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347
 
  《 
			做事的逻辑(专享版)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218
 
  《 
			人形机器人 技术、产业与未来社会 全景式解读人形机器人时代的技术密码与未来蓝图
			》
 售價:HK$ 
			505
 
  《 
			暗黑历史书系·罗马帝国
			》
 售價:HK$ 
			449
 
  《 
			英语同义词辨析大词典
			》
 售價:HK$ 
			1367
 
  《 
			三井帝国在扩张——揭开日本财团的经营秘籍
			》
 售價:HK$ 
			398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454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704
 
 
 | 
         
          | 內容簡介: |   
          | 这本由佤族部落头人之子肖子生讲述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不仅客观呈现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历史过程,也是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实践特色与基本经验的钩沉,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与实践正确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历史见证和再现。全书由图片、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组成,为读者再现、复原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历史面貌;图片则由与民族团结誓词碑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和肖子生家庭历史照片组成。 |  
         
          | 關於作者: |   
          | 王德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袁智中,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沧江学者,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陈卫东,沧源佤族自治县中国佤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  
         
          | 目錄: |   
          | 第一章 我的父亲肖哥长 一 班坝部落和肖氏家族的由来
 二 成为班坝部落的掌门人
 三 送儿子到汉人地方去读书
 四 组织地方武装抵御外辱
 五 地下党奔赴沧源岩帅
 六 接受和平解放倡议
 七 从部落头人到沧源佤族自治县县长
 第二章 佤山风雨飘摇的岁月
 一 走出佤山赴缅宁求学
 二 接受爱国主义启蒙教育
 三 投身革命
 四 替父出征
 五 解放沧源
 六 沧源保卫战
 第三章 参加共和国成立周年庆典
 一 动员部落头人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二 一路北上到北京
 三 参加国庆观礼,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
 四 参观天津、上海、南京,见到陈毅市长
 第四章 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诞生
 一 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盛况
 二 镖牛、喝咒水盟誓的倡议
 三 佤山历史上的镖牛盟誓
 四 镖牛盟誓、喝咒水
 五 签名盟誓,团结一心跟党走
 六 拉勐的故事
 七 召存信的故事
 第五章 血践誓言
 一李弥残匪窜犯沧源
 二 不让虎血滴在岩帅的土地上
 三 第二次解放沧源
 四 血祭佤山
 五 血践誓言
 第六章 翻开民族团结历史新篇章
 一 沧源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二 做民族团结的宣传员
 三 民族团结谱新曲
 四 兴修大沟开挖万亩梯田
 五 直接过渡,阿佤山实现历史性跨越
 六 民族区域自治,阿佤人民唱起新歌
 第七章 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历史见证
 一 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40周年纪念活动
 二 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50周年纪念活动
 三 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纪念活动
 四 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5周年纪念活动
 附录一 肖子生访谈实录补记
 附录二 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附录三 《民族团结誓词碑》签名人考证
 附录四 由押人质到建民族团结碑
 附录五 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名的前后
 附录六 向毛主席敬献金伞和贝叶经
 附录七 难忘的时刻
 附录八 民族团结万岁
 附录九 思茅边疆地区直接过渡工作的回顾
 附录十 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回忆
 附录十一 民族团结进步倡议书
 参考文献
 后 记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长、博士生导师 王德强
 
 1950年12月27日至1951年1月1日,在地处中国云南西南边陲的普洱专区,中共宁洱地委召开了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来自全区15个县的26个兄弟民族的头人、首领、酋长、代表和地方党政领导共300余人,齐聚普洱,共商民族团结大事,并按佤族、傣族盟誓习俗,举行镖牛、喝咒水仪式,签名盟誓,树立起在新中国民族团结史上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深远意义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它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之后,云南边疆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丰碑,为中国特色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调处民族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开始探索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再一次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均有按照统一的国家军事制度,参加人民解放军及组织地方人民公安部队的权利;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对新生政权是个严峻的考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一个是西北,一个是西南。恐怕西南比西北还多,而且情况也比较复杂。西南的国境线从西藏到云南、广西,有几千公里,在这么长的边境上,居住的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因此从西南的情况来说,单就国防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