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匹配
			》
 售價:HK$ 
			403
 
  《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售價:HK$ 
			352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285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39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 編輯推薦: |   
          | 《经历》是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忆录,书中涉及了童年、友情、爱情、亲情、死亡、病痛等主题,在这些回忆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阐释、组装。不断增补的脚注,更为过去的经历添加新的层面,像是洋葱,层层叠叠地往外延展。该作品出版当年在《时代》周刊评出的非虚构类小说中位列第四,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他的一部回忆录,书中涉及了童年、友情、爱情、亲情、死亡、病痛等主题,在这些回忆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阐释、组装。不断增补的脚注,更为过去的经历添加新的层面,像是洋葱,层层叠叠地往外延展。该作品出版当年在《时代》周刊评出非虚构类小说中位列第四,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  
         
          | 關於作者: |   
          | 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英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生于牛津文学世家,著名小说家金斯利艾米斯之子。马丁艾米斯素有英国文坛教父之称,与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并称英国文坛三巨头。1974年,艾米斯凭其处女作《雷切尔文件》摘得毛姆文学奖,并被誉为文学天才。此后艾米斯借其一系列风格多变的作品步入文坛之巅:《金钱绝命书》(1984)入选《时代》杂志一百部佳英语小说之列;《时间箭罪行的本质》(1991)和《黄狗》(2003)先后入围布克奖提名。虽然艾米斯屡次无缘该奖项,但却无损他成为英国极受欢迎的年轻作家(GRANTA杂志)的头号人物。马丁艾米斯在创作上深受卡夫卡、纳博科夫、乔伊斯等大师的影响,在写实的手法上融入了意识流、黑色幽默及浓郁的魔幻主义风格;其先锋实验的文学品格、标新立异的创作形式、变幻莫测的情节铺陈以及惊世骇俗的语言天赋令其享尽世人瞩目,更被形容为是蘸着迷药水书写的文坛大师。 |  
         
          | 目錄: |   
          | 第一部:尚未觉醒的 开场白:我的失去
 来自学校的信
 等级
 来自学校的信
 女人和爱情之一
 来自学校的信
 认识时间
 来自学校的信
 汽车站:1994
 来自学校的信
 迈克萨巴图拉的手
 家中来信
 宽容之缺失
 家中来信
 现在的他,曾经的他
 家中来信
 城市和乡村
 家中来信
 重新进入的问题
 大学来信
 永恒的灵魂
 大学来信
 存在依旧是工作
 大学来信
 女人和爱情之二
 大学来信
 朋友的盛宴
 大学来信
 以血思考
 老铁匠铺子来信
 
 第二部:主要事件
 事件之一:迪莱拉西尔
 事件之二:再轻轻抱一个
 事件之三:魔法
 
 后记:1995年,波兰
 
 附录:传记作者和媒体
 
 补篇:给姨妈的信
 《经历》译后记
 |  
         
          | 內容試閱: |   
          | 《经历》译后记 2000年,《经历》出版时,马丁艾米斯五十一岁。开始写作这本书的四五年前,他跨入中年。和所有的人生一样,那是个会发生很多事的年龄。1995年前后的十八个月间,他经历了: 离婚结婚,非婚生女儿的出现,消失了差不多二十年的表妹原来成了系列杀人者的牺牲品,大型的牙科手术,更换经纪人,《情报》出版过程中的种种是非,更不消说还有父亲的去世。
 在这样的一个人生中点上,艾米斯回头看,盘点他的经历。
 我的回忆
 作为回忆录,看起来艾米斯真正写自己的部分不多。重要的青少年时期,他呈现的是当年写给父亲和简的信件。而周围的人似乎才是他着墨的重点: 父亲、母亲、简、露西、迪莱拉,还有和索尔贝娄、克里斯托弗希钦斯、朱利安巴恩斯的友谊。
 但个人的回忆录一定是个人视角的回忆。熟稔英国文学传统的艾米斯取用经历作为书名时,无疑是指向弥尔顿的《失乐园》、布莱克的《纯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和《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纯真是生命的本初,是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撒旦化身的蛇令他们犯下了原罪,失去的纯真再不复得(《失乐园》)。艾米斯笔下的纯真是童年,是母亲,是英格兰的乡村。当他提到父母的离婚是童年的结束,从那时起,就全是城市,全是伦敦,全是世事经历了,读者免不了读出其中的言下之意: 一边是童年、乡村的纯真,另一边是世故练达、富有经历是经历破坏攫取了纯真。
 金斯利艾米斯和简霍华德两位小说家的情事,在小艾米斯回忆录的草蛇灰线中,容易被解读成文艺女爱上知名作家小三上位的狗血情节。事实上是,简和金斯利在1962年的切尔滕纳姆文学节相遇的时候,简已出版四部小说,在伦敦的文学圈中小有名气,而且她是这一届文学节的总监。金斯利艾米斯也出版了四部小说,以1954年出版的《幸运的吉姆》出名。金斯利是受邀嘉宾,与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约瑟夫海勒、法国作家罗曼加里一起参加题为《性和文学》的小组讨论。此前,简已为金斯利的小说《爱上你这样的姑娘》(1960)写过书评。说到金斯利笔下的人物: 他觉得荒唐的那些人,写起来滑稽极了,可是大多数时候,人物都很乏味
 Artemis Cooper, A Dangerous Innocence, London: John Murray, 2016, p.150.(p.150)。作为一部喜剧小说,而且是一部有关有魅力和无魅力的人的小说,这样的评论不是不犀利的。2016年,阿尔忒弥斯库柏的伊丽莎白简霍华德传记出版,书名为《危险的纯真》(A Dangerous Innocence),是不是对艾米斯的书中记录简的文字的一种回应和批驳?
 而且这也不完全是一部作家的回忆录: 艾米斯极少提到自己的作品。和同为作家的父亲,读者看到的不是文学的薪火相传,却是同行之间的既相近又相轻。儿子的作品父亲看过的极少。题献给父亲的《伦敦场地》,父亲不曾读过。而父亲的作品,是给儿子最好的遗赠,儿子借着回忆录写了他的书评。对父亲被时人诟病的政治观点,既有批评也有庇护。金斯利的好友诗人拉金身后出版的书信集,因为在私人通信中显露出来反人类尤其是种族歧视的一面,令他声名大跌。而金斯利有儿子护着,小艾米斯在校读此回忆录的同时,也在校读利德编辑的父亲的书信集。
 
 
 艾黎
 2018年初于英国莱斯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