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PGA经典设计实战指南:架构、实现和优化
》
售價:HK$
505

《
汉字东渡:日本汉字趣味谈
》
售價:HK$
398

《
汉亡哲思录:儒家思想与东汉三国关系新解
》
售價:HK$
500

《
英国工业革命:经济的质变、世界工厂的建成与海洋霸主地位的确立 陆海书系
》
售價:HK$
434

《
正史纂修与重建史观:辽金元的视角(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系列)
》
售價:HK$
607

《
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
》
售價:HK$
398

《
现场:细读《史记》
》
售價:HK$
250

《
经典译林:罗生门
》
售價:HK$
199
|
內容簡介: |
"《莎士比亚全集:第三集注本》是十九世纪英国莎学的压卷巨制,是 Malone 为之孜孜矻矻而惜未能竟的巍峨大业。 对我国为数不多的莎士比亚学者而言,标题页上这位“已故的”主要编者也不见得是个熟悉的名字。 只是,厚重的 21 卷莎士比亚戏剧、诗歌以及莎学论述、同好题咏横亘在眼前,读者自然要问:Malone 先生,何许人也? 感谢互联网和维基百科,我不必再像许多前辈那样,做资料的翻译员、搬运工。我要指出的是,只有理清莎士比亚作品版本的历史脉络,才能明了 Malone 的成就所在。 莎作版本,据我粗浅的认识,分作四个阶段,时间上有部分重合: 一、十六世纪晚期至十七世纪,主题词是 “开本”。从四开本发展到对开本,期间穿插了少数八开本。最重要的是 1623 年的第一对开本。这一阶段大致划定了莎作内容的范围。 二、“全集”璀璨的十八世纪。取 1685 年的第四对开本为出发点,包括 Malone 在内的一批饱学之士从演剧员、排字工、印刷厂主手中,争下了对作品的话语权。最著名的两位是英国文学史在这一世纪绕不开的里程碑:Alexander Pope 和 Dr. Samuel Johnson 。前者乃大诗人,擅长以“英雄双行体”( heroic couplet )写讽刺诗,翻译了两部荷马史诗。后者是大批评家,新古典主义旗手,编完《英文词典》,顺手“怼”了前倨后恭的切斯特菲尔德伯爵四世。 三、获益于前代的郁郁乎文哉,十九世纪至小 H. H. Furness 出版 Coriolanus 一剧新集注本的 1928 年,见证了四套大型“集注”的诞生。英伦三种,皆 21 卷:1803 年 Issac Reed 的第一集注本;十年后重印,称第二集注本;1821 年,小 James Boswell (其父即为 Johnson 博士作传者)克成 “已故” Malone 世伯遗志,博采前贤时人高论的第三集注本面世。大西洋彼岸,H. H. Furness 有感于第三集注本以降,欧美莎学隆盛,对文本的解读如不及时收录,十分可惜,遂从 1871 年起出版新集注本 17 种,引征文献纵贯三百余载。1912 年谢世后,子承其业,继出 5 种。他们身后,美国的现代语言协会据称在编纂剩余 16 部剧本的新集注本。 四、1863 至 66 年编成的剑桥版到 1921 年至 1960 年代编成的新版(勿与近年出版的新剑桥版混淆),意在“定型”。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多人协作,自博返约,结合史学,重视舞台,揭开了多角度、多主义解读的大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