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39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1367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755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281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39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2030
 
 
 | 
         
          | 編輯推薦: |   
          | ☆作者对北京有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领悟,使本书虽简要却依然厚重。 ☆本书言之有据,记述全面,线索清晰,同时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
 ☆一部用照片讲解北京历史的通俗、简练的历史著作。所配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及当代景观,与文本相得益彰。
 本书是一部通俗、简练的历史著作,讲述从春秋至民国期间的北京历史,包括历代行政建制和机构、行政体制特征、环境变迁与经济发展、军事形势和主要战争、政治形势和重大事件、水路交通历史与体系、人口变化、民族融合情况、教育发展情况等方面。作为一部通史著作,言之有据,记述全面,线索清晰,同时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是一部快速读懂、了解北京历史的较好作品。
 |  
         
          | 內容簡介: |   
          | 《北京简史》可读之处在简而精,简而明,简而清,简而通。按专题纵切分十一章阐述。从蓟、燕始,止于1928年党军北伐,改京师(北京)为北平特别市。全书以一贯之,内容详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同时本书插入大量摄影彩图加以点缀,可供爱北京、欲知北京的好知者阅读,兹可供欲探讨北京的乐知者参考。 |  
         
          | 關於作者: |   
          | 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方彪,年正古稀(1945-),祖籍安徽,落户北京巳逾百年。九门红尘之中,形、象、景、境,皆缘所聚所成。天地悠悠所赐于身者,唯有书缘。书城探真,京缘甚笃。故读书、编书、教书、著书总围绕着北京。所著《背景士大夫》《北京西城史话》《京城镖行》《京城百怪》《九门红尘》《四合梦》《末代镖师》《北京的茶馆、会馆、书院、学堂》皆生《北京简史》一书缘起。不敢言一发不可收,亦可言乐知者对北京意有所怀,情有独钟。腹中之言,非吐不快,不快不吐。淘砚再书,还是北京。
 |  
         
          | 目錄: |   
          | 第一章 北京地区历朝行政建置和地方行政机构 第一节 北京地区的地理位置  003
 第二节 先秦时期  004
 第三节 秦汉时期  008
 第四节 魏晋时期  013
 第五节 十六国时期  015
 第六节 北朝时期  017
 第七节 隋唐时期  021
 第八节 五代时期  027
 第九节 辽金时期  028
 第十节 元朝  034
 第十一节 明朝  038
 第十二节 清朝  042
 第十三节 民国前期(1912~1928年)  048
 
 第二章 北京地区行政体制的历史特征
 第一节 先秦时期蓟城行政体制的特征  053
 第二节 军事重镇时期秦至五代蓟城行政体制的特征  054
 第三节 辽燕京行政体制的特征  056
 第四节 金中都行政体制的特征  058
 第五节 元大都行政体制的特征  059
 第六节 明京师行政体制的特征  060
 第七节 清北京城区行政体制的特征  062
 第八节 清末新政对北京行政体制的影响  067
 第九节 北洋军阀时期北京行政体制的特征  069
 
 第三章 北京地区历史上生态环境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特征
 第一节 北京地区历史上气候的变化和植被的变迁  075
 第二节 北京地区历史上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079
 第三节 京师经济与京师政治文化  088
 
 第四章 北京地区历朝军事形势和主要战争
 第一节 北京地区历史上军事对峙的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093
 第二节 先秦时期北京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争  094
 第三节 秦统一后北京地区的军事形势  097
 第四节 两汉时期蓟城的战略位置  099
 第五节 魏晋时期幽州地区的军事形势  102
 第六节 十六国时期幽州地区的纷争  104
 第七节 北朝时期幽州地区的军事形势  106
 第八节 隋朝时期幽州地区的军事形势和主要战争  108
 第九节 唐朝时期幽州地区的军事形势与藩镇割据  110
 第十节 五代初期幽州地区的军事形势和蓟城攻守战  114
 第十一节 辽朝燕京地区的军事形势和主要战争  116
 第十二节 金朝时期燕京两次易守  122
 第十三节 元大都地区的军争  124
 第十四节 明朝北京地区的军事形势及京师保卫战  127
 第十五节 清朝北京地区的军事形势和反侵略战争  134
 第十六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地区发生的战争  139
 
 第五章 北京地区历朝政治形势和重大事件
 第一节 先秦时期  147
 第二节 军事重镇时期(秦至后唐)  149
 第三节 北方的政治中心(辽金时期)  164
 第四节 元代大都地区的政治形势及重大事件  171
 第五节 明朝北京地区的政治形势和重大事件  178
 第六节 清朝前期北京的政治形势和重大事件  190
 第七节 清朝后期北京的政治形势和重大事件  203
 第八节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19
 
 第六章 北京地区历朝水陆交通体系
 第一节 交通在北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35
 第二节 华北大平原上的通道
 236
 第三节 秦汉时期北京地区的交通建设  237
 第四节 隋开御道与大运河  240
 第五节 唐朝幽州地区的河海联运体系  241
 第六节 后唐时期幽州地区的水陆交通  242
 第七节 辽南京地区的水陆交通  243
 第八节 金中都地区的水陆交通  246
 第九节 交通运输是元大都的生命线  248
 第十节 天子守边明朝北京地区的水陆交通体系  252
 第十一节 聚敛贡城阙清朝前期北京地区的水陆交通体系  254
 第十二节 近代北京地区的交通运输体系  256
 第十三节 北京地区交通体系的特征  259
 
 第七章 北京地区历朝人口变化综述
 第一节 人口数量质量变化的原因  263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人口大迁徙  265
 第三节 两汉魏晋时期幽州地区的户籍  267
 第四节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人口大迁徙  270
 第五节 隋唐时期幽州地区的户籍  273
 第六节 辽南京地区人口的特征  275
 第七节 金中都地区人口的迁徙与检括  278
 第八节 元大都是世界上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城市  280
 第九节 明北京汇聚八方人口  283
 第十节 清北京是寄生之城过客之城  286
 第十一节 觉醒了的城市  292
 
 第八章 北方诸民族融合的摇篮
 第一节 炎黄子孙聚兴于燕蓟  297
 第二节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  298
 第三节 长城的悲剧  300
 第四节 两汉魏晋时期幽州地区的民族洽合  301
 第五节 两汉魏晋时期对沿边游牧民族的政策  305
 第六节 十六国北朝时期幽州地区的民族大动荡与大融合  307
 第七节 隋唐统一后的军事重镇与民族融合的摇篮  310
 第八节 中原的皇冠  312
 第九节 辽以汉制治理燕云十六州  314
 第十节 金沿边游牧民族打进了中原  316
 第十一节 元沿边游牧民族统一了全国  319
 第十二节 明禁胡俗与北京地区回族的形成  321
 第十三节 清野蛮的民族压迫和全面的阶级联合  324
 第十四节 汉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329
 第十五节 北京地区满族的重新组合  331
 第十六节 北京地区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几种形式  334
 第十七节 民族融合的深远意义  338
 
 第九章 北京历史三部曲筑长城、开运河、建都
 第一节 筑长城  345
 第二节 开运河 354
 第三节 建 都 356
 
 第十章 北京地区历朝教育发展状况
 第一节 辽以前北京地区历朝教育发展的状况  363
 第二节 辽 朝  366
 第三节 金 朝  368
 第四节 元 朝  371
 第五节 明 朝  375
 第六节 清 朝  381
 第七节 辛亥革命后北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  393
 第八节 北京地区著名的大中学校  395
 后 记  4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