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704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1316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130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1469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500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301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3270
 
 
 | 
         
          | 內容簡介: |   
          |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并强调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前,开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为深入推进这一课题研究,教育部社科中心设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研究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集中梳理当前理论界研究新成果,努力为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学理支撑。这些研究成果汇总成书,就是呈现给大家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研究》。 |  
         
          | 關於作者: |   
          | 王炳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郝清杰,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社科中心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曾出版《马克思主义功利观及其当代价值》《完善人格与培育君子》《价值理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多部学术专著。参与编写《***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20-余部作品。在《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
 |  
         
          | 目錄: |   
          | 导论学习掌握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一、实践基础和理论根基
 二、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三、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第一章 宏伟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百年夙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梦的家国情怀与世界意义
 三、同心筑梦: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第二章 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充满活力的发展道路
 第三章 治国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轨迹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联系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意蕴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意义
 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四章 思想引领:新发展理念
 一、新发展理念的形成
 二、新发展理念的逻辑体系
 三、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四、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第五章 战略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
 二、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迫在眉睫
 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丰富内涵及内在规律
 四、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突出亮点
 第六章 钢铁长城:国防与军队建设
 一、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坚持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
 四、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
 五、按照打仗标准搞建设抓准备
 六、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七、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第七章 外交战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一、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的外交战略与成就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战略与实践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创新发展
 第八章 看家本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丰富发展
 后记
 |    |