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北境之王 白刃 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魔戒 冰与火之歌 现实版  圣王 奥斯瓦尔德及其所处的不
			》
 售價:HK$ 
			551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1760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347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352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407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408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352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347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种田农民的代际更替与农村信息环境建设重大项目,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6000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全面、客观、准确的调查了我国农村种田信息化环境建设,农民信息需求与信息素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农民在信息使用方面存在的代际差异等,并就如何加强农村种田信息化环境建设,创新农村种田信息化环境的服务模式、机制,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和信息水平以及政府改善农村种田信息化环境等进行了探讨。 |  
         
          | 關於作者: |   
          | 王继新,男,湖北公安县人,湖北省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导。近年来,深入乌蒙山片区、武陵山片区、长白山片区等连片贫困地区进行调研,探索不同区域贫困成因,寻求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在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农民代际更替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先后在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国家、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十余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次,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次。 岳奎,男,河南南阳人,政治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和委托项目3项,教育部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级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5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3项。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多次参与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文件的起草工作。
 |  
         
          | 目錄: |   
          | 导言1 第一节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
 一 理论意义1
 二 实践意义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3
 一 国外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现状3
 二 国内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现状4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问题19
 一 基本思路19
 二 主要问题20
 第四节 研究方法20
 第一章 农村信息化的缘起、发展、机遇与挑战22
 第一节 农村信息化的提出及含义22
 一 农村信息化的提出22
 二 农村信息化的含义24
 第二节 国外农村信息化概况25
 一 美国的农村信息化25
 二 法国的农村信息化28
 三 日本的农村信息化29
 第三节 我国农村信息化的演进和现状30
 一 我国农村信息化的演进30
 二 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现状31
 第四节 农村信息化的特征与内容35
 一 农村信息化的特征35
 二 农村信息化的内容36
 第五节 农村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37
 一 农村信息化的机遇37
 二 农村信息化的挑战39
 
 第二章 农村信息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44
 第一节 农村信息化的理论来源与研究架构44
 一 现代化理论44
 二 社会发展理论46
 三 社会资本理论47
 四 城乡一体化理论49
 第二节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代际更替语境51
 一 农民的代际与信息化52
 二 代际农民的信息化54
 第三节 倡导和强化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56
 一 农村信息化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57
 二 农村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动力60
 三 农村信息化是农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61
 四 农村信息化是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63
 五 农村信息化是农村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64
 六 农村信息化是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65
 
 第三章 农村信息化建设与代际种田人67
 第一节  种田人的历史线索与脉络67
 一 种田人的历史与变迁67
 二 种田人的现状79
 第二节 现代种田人及其素养87
 一 种田人角色的现代化87
 二 社会环境变化下的种田人能力要素94
 三 生活方式变化下的种田人素养98
 四 现代种田人信息素养的现状103
 第三节 代际更替与农村信息化转型113
 一 代际更替下的现代种田人113
 二 农村信息化转型119
 
 第四章 代际更替语境下的农村信息化建设120
 第一节 代际种田人的总体概况120
 一 种田人的代际受教育水平121
 二 种田人的代际家庭收入122
 三 种田人的代际地域分布123
 第二节 代际期许与农村信息化124
 一 种田人的信息需求与代际期许124
 二 代际更替背景下种田人的信息需求与期许135
 三 种田人信息需求与代际期许的未来展望159
 第三节 代际适应与农村信息化建设160
 一 农村务农信息环境建设160
 二 代际更替背景下种田人的代际适应182
 第四节  种田人的代际期许与代际适应的张力194
 一 代替更替语境下的农村信息化194
 二 代际张力与信息化发展198
 
 第五章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提升战略204
 第一节 培育现代种田人的路径与策略204
 一 现代种田人信息素养的内容与要求204
 二 现代种田人信息素养建设的路径与策略209
 三 种田人信息能力提升的地方经验与案例221
 
 第二节 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与管理策略238
 一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培训体系构建238
 二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体系构建256
 三 农村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的构建270
 四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地方经验与案例279
 
 结语 现代种田人、农村信息化与中国农村的未来之路292
 
 参考文献3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