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418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1520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449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857
			 
			 
	
			  
			《 
			去看看!我们的世界自然遗产(全5册)
			》 
			 售價:HK$ 
			490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1422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347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  
            作为国内*本瓷粥罐收藏与鉴赏的专著,作者首次公开了自己数十年瓷粥罐收藏的成果,并结合百余件珍贵藏品实物,对瓷器收藏和鉴赏的相关知识做了详尽介绍,展示了瓷粥罐背后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国内*本专述瓷粥罐收藏与鉴赏的著作。作者首次向读者展示了自己数十年瓷粥罐收藏的成果,并结合百余件珍贵藏品实物,对瓷器收藏和鉴赏的相关知识做了详尽介绍。读者在欣赏大量精美藏品图片之余,还可以学习和掌握瓷器收藏和鉴赏的基本知识,了解瓷粥罐背后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
           | 
         
       
      
      
      
         
          | 關於作者: | 
         
         
           
            高长生,1952年生于北京,汉族,祖籍山东登州府。198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祖辈自光绪初年迁居北京,自幼聆教于家严之雅好,常流连于文玩之间,深爱中华传统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先后参加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及中国政法大学等举办的文物鉴定培训班的学习,师从李宗扬、李辉柄、连少卿等文物鉴定名家。在长期的收藏和鉴赏实践过程中,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了文物鉴定知识,特别致力于文玩杂项和瓷器的收藏与鉴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系列的收藏心得和鉴赏体会。
           | 
         
       
      
      
      
         
          | 目錄: 
           | 
         
         
           
            1、明代晚期的瓷粥罐
 2、清代顺治时期的瓷粥罐
 3、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粥罐
 4、清代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的瓷粥罐
 5、清代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瓷粥罐
 6、民国时期的瓷粥罐
 7、新中国成立后的瓷粥罐
           | 
         
       
      
      
      
         
          | 內容試閱: 
           | 
         
         
           
            序(马未都)
 在所有的治家格言中,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流传最广,他开篇即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此可见粥饭丝缕对传统的中国人有多么重要。
 农耕民族天然对粮食注入情感,所以才说衣食父母。诗人李商隐曾写过:粥香饧白杏花开,省对流莺坐绮筵。粥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排第一,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并存。
 粥为米熬制,最为养人。古语中粥与鬻通假,音育,意为养育。后字义被引申为卖。古人养育儿女,喝粥乃良方上策;粥熬制随意,又易吸收,凉饮热喝两相宜,故粥曾长久为农耕民族的主要餐食,养育了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的大国。
 罐为瓷器主要造型之一,本用于储物,有带盖无盖两种。而粥罐必定有盖,便于保温。这种广口大腹之器容纳有度,进出便利,用于盛粥算是民族发明,它在明代后期突然大量出现,成为一种饮食器的时尚,与明末江南富庶地区追求生活美器风潮吻合。粥罐在此时融进了民族餐饮之器,风靡后世四百余年。
 四百年来,粥罐仍保持了基本形态,变化只在微妙之中,装饰随风尚变幻,造型据功能改进,准确地反映了瓷器的时代审美,一步不落地跟随着陶瓷生产的节奏。青花,五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乃至清末的水彩,甚至解放后的各类新彩都在粥罐上有所反映,记载下百姓的喜好和梦想。
 这是一份不经意间保留下的文化宝库,少有人开掘。高长生先生历几十年搜集不辍,方有此蔚为大观。这类收藏其实乃收藏的本意,专注一物,方可大悟。
 悟出道理则让生活变得有乐有趣。乐者,欢喜,乐此不疲;趣者,志向,趣味相投;我猜高长生先生的乐趣大致如此,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将名利置于脑后,学问渐渐就置于头脑之中了。把心得记录在案,苦中得乐,得乐成书。于是就有了这本史无前例的《中国瓷粥罐集珍考》,把窄门类做成了宽学问。收藏真谛无非是大处著眼,小处著手;高长生先生深谙此道,有成就非天赐更非偶然。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