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356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434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39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602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806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332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39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551
 
 
 | 
         
          | 編輯推薦: |   
          | 1.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2012-2016)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改革和政策事件,展现出一副鲜活的历史画面。 2. 以智库报告的形式阐释在这极不平凡的5年,中国在想什么,中国在做什么。
 |  
         
          | 內容簡介: |   
          | 2015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起了一套内植民本主义、外循文明多元主义、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共享共治理念,并以之作为政治经济实践的根本取向。 对内,中央一面调整经济治理策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面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开启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新境界。对外,中央以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为重点,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特色全球治理理念,并密集开展全球治理型大国外交,旨在凝聚国际共识,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此努力下,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和实践同步建构、彼此呼应,统一于民本中心和多元开放的价值基础之上,推动形成政党与人民、国家与社会、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共享共治的多元治理模式,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完备和成熟,并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世界。
 |  
         
          | 目錄: |   
          | 第一部分 中国发展动态年度报告(2015) 导言  003
 一、勾勒均衡共富的新图景  008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登上历史舞台  009
 (二)筑实新发展观与总体安全观  010
 (三)年终三会充实中国发展蓝图  013
 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016
 (一)规矩、纪律与制度:新开党规之治  017
 (二)干部能上能下与优选优培:激发政坛活力  021
 (三)大协商大统战大党建:凝聚政治合力  024
 (四)司法改革与制度创新:落实责权关系  027
 (五)军事战略调整与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战斗力  031
 三、探索经济改革的转型突围  033
 (一)宏观调控:从稳增长到防风险守底线  034
 (二)培育动能:以创新驱动重塑经济格局  037
 (三)放活体制:推进行政分权和市场化改革  041
 (四)拓展空间:塑造对外开放与城乡发展新格局  048
 (五)经济转向:公平共富的重提与供需改革的兴起  052
 四、推进以民为本的多元社会治理  054
 (一)陆海边疆治理:直面挑战、整合突破  055
 (二)社会改革新起点:以民为本、凝聚民心  058
 (三)意识形态领域:掌握领导权、强化一体整合  063
 (四)升级网络治理:主权建构、开放合作  065
 (五)开启绿色治理:全面改革、强化责任  067
 五、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071
 (一)一带一路一行下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072
 (二)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观引领中国新外交  075
 (三)全球治理大外交凸显中国新角色  077
 结语  081
 
 第二部分 中国发展动态月度报告(2015)
 1月 养老金并轨引领民生事业改革  085
 中央政治局审定《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086
 中国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088
 中央深改组聚焦责任落实与纪检改革  090
 中央着力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092
 中央首次全面布局新型智库建设  094
 五年规划引领贫困地区儿童发展  096
 上海自贸区改革向全国扩围  097
 2月 治国理政新布局逐步成形  101
 四个全面展现治国理政新布局  102
 中国打造协商民主6 1体系  104
 公安改革框架意见出台  107
 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农业现代化  108
 国务院推动转移支付制度改革  110
 62个城市启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112
 3月 世界秩序变革迎来中国时刻  115
 中国筹建亚投行谋求国际金融新秩序  116
 一带一路路线图全球发布  118
 习近平首提亚洲共同体理念  120
 中央改革新政促创新驱动战略落地  122
 国务院出台双创新政  124
 地方政府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126
 4月 官方提速行政改革保驾经济增长  129
 中央部署经济稳增长  130
 电商新政促互联网 落地  133
 国务院新设协调小组提速简政放权  135
 水十条勾画铁腕治水新思路  138
 国务院口岸布局凸显战略意图  140
 国务院出台措施着力清除红顶中介  143
 四部委联发专文规范资本下乡  145
 
 5月 中国制造开启创新升级新十年  149
 新白皮书宣示中国新军事战略  150
 中国版再工业化战略规划面世  153
 中央三大措施加速社会整合  156
 国务院力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158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破创收机制难题  160
 高校启动新一轮创业教育改革  163
 北京着力塑造首都核心功能  165
 
 6月 优秀县委书记带来政坛新风  169
 中央大力表彰优秀县委书记  170
 造岛工程构建南海新格局  173
 治党新规助推反腐制度化  175
 国家推进信息化治理进程  177
 国务院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  180
 7月 金融震荡考验中国经济治理  183
 中央加紧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  184
 政府出手救市强化金融维稳  186
 政府引入大数据提升治理水平  188
 行业协会商会全面脱钩行政机关  190
 协商民主推向城乡社区  193
 互联网金融新政重建健康金融生态  195
 北京加快推进行政副中心建设  197
 8月 宏观政策重心转向防风险  201
 中国确立海洋开发新格局  202
 中央突出强调防风险守底线  203
 西藏座谈会释放治边稳藏新思路  206
 环保新政聚焦党政干部追责制  210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迎来统一整合  212
 国务院提速民族教育发展  215
 养老金入市政策落定  218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政策出台  220
 9月 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拉开  223
 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拉开  224
 中央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226
 国务院集中发力促投资稳增长  229
 中央强化新疆民族团结建设  231
 国务院力推分级诊疗改革  233
 中央布局科技体制市场化改革  236
 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  238
 10月 中国模式迈向共享共治新阶段  243
 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初步成形  244
 党纪新规翻开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248
 十三五规划引领共富之路  250
 供给侧改革新政初露端倪  252
 中国政府首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  255
 国务院启动新一轮价格改革  258
 人民币跨境支付迈出实质步伐  260
 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262
 11月 历史性军改全面启程  267
 军队历史性改革开辟强军之路  268
 两岸领导人共创台海新局面  270
 经济政策迎结构性调整  272
 全球治理外交密集开展  275
 新一轮农村改革顶层设计面世  278
 中国发起扶贫脱困攻坚战  280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新政出台  283
 12月 规划之年勾勒中国发展蓝图  287
 年终三会勾勒中国发展蓝图  288
 执政党强化党校姓党、聚焦主业  291
 中国版全球互联网治理方案成形  293
 居住证新规助推新型城镇化  295
 中央与地方共推环保新举措  297
 国家标准化体系新五年规划出台  301
 中央提速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303
 第一部分 中国发展动态年度报告(2015)
 导言  003
 一、勾勒均衡共富的新图景  008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登上历史舞台  009
 (二)筑实新发展观与总体安全观  010
 (三)年终三会充实中国发展蓝图  013
 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016
 (一)规矩、纪律与制度:新开党规之治  017
 (二)干部能上能下与优选优培:激发政坛活力  021
 (三)大协商大统战大党建:凝聚政治合力  024
 (四)司法改革与制度创新:落实责权关系  027
 (五)军事战略调整与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战斗力  031
 三、探索经济改革的转型突围  033
 (一)宏观调控:从稳增长到防风险守底线  034
 (二)培育动能:以创新驱动重塑经济格局  037
 (三)放活体制:推进行政分权和市场化改革  041
 (四)拓展空间:塑造对外开放与城乡发展新格局  048
 (五)经济转向:公平共富的重提与供需改革的兴起  052
 四、推进以民为本的多元社会治理  054
 (一)陆海边疆治理:直面挑战、整合突破  055
 (二)社会改革新起点:以民为本、凝聚民心  058
 (三)意识形态领域:掌握领导权、强化一体整合  063
 (四)升级网络治理:主权建构、开放合作  065
 (五)开启绿色治理:全面改革、强化责任  067
 五、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071
 (一)一带一路一行下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072
 (二)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观引领中国新外交  075
 (三)全球治理大外交凸显中国新角色  077
 结语  081
 
 第二部分 中国发展动态月度报告(2015)
 1月 养老金并轨引领民生事业改革  085
 中央政治局审定《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086
 中国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088
 中央深改组聚焦责任落实与纪检改革  090
 中央着力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092
 中央首次全面布局新型智库建设  094
 五年规划引领贫困地区儿童发展  096
 上海自贸区改革向全国扩围  097
 2月 治国理政新布局逐步成形  101
 四个全面展现治国理政新布局  102
 中国打造协商民主6 1体系  104
 公安改革框架意见出台  107
 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农业现代化  108
 国务院推动转移支付制度改革  110
 62个城市启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112
 3月 世界秩序变革迎来中国时刻  115
 中国筹建亚投行谋求国际金融新秩序  116
 一带一路路线图全球发布  118
 习近平首提亚洲共同体理念  120
 中央改革新政促创新驱动战略落地  122
 国务院出台双创新政  124
 地方政府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126
 4月 官方提速行政改革保驾经济增长  129
 中央部署经济稳增长  130
 电商新政促互联网 落地  133
 国务院新设协调小组提速简政放权  135
 水十条勾画铁腕治水新思路  138
 国务院口岸布局凸显战略意图  140
 国务院出台措施着力清除红顶中介  143
 四部委联发专文规范资本下乡  145
 
 5月 中国制造开启创新升级新十年  149
 新白皮书宣示中国新军事战略  150
 中国版再工业化战略规划面世  153
 中央三大措施加速社会整合  156
 国务院力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158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破创收机制难题  160
 高校启动新一轮创业教育改革  163
 北京着力塑造首都核心功能  165
 
 6月 优秀县委书记带来政坛新风  169
 中央大力表彰优秀县委书记  170
 造岛工程构建南海新格局  173
 治党新规助推反腐制度化  175
 国家推进信息化治理进程  177
 国务院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  180
 7月 金融震荡考验中国经济治理  183
 中央加紧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  184
 政府出手救市强化金融维稳  186
 政府引入大数据提升治理水平  188
 行业协会商会全面脱钩行政机关  190
 协商民主推向城乡社区  193
 互联网金融新政重建健康金融生态  195
 北京加快推进行政副中心建设  197
 8月 宏观政策重心转向防风险  201
 中国确立海洋开发新格局  202
 中央突出强调防风险守底线  203
 西藏座谈会释放治边稳藏新思路  206
 环保新政聚焦党政干部追责制  210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迎来统一整合  212
 国务院提速民族教育发展  215
 养老金入市政策落定  218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政策出台  220
 9月 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拉开  223
 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拉开  224
 中央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226
 国务院集中发力促投资稳增长  229
 中央强化新疆民族团结建设  231
 国务院力推分级诊疗改革  233
 中央布局科技体制市场化改革  236
 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  238
 10月 中国模式迈向共享共治新阶段  243
 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初步成形  244
 党纪新规翻开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248
 十三五规划引领共富之路  250
 供给侧改革新政初露端倪  252
 中国政府首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  255
 国务院启动新一轮价格改革  258
 人民币跨境支付迈出实质步伐  260
 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262
 11月 历史性军改全面启程  267
 军队历史性改革开辟强军之路  268
 两岸领导人共创台海新局面  270
 经济政策迎结构性调整  272
 全球治理外交密集开展  275
 新一轮农村改革顶层设计面世  278
 中国发起扶贫脱困攻坚战  280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新政出台  283
 12月 规划之年勾勒中国发展蓝图  287
 年终三会勾勒中国发展蓝图  288
 执政党强化党校姓党、聚焦主业  291
 中国版全球互联网治理方案成形  293
 居住证新规助推新型城镇化  295
 中央与地方共推环保新举措  297
 国家标准化体系新五年规划出台  301
 中央提速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303
 |  
         
          | 內容試閱: |   
          |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这5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历史性的成就。中国从毛泽东时代的站起来、邓小平时代的富起来开始进入习近平时代的强起来。如果说在过去一些年,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中国崛起这个话题,并试图在理论上解释中国为什么会崛起,那么最近一些年他们更加关注中国崛起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一个强大的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什么,中国的复兴能不能为世界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近代以来,中国由于遭受列强侵略,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华民族一度处于被动挨打地位,中国一直在探索独立和复兴之路。直至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山河破碎、内忧外患、战争连绵的黑暗境地,并通过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建立起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无论是中国革命道路,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独立自主的政治品格,这构成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和习近平时代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变化的内在连续性,由此走出了一条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深具辐射力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的探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意味着,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化道路。而要理解这条现代化道路的意涵,就必须知道
 中国在做什么,理解中国在想什么。这就是我们编辑出版《动态中国丛书》的出发点。
 
 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以2012年中国进入新时代为开端,以智库报告的方式编辑《动态中国丛书》,该丛书包括:中国发展动态、中国思想动态、中国法治动态和中国港澳动态。中国发展动态着力展现中央推出的各项重大改革政策,包括国家发展战略、政治体制、行政管理、经济民生、文化思想等领域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和公共政策,地方政府有创新的改革措施也有所收录。中国思想动态旨在跟踪和记录公共知识界就国际重大事件、全球发展格局与走向的思考,就中国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的思考和辩论。中国法治动态旨在跟踪和记录中国在推动法治发展过程中,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领域推出的重大改革举措,以及引发争议的重大案件和法律热点争论等。中国港澳动态旨在跟踪和记录中央治理港澳特区的有关政策和举措,港澳特区在政治、经济、司法、民生、文化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和发展变化。我们在每月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形成年度综述报告。如果我们将这些年度综述报告串起来,就可以清晰地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以及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在想什么,中国在做什么。
 
 《动态中国丛书》基于对全年度重大事项的记录整理,不仅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具体事项,而且展现出一幅易于把握的历史全景。作为智库报告,我们不是从主观学术立场出发来判断中国的发展走向并由此提供政策建议;相反,我们希望尽可能以一种客观、中立的立场来记载中国究竟在发生什么。因此,每年的年度报告更多是一种客观的综述而不是主观的理论构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这些历史资料进行不同的解读。我们希望《动态中国丛书》成为学术界在研究和思考中国问题时备查的历史资料书。然而,任何历史记录总是会受到编者的关注点和信息搜集能力的限制。我们期待更多人尝试这样的工作,以不同的叙事线索,串起那些散落的珍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记录工作的意义也将与日俱增:当读者站在未来某一时点回顾中国发展历程,他们将能更清晰地看到中国道路是如何从过去某一时点延伸到他们的脚下,由此也能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思考和实践,究竟是如何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获得其普遍性的。
 
 需要说明的是,《动态中国丛书》的编辑是一项集体合作的事业。由于相关资料来源的局限性,难免会遗漏一些重大主题。加之我们的专业水平有限,对相关主题的挑选与整理也难免有所偏差。同时,为保持历史脉络的连续性和真实性,书稿中对相关政策事件的表述与评论仍保留当时的分析判断。凡此种种缺点,希望读者见谅。
 
 《动态中国丛书》的编辑和撰写得益于香港丽达集团、香港敏华控股有限公司的支持。同时,要感谢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先生和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季红女士,正是他们的重视与远见,使得本丛书以智库报告形式进入《中国道路丛书》。季红副总编辑认真通读了整个报告,从书名、体例到报告内容乃至编辑细节都提出了专业的修改意见,许多内容都是经过反复修改之后才确定下来。中信出版社罗卫平、谭惠芳等编辑做了大量的联系组织工作,没有她们的努力,这套丛书不会以这种方式与大家见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