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39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1367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755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281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39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2030
 
 
 | 
         
          | 編輯推薦: |   
          | 1.《儒家文化研究》辑刊是探讨儒家学术、思想、文化的高水平学术刊物,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本书是其*出版的第九辑:明清儒学专辑。 2.本书由著名学者郭齐勇教授主编,编委会成员多为国内外儒学研究的一流学者,同时,本书作者皆富于学养,所收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3.本书收录中青年学者关于明清儒学研究的论文十六篇,论题广泛,既有对这一时期人物思想和具体问题的探索、深化,也有对明清儒学整体精神的提炼、总结,对目前明清儒学的研究有突破与推进之功,可供相关的专业研究者阅读参考。
 4.本书装帧、印刷精美,内文版式典雅大方,用纸考究、便于阅读。
 |  
         
          | 內容簡介: |   
          | 《儒家文化研究》辑刊是探讨儒家学术、思想、文化的高水平学术刊物,本书是其第九辑:明清儒学专辑。本辑收录中青年学者关于明清儒学研究的论文十六篇,时间范围从晚明到清代前中期,研究对象涉及王阳明、王廷相、李贽、王船山、顾亭林、黄宗羲、钱大昕、黄以周等人物以及理气论、政治哲学、女性观、道治合一论、四书学等问题。这些论文一方面在很多具体问题上有细节的深化,另一方面也有整体精神的提炼,对目前明清儒学的研究有突破与推进之功。 |  
         
          | 關於作者: |   
          | 郭齐勇,1947年生,湖北武汉人,现为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术专长为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守先待后:文化与人生随笔》等,主编《儒家文化研究》辑刊。 |  
         
          | 目錄: |   
          | 目 录: 
 弁言(001)
 王阳明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分辨与联结刘元青(001)
 以破代立
 析论王廷相对朱子学的批判与发展胡栋材(025)
 李贽政治哲学论略朱 承(069)
 船山易学史观重探王林伟(102)
 王船山论法治与政治权威的互动彭传华(145)
 王夫之与后理学时代的人性生成论转向陈 屹(158)
 顾炎武《郡县论》著述年代考论刘依平(187)
 黄宗羲臣不与子并称思想探微彭公璞(207)
 试论清儒黄百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连 凡(228)
 论钱、段之争的内容、性质与意义刘湘平(260)
 考据何以致用
 论俞正燮《春秋》研究的主要成就和特色
 郑 雯(281)
 黄以周礼学思想探析任慧峰(298)
 简论明清儒家女性观的嬗变庞雯予(327)
 清代儒家道治合一论的政治涵义及其内在困境
 孙邦金(349)
 清代前中期四书学研究王永灿(377)
 论孔孟的过恶思想陈志强(407)
 |  
         
          | 內容試閱: |   
          | 弁言 
 宋、元、明、清四朝的学术与思想,既可以视之为一个整体,亦可以分开来研究。以阳明学为分水岭,中晚明之后的学术与思想,逐渐走向一个后理学时代,特别是到了明末清初的易代之际,后理学时代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而经过后理学时代的过渡,清代学术的自身独立性才慢慢凸显出来。
 阳明学何以能成为北宋以后中国传统学术的分水岭,这与阳明学自身的特质密切相关。阳明学就思想的动机而言,是要维护官方正统的学术与思想,从其现实的政治目的性而言,与朱子学毫无二致。但他的学说追求达致这一目标的方法论,却有与朱子学不同的地方。朱子学的根本特色在于强调作为他律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规范的神圣性,要求人们自觉地以这些规范来约束个人的欲望与情感。而阳明学则通过调动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意识,去主动承担并践履这套道德与社会规范。阳明学经过其后学一代又一代的发展,再结合着广义的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类的道德主体性之挺立,逐渐向着个体主体性的方向发展,进而衍生出中国早期的现代性思想。
 后理学时代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他们讨论的哲学命题主要是宋明理学的,但对追求美色、美味就是人欲的朱子学命题,给予了批评,提出了甘食悦色,天地之化机的新思想。但后理学时代的王夫之、陈确等人,则不承认气之外有孤悬虚托之理,理只能是气理。离开了气,就不存在理。王夫之虽然有时也说理是气的主宰,但从来不承认理能够独立存在于气之外。而在理欲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等人都坚持:欲之正当处即是理,理与欲原则上不是对立的,欲只有过分与不过分的问题。经过后理学时代对理学时代诸问题的重新讨论,清代学术在理气关系、理欲关系的问题上,其代表性人物如戴震、钱大昕等人,基本上继承了王夫之、黄宗羲、陈确等人的观点。戴震则明确地提出了气一本说,而且提出了分理学说,尝试以分理来取代天理。清代学术中当然也有维护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一些学人,但这些学人在思想与学术上的建树大大逊色于戴震、钱大昕、章学诚等人。
 清儒的学术与思想的真正确立,当以成熟期的戴震学术为其时代标志。戴震在哲学理论上以气化即道的道本论与气一元论为其哲学的形上学,以分理说作为讨论经验世界法则的实践哲学。在经学形态里,通过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的语言学类型的经典诠释学,再加制度史、科技史、音韵、训诂等语文学的人文实证方法,还有大其心以体古贤圣与天地相协之心的哲学诠释方法,基本上确立了清代学术的自身品格。长期以来,清代学术的自身品格处在一种模糊状态,考据学成为清代学术的代名词,而清代无哲学成为清代学术的一大缺点。我们希望通过对明清儒学的仔细研究,一方面有细节的深化,另一方面也有整体精神的提炼,使明清儒学的研究既见树木甚至是枝叶,又见森林,这样,我们对明清儒学的研究才有可望实现真正的突破与推进。本专辑的论文虽然未能完全实现这一目标,但在许多具体问题方面有所深化,还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一批有志于学术的青年学者的加入,明清儒学乃至于明清哲学的研究将有一个新的局面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