那里学来的。
 2013年4月,我在《心灵城邦的信使序夏雨诗社纪念诗集》文中曾写道:王立新是温情与豪气的混合体,偶尔在潜意识中与原始性交合,大抵他写于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诗给我留下如此印象。那首献给母亲的《站在灵魂的高处》(1987)已显示出大开大合的气度:
 
 让这滚烫的心泉去销毁人类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业绩
 这就是我的责任,这就是我的骄傲
 我把这宏大的幸福撒向一切创造的行业
 
 这里可以听到某种惠特曼的音调在汉语中的回声,它在宣扬和平主义时十分高亢但不刺耳。宏大的幸福只能从颂歌体诗中流溢出来,它是浪漫主义的遗产,但随着骆一禾、海子的辞世,这笔遗产已经不再有人认领。《诗大序》所言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或于当代诗风之变亦是适合的,诗人的发声器因世情(时代情绪)之跌宕而调整乃是一种不得已。王立新九十年代初期的诗(其时他已在北京邮电大学任教)虽保留了咏歌的姿态,但文本中吸收了大量的现实因素,将个人记忆转换为与内在之我对话的方式从而介入历史事件,且往往以较长的篇幅来承载,可以见出气不充,不能作势①的努力,那些诗作悉数收入2015年出版的诗集《甜蜜与痛苦》,其中最出色的片段因表达及时地在场而提供了见证的样本,故而其勇气并未使良知蒙羞。
 《诗与失》是作者的第二本诗集,写于2014年至2016年间。言说方式基本上与之前的写作相承接,往往是直陈式的,较少运用间接手法,冥想较之雄辩的比重更大些。关于以议论入诗在古典诗学的趣味标准中是应规避的,欧洲象征主义也标榜像嗅到玫瑰花一样嗅到思想,不过,晚近的现代诗其实在文体上更加开放,诗与散文的界限更加模糊,将感性与抽象性加以整合以拓宽诗性空间,泛诗传统一定程度上正在被激活,因此诗歌形式与功能的多样性也导致美学认同的巨大差异。王立新近期的写作也带有泛诗倾向,他与音乐人小柯时有合作,有些诗被谱成歌曲,或许因为这一层关系,他正有意识地致力于说唱的实验,而不太在意涉理路或行文的细密。
 《穿过》、《哀》、《祖国》等诗都以简单的句式和复沓修辞法来推进其节奏,并且不减抒情的强度,这些是将语言摇滚化的例子,阅读时能感觉到它们情愿与预备好的音乐相结合,在公众场所来呈现,而不是不出声的默读。爱情诗一直是王立新所钟爱的题材,1990年的《我不点醒她》即是写爱人离去后的伤痛体验,但没有这类诗常易犯的滥情病,因而颇见风度。集中的《堵车》、《礼物》、《命?令?》即使以高度夸张的语气写,也没有让读者尴尬,盖在于有情之深者为依托。诸如你为爱写下博士论文,我是其中隐藏得最深的含义(《命?令?》),语虽平淡,细思亦可玩味。另一类短小的诗则在形式上接近格言体,《光明》、《沙》有时让我想到
 顾城:
 
 一根渺小的火柴
 在巨大的磨擦中
 猛烈地一跳
 整个黑暗都在它的牺牲中
 感到了疼痛
 (《光明》)
 
 诗歌归根到底当然是譬喻性的,所谓名句间出乃是叩寂寞以求音(陆机)之后冲口出常言(苏轼),即在声音中重塑沉默的语言本性。死亡是最后的帝王死亡正在一统天下(《分裂》)的雄辩来自于隐喻的修辞力量,而目的论的重在教化的通俗格言并不能称之为诗。我坐在谎言里发呆(《戏》);你在伤口里怀念浩瀚的群星(《冥想》);每一个词都充满了杀机常常被死亡口误(《我以为》);我的灵魂空无一物正好装下那孤单的月亮(《空》)这些诗句散发出禅意,而功夫不见于诗内,对于诗歌这一寂寞的个人情事而言,确乎没有情之深的主体性的确立则不可为,正印证了禅家语: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②。
 或许在把生活错综复杂的组合归结为越来越抽象的简略形式(克尔凯郭尔)这一方面,哲学与诗有其相似之处,而诗并不满足于对生活的简化,相反,诗的真实有赖于具体性,诗的深度取决于对当世及沉淀其中的历史意蕴的考古式挖掘,相对于哲学,诗保留了幽暗隐晦的一面。王立新将本诗集命名为《诗与失》是包含了元诗思考的,《失》这首诗重复了爱人以各种纠结的方式离去的主题;《馆》更是哀悼为了诗歌耗掉的爱情,然而,欲从诗中获得更高的真实,必须谋求更高的爱成为诗歌宗教的信奉者。
 诗人所承受的时代的压力越大,作品就越有重量,言说方式需要不断调整以准确聚焦,如果我们同意鲁迅先生则今之中国,其正一扰攘世哉的评价,那么仅以庄语为言说姿态就不够有针对性,诗的独立批判尚需借助奇语,即反讽这一永远的微调者③。寄望于王立新在日后的写作中更多与时代的对质,更有锋芒,如此,则诚如他在《立新说》中的自我期许将不会落空:
 
 让那么短的生命
 配得上如此锋利的时代
 被收割的热爱
 
 
 注释:
 ①(清)黄子云:《野鸿诗的》。
 ②(宋)吴可:《学诗诗》。
 ③转引自扎加耶夫斯基《捍卫热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