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机械设计学》第1版在1991年10月出版,.至今已经第5次印刷,印数近3万册,1996年荣获机械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在6~7年的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满足了新建的#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的急需,同时也通过广泛的使用,积累了大量的改进建议,为这次修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1)“功能”是机器的灵魂,但是过去的机械设计教育几乎没有#功能设计#的教学内容,例如机械原理课程讲缝纫机,只讲它的机构组成,而没有一本书讲它的#穿梭功能#,这恰恰把机械设计中最富创造性的内容漏掉了。
美国人首先觉悟,40年代有人提出#人们购买的不是机器本身(机构或结构),而是它所具有的功能#。这个极富哲理的思想,在美国也经过了30多年才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第1版的编写,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教材中有所体现。1991年在合肥工大举办的教材研讨会上也宣传了这个思想,不少学校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并有所发挥,取得了很好的理效果。但也有一些学校,由于没有参加研讨会,并且由于受到当时流行的#设计方法学#思想的影响,把这部分内容用#设计方法学#的概念和思想来讲述,结果不很好,学生反映空洞抽象。而按#功能#思想进行教学的大部分学校,学生反映很好,甚至连机制专业的学生也纷纷选听这门课。
当然,第1版在编写时,在功能思想的表达和组织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以至使有些学校仍把这一内容当作#设计方法学#来讲。这是我们这次修订着重改进的重点。
为配合#功能#教学,我们录制了#打字机功能原理的演进#、#复印机的功能原理#、#缝纫机功能原理分析#、#点钞机功能分析#等录像教育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建议今后能更好地组织这方面的工作。此外,各校还组织了一些配合功能分析的优秀设计实例分析的实验课程,效果也很好,建议今后加强交流,更好地提高实验效果。
2)#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工程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教育,设计和科研这两者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创造#,后者是#发现#,设计教育是贯彻创造性教育的最理想的阵地,过去的设计教育,在创造性培养方面几乎没有注意,以至使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几乎难以适应当前急需的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的任务。
在第1版的编写中,我们已经注意到创造性教育,在相应的章节中也设置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不少学校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并通过作业和课堂训练加强了创造性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有些学校,由于如前所述的原因,强调某些#设计步骤#和#设计进程#的教育,忽略了创造性的训练和培养,使得本来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创造性构思训练,变成了死板、僵硬的设计程式的讲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我们在教材编写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在这次修订中已经加以改进和提高,务求使创造性教育成为本课程教育的大特色。
创造性教育不能只通过说教来进行,需要通过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实现,目前我们采用课堂讨论以及课外的设计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另外,有的学校还开设了#机械设计创新构思与实践#选修课,还正在编写#机械系统构思设计#教材,选编各种优秀设计实例,供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参考。
3)21世纪是一个以世界性的激烈的经济竞争为特色的世纪,有人说#21世纪将是设计理·
的世纪#,正是指的这样的时代特点。美国人在90年代才意识到光有先进的科技还不一定能量田
在商品竞争中取胜,必须通过先进的设计,使自己的产品富有竞争力,才能在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他们在1991年提出了#为竞争的优势而设计。Designing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的口号,作为改善他们的设计教育的方向。
本教材在编写中也提出了使学生具有#能提出创新构思并能尽快将其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的能力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宗旨。为达到这个目的,教材把对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和#商品化设计#三个重要环节作主线来组织教学过程。有的学校结合教学,运用设计学思想,设计成功了有竞争力的产品,并打入了国际市场。虽然,目前这还只是个别的例子,我们相信,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学校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产生更多的成功的实例,这些成功的优秀设计实例,将使#设计学#教学更加生动,更具生命力,#设计学#的内容也将更加充实。目前,有关实用化设计中的#总体设计#、#结构合理化#、#人机工程学#以及商品化设计中有关#工业设计#、#模块化、系列化#、#价值工程#等内容虽然反映了先进的设计思想,但还需要用我们自己的优秀设计实例来加以充实,才能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世界正进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时代,世界市场的产品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使本课程更好地体现面向21世纪的特色,在教材中加入#优势设计#的思想和教学内容,这是这次修订增补的内容。
#九五#教材建设是跨世纪工程,在第二届机械设计及制造教学指导小组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修订王作。大部分章节都作了重要的修改和增补,每章都加上了习题。
参加本教材修订的有:西安交通大学徐曾荫第四章)西北工业大学刘丽春(第八章),哈尔滨工业大学贾延林(第六章),同济大学陈祝林第九章〉,重庆大学龚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