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352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653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434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90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454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653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250
 
  《 
			钩针编织曼陀罗花样
			》
 售價:HK$ 
			305
 
 
 | 
         
          | 編輯推薦: |   
          | 蒋先生是一个爱茶成痴的人,而且还是一位在茶史、茶文化研究上造诣很深的专家。本书收录的《张岱的茶艺造诣》《说沱茶》《陈眉公佘山品茶》《茗粥 绿雪 名泉》《六安瓜片之谜》《刘基与日铸茶、平水茶》《林确斋与林茶》《叹茶之叹》等均发表于《文汇报上》,眼界广阔、发掘深入、见解真切,而且行文趣味盎然。*体现他茶文章功力的当数《戏曲与茶文化的互动作用》。这是一个相对冷僻的专题,蒋先生从戏曲对茶文化的反映茶文化促使采茶戏的诞生茶坊演剧与戏馆供茶等几个方面,从堆积如山的史料中探隐钩沉,目光如炬,笔力清雄,令人真是大开眼界,获益良多。 |  
         
          | 內容簡介: |   
          | 《品茶的感悟》一书是蒋星煜老先生写的关于茶的散文。全书分茶事梦忆、怡情养生之道、古代隐士皆爱茶、名茶的来历、戏曲与茶有不解之缘及茶文化漫谈六个版块,共30篇文章。 这30篇茶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有趣,让读者在幽幽茶香中进一步了解一些古代的文人隐士:陆羽、林逋、倪瓒、张岱、方文、陈眉公、林确斋让读者知道一些名茶的来历:沱茶、日铸茶、苦茶、六安瓜片、鹧鸪茶、铁观音等;让读者在茶文化中重温一些戏曲经典著作:《玉簪记》《牡丹亭》,更加深刻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传统文化;还有一些茶情茶文化漫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与见闻,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  
         
          | 關於作者: |   
          | 蒋星煜(1920-2015),我国著名戏曲史家,曾任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辞海》分科主编。获中国作家协会抗战时期从事文学创作老作家荣誉纪念牌、中国戏剧家协会理论著作奖、文化部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 目錄: |   
          | 序 蒋星煜先生的茶文章 潘向黎 001 
 茶事梦忆
 
 童年茶趣 003
 古镇长夜苦茶 006
 巴山茶话 009
 上狮峰品龙井 012
 佘山深处闻茶香 015
 怡情养生之道
 美化心态的茶 021
 叹茶,享受慢生活 029
 桂林公园品桂花茶 037
 
 古代隐士皆爱茶
 
 陆羽编著《茶经》 041
 林逋一生梅妻鹤子茶为友 045
 倪瓒的奇怪洁癖 048
 陈眉公佘山品茶 052
 张岱《自为墓志铭》自称茶淫 057
 林确斋与林茶 060
 方文的茶缘 065
 
 名茶的来历
 
 沱茶与茶马古道 073
 刘基与日铸茶、平水茶 077
 刘基谈苦茶 083
 六安瓜片之谜 086
 鹧鸪茶 092
 名茶铁观音称谓来历探源 094
 
 戏曲与茶有不解之缘
 
 茶与戏曲的互动历史 101
 关汉卿说的分茶作何解? 121
 《玉簪记》中的茶事茶艺 133
 《牡丹亭》反映的品茶风尚 145
 
 茶文化漫谈
 
 当代文人与茶《文人品茗录》序 163
 与卢祺义先生谈茶文化 166
 都市茶文化的渊源与演变 170
 刘秋萍及其茶宴馆 178
 汤兆基的茶缘与壶艺 182
 
 后记185
 |  
         
          | 內容試閱: |   
          | 蒋星煜先生的茶文章 
 潘向黎
 
 蒋星煜先生博学,如今这样的人太少了,以至于我一时找不到一个恰切的词语来概括或者赞美。一般人可能会想到杂家,我一向对这个词有点模糊的戒心,终于前些天得到印证在写吴小如先生的文章里看到,作者当面说小如先生是杂家,小如先生马上纠正说杂家是一个贬义词,所以我断乎不敢用这个词来说蒋先生,记得《红楼梦》里有博古通今之语,那么,我想说:蒋星煜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作家。
 蒋先生今年95 了,不久前我收到他惠赠的《蒋星煜文集》,煌煌八卷,490 万字,令人叹为观止,这位著名学者、作家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寻觅,终于积累成数量如此惊人的成果。这是凭一己之力建造起来的一个桃花源,令人赞叹,令人神往。
 但是我怀着赞叹翻阅过后,却有了小小的遗憾:除了《戏曲与茶文化的互动作用》一篇论文,怎么不见蒋先生其他的茶文章?所以,当一个月之后,蒋先生来信,说要出一本关于茶的书,我就有了一种理当如此和果不其然的双重高兴。
 蒋先生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和《文汇报》渊源很深,而我这个晚辈90年代末才到《文汇报》工作,从退休的前辈同事手中接过使命,荣幸地成了蒋先生的责任编辑。尤其令人惊喜的是,作为一个爱茶成痴的人,我发现蒋先生还是一位在茶史、茶文化研究上造诣很深的专家。这些年,蒋先生仅刊发在《文汇报》上的茶文章就有《张岱的茶艺造诣》《说沱茶》《陈眉公佘山品茶》《茗粥 绿雪 名泉》《六安瓜片之谜》《刘基与日铸茶、平水茶》《林确斋与林茶》《叹茶之叹》真是眼界广阔、发掘深入、见解真切,而且行文趣味盎然,时常让人为他始终保持的活泼泼的心性而欣喜。
 当然,最体现他茶文章功力的当数《戏曲与茶文化的互动作用》。这是一个相对冷僻的专题,蒋先生从戏曲对茶文化的反映茶文化促使采茶戏的诞生茶坊演剧与戏馆供茶等几个方面,从堆积如山的史料中探隐钩沉,目光如炬,笔力清雄,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获益良多。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感受:真是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更记得其中一些精彩的内容,如论及三千茶的花费、社前春的涵义以及一些杂剧将茶商的姓名定为江洪的原因等,至今难忘。
 蒋星煜先生温文尔雅,对晚辈后学一向礼下谦和,这次这本关于茶的书,竟然命我作序。我自知才疏学浅、辈分也低,起初十分惶恐,但思来想去,如此高德高寿的前辈的吩咐,还是应该恭敬不如从命。在这里主要想表达我对蒋星煜先生的敬意,还有一个爱茶之人即将读到他结集成册的茶文章的喜悦之情。
 蒋星煜先生喜欢《玉簪记》中道姑奉茶的说白:才烹蟹眼,又煮云头。琥珀浮香,清风数瓯。茶在此间。相公请茶。蒋先生认为不但书雾腾腾,而且说的是点茶行家语言。这也可以视作写茶文章的蒋先生的夫子自道。
 衷心祈愿蒋星煜先生在琥珀浮香,清风数瓯的妙境中继续品茶著文,给我们带来更多如品佳茗、如沐惠风的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