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创伤自救指南:如何摆脱消极模式、修复人际关系并获得自由
》
售價:NT$
301.0

《
失控的孤独
》
售價:NT$
286.0

《
怀疑:破解天才困惑与凡人焦虑的心理谜题
》
售價:NT$
408.0

《
神圣的异端:法国中世纪纯洁派叙事研究
》
售價:NT$
500.0

《
甲骨文丛书·莫卧儿王朝的灭亡:德里1857年
》
售價:NT$
760.0

《
江南器物志
》
售價:NT$
403.0

《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售價:NT$
458.0

《
与贝聿铭同行
》
售價:NT$
602.0
|
內容簡介: |
4、其实上面的问题有一种解决方式,那就是让物体相互连接结合之后,再打破这个物体,形成新的可以相互连接的个体。也就是拥有A、B、C这3个个体,B和C可以相互形成BC整体,而A可以碰撞,打破BC这个整体。那么理论上A、B、C组成的整体就会是一直拥有可变化和可连接的个体。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模型并不理想,它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太苛刻,甚至是不可能存在的。A的能量会消耗完,BC物质会运动走或者跟别的物质结合。那么想要保持这种理想模型,就意味着一直有A、B、C的补充。那么,假想有A、B、C的补充之后,这个模型的确就可以一直保持可变化和可连接了。BC组合,会被A打破,然后BC继续组合。也就是想要同时拥有可变化和可连接性,就需要有能量(打破的个体)和个体的摄入(连接物质),并且内部是可以打破和再次相互连接的模式。如图1-1所示。
|
關於作者: |
林烨斌,1990年出生,浙江省丽水市人,从事软件行业。对物理原理有比较浓厚的兴趣,着迷于分解和合成模式,并把分解和合成模式作用于不同领域。在接触到智能领域后,感觉与分解和合成模式有些类似,便着手把自己研究的模式与当前智能模式结合起来
|
目錄:
|
●目录一、生命模式探讨0011.1未知的生命模式0011.2生命都是同时具备两种属性0041.3摄取能量和物质保持一直持续的模式0051.4实现个体增大和数量增长0081.5适应不同需求筛选,形成各种模式009二、生命模式阶段0112.1分子构成0112.2细胞组成0172.3动植物群体0242.4人为工具使用(别的规则筛选关系因素赋予)0302.5思维模拟(规则筛选关系的模拟个体)037三、筛选概念介绍0473.1智能算法的构成分析0493.2讨论智能算法是否被包括于这个筛选概念050四、模型设计0534.1模拟构想简述0534.2分析逻辑和获取规则筛选因素0564.3简单筛选规则的添加0594.4模拟个体062五、问题分析0675.1一直持续筛选模型与目前人工智能模型的差别0675.2自主性是不是我们人类特有的0715.3怎么区分可变化和可连接0745.4假如一直持续模型实现了的话,相比目前智能有什么优势0765.5相比目前人工智能,形成一直持续模型的关键是什么080六、模拟个体分步讨论0856.1公式说明0856.2筛选关系因素增加和改变模式0896.3分裂生成0936.4个体连接模式0986.5集成和渠道1036.6集成偏向1076.7筛选模式赋予1106.8模拟个体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