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352
 
  《 
			红帆船
			》
 售價:HK$ 
			290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194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403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449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235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551
 
 
 | 
         
          | 編輯推薦: |   
          | 芯片技术,是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的基石,是不容被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从301调查到关税清单到禁售芯片,种种迹象显示,中兴事件不是偶然、孤立的案例。 本书试图探寻和解答几个疑问:这轮贸易摩擦的真相是什么?中国芯为何遭遇这样的困局?未来将何去何从?
 从科技迅猛革新到世界经贸秩序剧烈调整,从新的社会思潮孕育再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很难说这不是一场大变局的前夜。
 小小的芯片之地,率先投射了这场大变局的风云诡谲。
 我们衷心希望,这本书能让广大读者一听时代大潮的涌动之声。
 |  
         
          | 內容簡介: |   
          | 太平洋彼岸的一则禁令,让国人感受到了一颗小芯片的分量。对中兴定向打击释放出非同寻常的信号,令中国IT企业感到寒意袭人。面临严峻局势,人们日益明白这样的硬道理:核心技术乃国之重器。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打好芯片攻坚战,是必须跨越之坎。 
 本书以国家通讯社记者的专业视角,将太平洋彼岸一剑封喉的制裁事件,还原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周期和多国在高技术领域激烈博弈的坐标系上,深刻、主动、客观地再现中国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与艰苦卓绝的努力,多维度解读中国芯片困境,不仅是对芯片之路道阻且长的冷静评判和剖析,更是对创新发展规律的总结提炼与再认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芯之路没有捷径可走。本书主要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研判芯片被卡脖子的风险,透过集成电路的世纪变迁,对比芯片在美、日、韩等国的崛起之路,追溯中国芯片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填补芯片技术与公众认知之间的鸿沟,前瞻中国芯如何突围。
 |  
         
          | 關於作者: |   
          | 陈芳:新华社记者,十佳编辑。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和科技报道,执着于重大问题、焦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多篇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关于钢铁业宏观调控的调查,是当年具有影响力的调查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 
 董瑞丰:新华社主任记者,长期从事时政报道。曾在国外驻点,现专注于科技报道。多篇作品获得中国科技类好新闻奖。
 |  
         
          | 目錄: |   
          | 第 1章 美国要打科技冷战 
 引子
 
 1.1 美国人突然动手
 
 1.2 为什么是中兴
 
 1.3 贸易战还是科技战
 
 1.4 神秘报告背后的芯片焦虑
 
 1.5 日本曾遭极限施压
 
 1.6 灰犀牛风险向高新技术领域扩散
 
 
 
 第 2章 大国博弈的锁喉技
 
 引子
 
 2.1 中国IT行业会瘫痪吗
 
 2.2 2000亿美元进口的芯之殇
 
 2.3 随时挥舞的大棒
 
 2.4 核心技术要不来、讨不来
 
 2.5 中国还有哪些心绞痛
 
 
 
 第3章 无处不在的芯片
 
 引子
 
 3.1 解密芯片家族
 
 3.2 从巨无霸到小精灵: 芯片的世纪变迁
 
 3.3 上百道工序:指甲盖大小藏有多少秘密
 
 3.4 芯片背后的全球工业体系之争
 
 
 
 第4章 大时代的芯片风云
 
 引子
 
 4.1 轮子之后最重要的发明
 
 4.2 先有仙童,后有硅谷
 
 4.3 英特尔:至暗时刻的转型
 
 4.4 日本的举国体制
 
 4.5 韩国用战争赔款给三星输血
 
 4.6 台积电异军突起
 
 
 
 第5章 风雨兼程60年
 
 引子
 
 5.1 中国芯梦幻开局
 
 5.2 芯片传奇三枝花
 
 5.3 从落后5年到落后20年
 
 5.4 造得出两弹一星,造不出芯片?
 
 5.5 砸锅卖铁也要把芯片搞上去
 
 5.6 新世纪的曙光
 
 
 
 第6章 寻找中国的英特尔
 
 引子
 
 6.1 中国芯布局
 
 6.2 从方舟到龙芯:造 CPU 有多难
 
 6.3 华为死磕麒麟芯片
 
 6.4 超级计算机用上了中国芯
 
 6.5 紫光掀起投资旋风
 
 6.6 AI 芯片弯道超车?
 
 6.7 BAT开启新赛道
 
 
 
 第7章 中国芯突围
 
 引子
 
 7.1 徐匡迪:大国精器必须强起来
 
 7.2 李国杰:自主可控并不代表封闭
 
 7.3 倪光南:中国芯要跨越两座大山
 
 7.4 胡伟武:核心技术要在试错中发展
 
 7.5 中国芯在全球化下的供应链安全
 
 7.6 创芯是接力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