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347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449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301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4998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254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1428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383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653
 
 
 | 
         
          | 編輯推薦: |   
          | ◎陈瑞华作序,樊崇义、周光权、何帆推荐。 ◎《杀死一只知更鸟》《十二怒汉》《傲骨贤妻》等律政题材的影片,流传甚广;检察官与辩护律师唇枪舌剑、慷慨激昂的演说,扣人心弦。这些作品的核心舞台,便是法庭。然而,更多的博弈是在法庭之外展开的。对于喜欢律政剧的各界人士来说,想了解美国司法制度最新动向,本书是不容错过的。
 ◎本书内容对当下中国刑事司法研究和实践极具参考、启发价值。对于我国法院来说,案多人少是一个长期面对的状况,因此对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一直非常关注。在我国遇到和即将遇到的问题,美国的司法实践中早就存在,引入美国同行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本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思考。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分析了影响辩诉交易合法性、公正性的因素:一是制度性因素,包括代理问题、量刑制度、羁押制度和证据开示制度等;二是心理学因素,包括被告的性格、心理、身份和辩诉交易参与者的交易心理和交易技巧等。*后,提出了对辩诉交易加以改良的建议,包括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完善量刑指南制度、完善辩诉制度等。附录还收入了美国*法院作出的有关辩诉交易的五篇经典案例及相关文书。 |  
         
          | 關於作者: |   
          | 斯蒂芬诺斯 毕贝斯Stephanos Bibas,美国联邦第三巡回上诉法院法官2017年6月特朗普总统提名,同年11月参议院批准任命。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和耶鲁大学。曾任美国最高法院肯尼迪大法官助理,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检察官,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讲授刑法、刑事诉讼法等。著有《刑事司法机器》The
 Machinery of Criminal
 Justice等著作,在《哈佛法律评论》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是美国国内著名的刑事法学者。本译著是其2004年发表在《哈佛法律评论》的长篇论文,作者长期研究美国辩诉交易理论和实践,是辩诉交易改良主义者。
 【译者】
 杨先德,安徽金寨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获得宪法学-行政法学欧洲法-国际法双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检察部。曾在《政法论坛》《法学家茶座》《检察日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出版译著《跨国视角下的检察官》法律出版社2016年6月版。
 廖钰,广东人,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在站。现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研究室负责人。在《法律适用》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篇,参与合著四本,曾两次获得"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一等奖。
 |  
         
          | 目錄: |   
          | 译者序 引 言
 第一章 辩诉交易为何会偏离公正
 第一节 代理成本与道德风险
 第二节 量刑机制越不合理,越不公正
 第三节 羁押越久,越不公正
 第四节 交易信息越不对等,越不公正
 第二章 辩诉交易中的心理陷阱
 第一节 过于自信
 第二节 不能正视现实
 第三节 冲动
 第四节 甘冒风险还是规避损失
 第五节 谈判中如何表达是一门艺术
 第六节 谈判者容易先入为主
 第七节 律师如何矫正当事人的心理偏差
 第三章 辩诉交易改革的方向
 第一节 辩诉交易的结构-心理学视角
 第二节 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四章 结论:直面复杂,寻求改善
 附录Ⅰ:美国辩诉交易经典案例判决及其解读
 1.辩诉交易为什么不违宪?布雷迪诉美国案1970
 2.认罪是辩诉交易的前提吗?北卡罗来纳州诉奥尔福德案1970
 3.辩诉交易中的选择性、报复性指控是否违宪?伯顿柯歇尔诉哈耶斯案1978
 4.如何界定辩诉交易中的无效律师帮助?帕迪拉诉肯塔基州案2010
 5.被告人如何证明律师的无效帮助造成了损害?密苏里州诉弗莱伊案2012
 附录Ⅱ:美国辩诉交易相关文书
 注 释
 译后记
 |  
         
          | 內容試閱: |   
          | 欣闻美国著名刑事法学者毕贝斯教授的《庭审之外的辩诉交易》一书的中文版即将面世,该书的译者廖钰博士请我为该书写一篇序言,我很高兴地答应了。 这部著作运用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对影响美国辩诉交易公正性的因素做出了独到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改进辩诉交易的若干思路。作者对传统的庭审结果预期
 理论作出了全面的反思。根据传统的观点,控辩双方在庭审结果预期的影响下,会通过谈判达成和解。在这一理想模型之下,理性的双方预测判决结果,共同节约庭审给双方带来的成本,达成双赢的交易。传统的庭审阴影模型预言,庭审的定罪可能性以及可能的审后量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辩诉交易的结果。
 然而,本书作者认为,庭审阴影模型还是过于简单化了。这一理论忽略了结构性扭曲因素对于交易结果的影响,例如代理成本、代理人的能力、赔偿数额、工作量、双方所占有的资源、量刑以及保释规则甚至信息匮乏等因素。此外,心理偏差、启发式判断也会扭曲交易的内容,比如过于自信、心理否认机制、风险偏好、损失规避、框架效应和锚定效应等都影响交易决定。有经验的律师有时能克服上述问题,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因此,这种过于简单化的庭审阴影下的辩诉交易模型应该通过结构化心理学视角进行修正补充。在这一新的视角下,不确定性、金钱、自利的特性等都将极大影响辩诉交易的结果。
 作者认为,关于辩诉交易的大多数著作都是在量刑指南和法定刑制度改革之前出现的,但随着法定刑期和量刑指南制度的扩张,受到结构性因素影响的交易在过去二十多年不断增长。因此,在辩诉交易研究领域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在总结辩诉交易制约因素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庭审阴影模型,而是对其作出了改进和修正,使之更加符合辩诉交易的现实。沿着这一思路,作者认为,辩诉交易的制度和实践也需要进行更多的改革,才能使之与修正后的庭审阴影模型更为一致,并消除辩诉交易实践中的不公现象。
 
 可以说,对于正在推进刑事司法改革的中国决策者来说,该书的出版打开了一扇了解美国辩诉交易制度最新发展的窗户;对于正在探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司法实务界而言,该书的面世将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而对于正在总结改革经验、推进法学理论研究的法学研究者而言,该书也提供了一次了解美国刑事法研究最新理论成果的机会。
 翻译西方优秀法学著作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业,却也是一件为他人作嫁衣的苦差事。本书的两位译者杨先德先生和廖钰女士,都受过系统的法学研究训练,具有良好的中文和英文书面表达能力。他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准确而流畅地完成了翻译工作。不仅如此,他们还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辩诉交易领域的五个经典判例也翻译出来,作为附录,一并放在这部著作的最后,从而为中国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祝愿这部著作的出版,能够给中国读者带来阅读上的愉悦,并带来新的启发。
 是为序。
 陈瑞华
 2018年3月于北京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