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日浮生
》
售價:NT$
367.0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NT$
183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NT$
500.0

《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NT$
857.0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NT$
490.0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NT$
398.0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NT$
745.0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电动汽车构造原理及检修》主要是按照故障诊断流程将新能源电动汽车常见的各类故障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整车集成管理系统VCU的故障诊断与检修、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故障诊断与检修、驱动电机及控制器MCU的故障诊断与检修、充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绝缘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共六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电动汽车构造原理及检修》的主要任务是规范汽车诊断思维、细化技术细节,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控制逻辑,学会各种诊断设备的使用,培养学生将泛泛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车型相结合,更有效的从事汽车故障诊断的教学。
|
目錄:
|
目录
前 言
学习领域1 整车集成管理系统 VCU 的故障诊断与检修 1
1. 1 VCU 的故障诊断与检修教学准备 1
1. 2 相关知识: 北汽电动汽车 VCU 概述 12
1. 3 相关技能: 北汽电动汽车 VCU 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35
学习领域 2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BMS 的故障诊断与检修 83
2. 1 BMS 的故障诊断与检修教学准备 83
2. 2 相关知识: 北汽电动汽车 BMS 概述 89
2. 3 相关技能: 北汽电动汽车 BMS 电路的诊断与检测 96
学习领域 3 驱动电机控制单元 MCU 的故障诊断与检修 107
3. 1 MCU 的故障诊断与检修教学准备 107
3. 2 相关知识: 北汽电动汽车 MCU 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17
3. 3 相关技能: 北汽电动汽车 MCU 的故障诊断与检测142
学习领域 4 充电 慢充 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161
4. 1 充电 慢充 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教学准备 161
4. 2 相关知识: 北汽电动汽车慢充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170
4. 3 相关技能: 北汽电动汽车慢充系统电路的诊断与检测 178
学习领域 5 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测 195
5. 1 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教学准备 195
5. 2 相关知识: 北汽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203
5. 3 相关技能: 北汽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诊断与检测 211
学习领域 6 绝缘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测 225
6. 1 绝缘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教学准备 225
6. 2 相关技能: 北汽电动汽车高压绝缘系统的结构与检测 231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为提升历年技能竞赛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日常教学活动结合的紧密程度, 培养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过程中的诊断思维和规范性操作,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维修案例相结合, 编写故障诊断和检测的技术文件的能力, 帮助学生准备各类技能竞赛。在经过大量的试验和实践总结后, 我们编写了这本实践性很强的指导性教材, 供高职院校及其他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使用。
本教材符合国家对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要求, 注重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面向市场, 面向社会, 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满足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教材的编写以“ 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为指导思想, 采用职教专家、行业一线企业和出版社相结合的编写模式。在组织编写过程中, 认真总结了历年各种竞赛的相关技术文件, 通过大量的验证性试验总结
原车的结构特点和控制流程, 并基于此制订了规范的诊断流程, 同时还注意吸收了工业发达国家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方法, 形成以下特色:
1 打破传统的教材体例, 以具体故障诊断过程为单元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使培养过程实现“ 知行合一” 。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细化作业过程, 规范思维和作业过程, 对必要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真正将各种技能竞赛的要求和日常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3 在内容的选择上, 注重汽车后市场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 力求与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衔接, 并较多地反映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内容。
本书由北京中汽恒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孙保强、魏瑞龙、贺贵栋、刘超、曾珊珊、黄香思、柳琪、宋宗奇等参与了资料收集、数据采集、文稿整理及其他相关工作, 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经验有限, 对车辆的控制技术在认知上还有一定的缺陷, 所有诊断流程、测量数据等均可能有疏漏之处, 请使用本书的师生提出宝贵意见, 以便在今后进行补充和改进。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